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请同学们感受十张纸的厚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并比划出来。
3、我们的数学书大约是50张纸,两本就是100张,再请同学们感受一下它的厚度,说一说,并用手比划出它的厚度。
4、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5、请同学们估计一下10000张纸的厚度,并用手比划出来。
6、现在你们知道一千和一万谁比较大吗?一万里面有多少个一千?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身边天天接触的数学书的教学,让学生对一千和一万这两个数的大小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不但巩固了10 个一千是一万,训练了学生的估算技能,更发展了学生的数感。)
活动五:
1、我们在记数时,一个一个地数,个就作为了计数单位,十个十个地数,谁是计数单位?一百一百地数呢?一千一千地数呢?一万一万地数呢?(板书:个、十、百、千、万……)
2、在这些计数单位中,哪个计数单位最小?哪个计数单位最大?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
3、我们在写数时,为了表示不同大小的数就会把数字写在不同的位置上,这些数字所占的位置就是数位。要表示几个一,数字就要写在个位上,要表示几个十,就要写在十位上,那要表示几个百,就应该写在什么数位上?要表示几个千呢?要表示几个万呢?(板书: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4、那么你能在计数器上找到千位和万位吗?从右边数起第几位是千位?第几位是万位?为什么?
5、请同学们试着完成书28页的填一填。填完后让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在体验了一千和一万的大小后,继续认识到千和万都是计数单位,他们对应的数位是千位和万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找到他们,提问学生为什么以引导他们了解从右往左数位依次增高,计数单位依次增大,进一步巩固对千和万的认识。)
活动六: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我会填:10个一是( ),10个十是( ),10个( )是一千,( )一千是一万;千位的左边是( )位,千位的右边是( )位,百位的( )边是千位。
3、出示书29页说一说的正方体木块图,先让学生小组试做,在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4、出示书29页的涂一涂,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并提出要求:想一想怎样涂才能使涂出的方格数让大家一眼就能看出是238个小方格。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作品并相互评一评。
(设计意图:通过我会填的练习,进一步巩固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和数位的排列顺序,说一说木块图的数法是为了掌握大数的组成,为后面学习大数的大小比较和计算打好基础,涂色的练习是对前面练习的补充,前面是看形说数,后面是看数摆形,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方向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
教学目标:
1、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法;
2、初步经历运用点子图表示物体个数的过程,初步建立数感和一一对应的思想;
3、初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渗透应用意识;
4、在他人的帮助下,初步体会数学的意义与乐趣。
教学重、难点:
初步经历从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的过程,初步认识按顺序数数的方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兴趣的产生
谈话:
小朋友们都爱玩,你们最想到哪儿去玩呢?这节课老师要带我们班小朋友到儿童乐园。(学生闭上眼后再睁开双眼的同时,课件出示儿童乐园情境图)
自主探索 兴趣的维持
1、初步感知
(1)提问:在儿童乐园,你看见了什么?
分小组交流后集体交流
(2)描述:灿烂的阳光下,绿树成荫,鲜花怒放,鸟儿欢快的歌唱,蝴蝶快乐的飞舞,小朋友们玩得多开心呀,他们有在骑木马,有的在荡秋千,有的在坐小飞机,有的在滑滑梯。
2、数数交流
(1)提问:儿童乐园里有好多东西,你能数出它们各有多少个吗?
(2)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桌听。
(3)选几名学生做向导,带领其余小朋友按顺序数数。
3、总结方法
(1)展开讨论:怎样数数才能又对又快?
分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2)小结并强调一个一个按顺序数。(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等)
4、抢答练习
(1)提问:1个……学生接:1个滑梯;2架……,学生接2架秋千……(课件演示,从主题场景中逐个抽取10幅片段图)
(2)自己看图说图意如:3架木马……
5、点子图表示数
我们可以用一些最简单的符号表示物体个数,你想用什么表示?我们就用点子图表示好吗?1个滑梯用1个点子表示(演示出现1个点子)
怎样表示秋千的个数?为什么?怎样表示木马、飞机的个数?你还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充分地说)
探索:什么物体的个数用7个点子表示?8个点子表示的是什么?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10个点子表示什么?
