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虽然牺牲一些休息、娱乐的时间,但是我们收获到的友谊、学习到的知识、掌握的实验技能,这些东西才是更宝贵的。
最后,特别想感谢一下我们的老师,在实验过程中,真的是随时在“骚扰”我们的老师,每次有问题就马上“陈老师,是不是这样的”“林老师,这个怎么处理?”诸如此类的对话真的是数不胜数,我们组甚至在下班时间也会打电话给老师,真的特别谢谢老师的耐心指正和帮助,老师们辛苦了!
六、参考文献
[1] 傅冰,王东明. 土壤中产淀粉酶菌株的分离、鉴定及提高产酶能力的研究
[J] 《绿色科技》. 2012,(03)
[2] 邹伟, 赵玉军, 陈晓月. 土壤中芽孢杆菌的分离及初步鉴定[J]. 四川畜牧
兽医. 2008,(02)
[3] 龚国淑,张世熔,唐志燕. 土壤芽孢杆菌分离方法的比较——以成都郊区土
壤为例[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11).
[4] 徐琛. 产淀粉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和分离[J]. 齐鲁师范学院学报. 2011,(7) [5] 王世荣,徐龙,张树华,杨震国.常见几种芽孢杆菌产淀粉酶的比较[B].饲料博览 2005,2
[6] 杨慧,王振华,潘康成,祝小,吴敏峰.芽孢杆菌产淀粉酶活性的研究.现代农业科技 2007,2
[7]R.E.布坎南,N.E吉本斯,等.伯杰式细菌学鉴定手册(第八版).科学出版社.1984:729~759.
[8]周德庆,胡宝龙,祖若夫,等.微生物实验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
[9] 孙建义 ,许梓荣.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应用研究.浙江农业学报ActaAgriculturaeZhejiangensis11(1):47~50,1999
[10] 周德庆.微生物学实验手册(I细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97~1633
[11]孙建义.适宜固体发酵的假丝酵母新菌株之研究与应用.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92,18(Suppl):81~85
[12] 何晓青.卫生防疫细菌检验.北京:新华出版社,1989
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