《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
姓名:周葵
学校:湖南省涟源市第二中学 邮编:417100 电话:15616960225
一、教学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人教版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五篇课文) 二、 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大纲的理念,高中语文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探索,因此本节课在坚持“突出学生主体性”, 坚持创
设开放性课堂,坚持构建对话交流式教学平台的教学策略下进行,教师只
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探究的精神,获得情感性灵上的体验 。
三、教材分析与处理:
怀古诗是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个重要的题材,诗人们通过这些诗词向读者展示了许多人生感怀。怀古诗词有许多共通之处,本课将以北宋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引导学生把握词中的意境,感悟诗人深沉的思考,从而学会如何鉴赏怀古诗词。在教学中把朗读和鉴赏重要词语和句子放到中心环节,以读带动感悟。 这首词是苏轼在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夜游赤壁的感怀之作,
1
教学时主要让学生体会赤壁壮阔的意境、周瑜从容的儒将风度与词人壮志难酬的苦闷、清酒祭月的达观。 四、学生特点分析:
1、学习特点:学习对象为高一学生,对学习资源利用和知识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与综合能力较低,但富有朝气且对本课学习有浓厚兴趣。
2.学习习惯:知识面仍较为狭隘,习惯于教师满堂灌式的被动接受式的传统教学,缺乏独立发现和自主学习能力。
3.学习交往:多表现为个别化学习,课堂上群体性的小组交流与协同讨论学习机会很少。
五、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
2.通过赏析词中的“淘”、“穿”、“拍”、“卷”等关键词语,体会赤壁壮阔的场景。
3、 体会苏轼旷达豪放的胸襟,初步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 (二)能力目标:
1、诵读吟咏,感受诗词恢宏开阔的意境。 2、学习品析,感受词人壮志难酬的心怀。 3、学会鉴赏怀古诗词。 (三)情感目标:
2
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2.学习东坡精神,教育学生正确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保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 六、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这首词景物、人物、情感交融的手法,感受作品雄奇壮阔的意境。
2.难点:体会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复杂情感。 七、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准备 1、教学地点:简易多媒体教室
2、教学班级:高一246班,男女搭配坐,该班很有凝聚力 ,非常团结,渴望展示个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气氛。
3、媒体准备:一台电脑,麦克风, 朗诵音频、 歌曲《念奴娇·赤壁怀古》。
4、学前准备:学生预习,借助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由于本词是苏轼的豪放派的代表作,在其它书籍和网络上有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要求学生上课前查阅收集资料、自主探索。课外多找些苏轼的词作阅读品味。
八、文本教材与信息技术整合点分析
以多媒体课件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的的运用是对文本教材的延伸与拓展,在诗歌教学中配以生动的图片、优美的音乐及标准抒情的朗诵,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展示诗歌的形象与意境,丰
3
富诗歌的意蕴,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从而达到语文美育的目的。 九、教学方法与策略 1、诵读感悟法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本词是宋词中的经典,文辞优美,感情浓厚,境界雄阔,要认真引导学生多诵读文章,感悟意蕴,特别是抒情部分更要细心玩味。让学生发现诗词中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陶冶情操。诵读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既加强了学生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一石二鸟。 2、情景教学法
根据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生动的语言,创设情境,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3、合作探究教学法
在教学中设计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在探究中大胆质疑在探究中解决问题。使得语文学习更为自主互动。
十 、教学过程(结合课件) (一) 导入新课
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
刚才播放的歌曲是《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三国是个充满纷争的时代,是个乱世。但乱世容易产生英雄,有鞠躬尽瘁的诸葛亮,有弛马射虎的孙权,有足智多谋的周瑜,有能文能武的曹操。而苏轼最欣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