三、寓教于乐 兴趣的体验
过渡:
小朋友,美丽的校园就是我们的乐园,让我们一起到儿童乐园中去玩吧!(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校园)
找找数娃娃
美丽的校园藏着许多数娃娃,你愿意找到它们吗?
找到后与好朋友(包括老师)交流。
练练点子表示数
(课前创设好特定场景)
1位白雪公主、2条手帕、3个蘑茹、4朵花、5只篮子、6个苹果、7个小矮人、8只茶杯、9只梨、10只小碗。
四、总结提升 兴趣的延伸
谈话: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每一个数学王国的成员都正眨着智慧的眼睛看着我们,你们想与它们交朋友吗?你打算今后怎样做?学生自由谈论。
教学目标
1. 通过操作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
2.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班学生已使用两年实验教材进行学习,学习中初步形成搜集资料与自主探索的能力。为了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他们在活动中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大数的生活资料,课上充分放手让学生在估一估、数一数的实践活动中认识千、万的计数单位,了解它们的进位关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能力,体会学习的价值。
教学设计
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是我的研究课题,以往我认为将教材中的素材进行简单变换或重组就达到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目的,通过进一步理解《标准》所提出的理念以及教学中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创造性使用教材实质是在深刻理解教材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加入教师、学生创造性的设计与思考,挖掘教材内部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可利用和可开发的因素,这才能达到灵活运用教材的目的。
根据教材意图,我设计了数一数一课。虽然在课上是40分时间的学习过程,但如何能延长这一学习时间,使学生走出40分时间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不断地学习呢?课前,我就先请学生搜集有关生活中大数的资料,同时我也为学生搜集了录像资料,使他们不仅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数,而且在学习中进一步建立数感。课的开始,学生伴随着宇宙星空、海洋鱼群、群马奔跑的录像进入了生活中大数的学习。呀班内发出了惊讶的声音。我顺势问:你们有什么感受?太多了!成千上万呢?有无数颗星星我都数不清了。接着,学生介绍自己在生活中搜集的资料,进一步体会大数就在他们身边。有的找到河流、山川的长度;有的从汽车的各种配件介绍表中发现大数;有的从报纸上剪下商场电器促销价目表,从中发现生活中的大数等。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建立了对大数的初步认识。
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教材是从已有知识数方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我认为,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首先让学生理解当数很大时,先确定计数单位,再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这样更易于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脉络,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我探索和相互交流中,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和能力也将得到发展。
于是,我先拿出一满杯黄豆,请学生估计有多少粒。500,800,1000,3000多种不同的答案说了出来。正在学生争论不下时,教室内发出哗哗的响声,喧闹的场面立即静了下来。教师又拿出一个同样大小的杯子,放了100粒黄豆,并告知学生其数量,让学生对比两个杯子的黄豆,再估计第一个满杯黄豆的数量。此时全班发出的声音趋于一致:900,10001000左右。顺势教师追问:从大家两次估计的情况中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次估计的答案相差较大,第二次比较集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问道。因为老师给我们100粒黄豆当样子就好估计了。接着,教师请学生估计一张格纸上有多少个格,学生又出现争议无法准确估计。您能给我们一个样子吗?学生这次主动提出了估计较大数时需要标准,我很高兴。于是就提供给学生10,20,50,100的单位作为样子。学生很快选择了较大的数当样子进行数数。
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样子开始了数数活动,这时教师提出要求:请你在规定时间内边圈边数,想一想怎样能让别人很快知道你的格子纸中有多少个格。学生开动脑筋紧张地数着,很快说出了很多不同的方法:有的横着画、有的竖着画、有的以方块为单位画,无论是哪种画法都体现了10个100是1000或20个50是1000的含义,在这两种方法的比较中学生再一次体会出10个100是1000的含义及合理之处。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学生,也发现自己选择单位不妥之处。当建立了百与千的关系后,再研究千与万的关系时,学生自然选择以千为单位去数数,建立了10个1000是10000的概念。这节课学生在活动中实践、在疑问中探究,不断地体验、不断地理解、不断地修正自我。这些远比单一地告诉学生通过数数得出结论要更有价值。最后,教师为学生播放全校升旗的录像,让学生结合本校实际体会一千有多大,进而体会一万有多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数一数教学设计人教版(共十九篇)(6)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