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道路施工工程的数量随之不断增多,在当前的道路工程中,路面经常会产生裂缝的现象,这严重的影响道路通行的安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路面开裂的原因、影响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及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
一、城市路面开裂的原因
在市政施工中,路面开裂的原因能够分为下面几种:
1.公路上的车辆载重过大,长期下来路面的结构就会出现变形而产生开裂。
2.路面温度过高会产生开裂,也称为非负载型裂缝。
3.路面的设计是半刚性基层,这种基层的路面也会出现裂缝,并且出现的可能性也较大。
4.除此之外施工过程中的施工不规范,也极大的提高了路面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二、影响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1. 技术标准
随着我国城市的发展和建筑在不断进步,但是施工技术标准却没有多大变化,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所以技术标准落后是路面出现裂缝的主要因素。
2. 施工材料
在施工材料的选择上,很多施工企业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
材料的质量问题,另外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缺乏有效性,工程中经常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对路面施工的整体质量有非常大的危害,导致公路上出现裂缝。
3. 沥青的使用
要依照实际的施工状况来明确沥青的使用标准,影响路面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沥青的形式,所以在沥青的使用上必须严格的控制起来,依照相关参数有效的执行,发挥出沥青的最大效果。
4. 基层材料的性质
基层材料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强度较高的基层材料能够有效保证路面的质量,但是如果材料的强度较差,可以提高路面出现裂缝的几率。
5. 施工因素
市政施工中施工的好坏对施工的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人员要严格依照标准的施工程序进行施工,施工完成之后要严格的检测,降低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一旦施工的过程不谨慎,就会出现很多质量问题,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三、市政施工中路面裂缝的控制 1. 提高路基工作的强度
(1)填筑过程:提高路基的填筑技术,首先在材料的选取上,要充分了解各种材料的使用特性,填筑要选择强度较高的材料来进行,不能使用一些质量低的砂石、粘土等材料进行施工,否则会很大程度的降低路基工作的强度。
(2)压实路基工作区:压实路基工作区能够有效的提高路基的强度,压实的越彻底,路基使用过程中的强度越好。另外,压实的程度也是决定路基工作区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压实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检查,如果没有达到相关标准就必须重新进行处理。
(3)测量地下水位:路基的强度很大程度上会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地下水位一旦距离路基过近,在施工完成之后就会出现渗漏问题,极大的影响了路基的强度,所以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一定要测量路基下的水位高度,如果距离过近就必须进行有效的处理。
2. 材料的选取
(1)当稳定度达到要求的基础上,要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作两层,因为在沥青混凝土中使用软的沥青,能够有效的防止低温、高温这两种机理所引起的裂缝。
(2)路面基层要选择具有抗冲刷性能、抗拉能力高以及干缩、温缩系数小的半刚性材料,使用的最多的就是温度膨胀系数低的材料。
(3)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基础上,可以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和改性沥青,这种混合料具有非常好的稳定性和抗裂性,另外抗车辙性能也很好,使用寿命也相对较长,是目前路面设计的一种新型技术。
(4)混合料的配比是非常重要的,要考虑稳定性、抗裂性、疲劳性,以及耐久性等很多因素。
(5)路边的面层要选择松弛性能好的沥青,沥青的延度和针入
度要达到相关技术指标,如果优质沥青的资源较少,可以采用一些添加剂和聚合物,能够有效提高沥青的稳定和抗裂性能。
(6)混合料的集料要采用坚硬、粗糙、耐磨的材料。集料如果呈酸性,就要加入适当的石灰粉,保证混合料的抗剥落性能,另外还要尽可能减少集料中的水分,尽量把天然砂用人工砂代替。
(7)采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面层,孔隙率对面层的疲劳寿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密实型沥青混合料在使用的过程中,沥青凝固的速度很慢,同时也延缓了裂缝的扩展。
3. 完善施工过程
(1)路基填土的过程中不能含有淤泥、有机物等,压实值也要达到相关标准; 针对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的工程施工,路基的填筑要先把边坡的松土处理干净, 然后依照填土的相关要求进行正确的处理,另外还要充分的碾压坚实。
(2)针对路基填筑的施工,要保证充分的压实,要达到重型压实的标准,在填路段要放缓相应的边坡,还要适当的减少边沟的深度。
(3)针对基层进行施工时,尽量使用混合料,在含水量为最佳状态时进行碾压,碾压过程要保证充分,起到保障基层强度的目的,另外还要注意基层的保养,已完成的基层要尽快进行封层,避免干缩缝的情况发生。
(4)保障基层面的粗糙程度,要适当的改善基层材料的配比,提高大中粒集料的含量,另外还要掌握好含水量,提高碾压的技术方法,尽可能的减少过湿的问题出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