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分数加减教学设计(推荐二十篇)(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3-11-03 本文由追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教师:问一共有多少个月饼,怎么列式?

指导学生回答: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就是求左边的月饼和右边的月饼的和。

教师:怎样求23+3等于多少呢?能看图说一说计算过程吗?

引导学生看图说:左边2盒月饼表示的是2个十,先把左边的两盒月饼放在旁边,左边的3个月饼加上右边的3个月饼,3+3=6,最后加上左边的2盒月饼就是20+6=26。

教师追问:为什么不左边的2盒去加右边的3个月饼呢?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是2盒,表示的是2个十,右边的3是3个一,2个十是以十为计数单位,3个一是以一为计数单位,它们的计数单位不一样,所以不能加在一起。

教师继续追问:为什么左边的3个能和右边的3个加在一起呢?

指导学生回答: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它们都是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是一样的,所以这两个数能合并起来。

教师:对了,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左边的2盒月饼表示的是2个十,左边的3个月饼和右边的3个月饼都表示3个一,它们的计数单位相同,计数单位相同,它们的数位就相同,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我们从图上可以看出,3个月饼和3个月饼合起来是6个月饼。6个月饼再和20个月饼合起来,就是26个月饼。

教师一边总结一边板书,如下图。

教师:我们还可以从数的组成来理解23+6,我们可以这样想,把23分成20和3,然后怎样加呢?

引导学生说出3+3=6,20+6=26。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右图)。

教师:我们还可以在计数器上拨珠的方式,验证23+3是不是等于26。

学生计数器计算23+3等于多少,教师巡视,并做相应

指导。抽学生汇报。

教师:谁能来说说你的结果?

教师:你是怎样计数器计算的?

引导学生说:先在计数器上拨23,2拨在十位上,表示2个十,3拨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然后再加上3,3表示的是3个一,所以3应该加在个位上。最后十位上有2颗算珠,表示2个十,个位上有6颗算珠,表示6个一,就是26。

教师:加的3为什么要在个位上拨,而不在十位上拨呢?

引导学生说:个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一,十位上的3表示的是3个十了,题中只要求加3个月饼,没有要求加3盒月饼,所以就只能在个位上拨3个一。

教师:说得真好,我们也来像他一样一起说说,拨拨。我们先在计数器上拨23,注意,十位上的2表示两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算珠,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再加上3,3在个位上,表示3个一,所以我们也要在个位上拨3颗算珠,拨好了吗?

教师:是多少呢?

教师:上面我们采了看图说23+3的计算方法,想数的组成说23+3的计算方法,拨算珠说23+3的计算方法,这些思考的方式虽然不完全相同,但是在计算时我们都关注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同学们知道在计算23+3中哪一点最重要吗?

引导学生说出个位上的数对着个位上的数相加地最重要。

教师:对!只要遵照这样的计算方法,就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算式。我们这个方法来算一算23+4,42+6,5+21,73+5。

抽学生计算,并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强调个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2.教学例2

教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23+3的计算方法了,现在老师想把题改一改,你还能计算吗?

教师:现在老师把3个月饼换成了3盒月饼,你又能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左边有23个月饼,右边有30个月饼。

教师:同样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月饼”,又该怎样列式呢?

教师:想一想,怎样算23+30呢?你能刚才的方法在图中看出来吗?

引导学生说:把左边的2盒和右边的3盒放在一起,加起来就是5盒,把单独的3个月饼放在一起。5盒就表示5个十,3个表示3个一,所以50+3=53。

教师:是这样的吗?(出示下图)

教师:和上一道一样,除了看图计算,我们还可以采在计数器上计算和想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方式来算23+30,下面请同学们选一种喜欢的方式来计算,然后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计算后,抽学生汇报,先抽计数器计算的学生汇报。让学生说出计数器算23+30,先在计数器上拨上23,再在十位上拨上3,这时计数器上的结果是53。

教师追问:你第二次为什么要在十位上拨3而不在个位上拨3呢?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第二个加数30是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教师:有想数的组成算23+30的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引导学生说:把23分成20和3,先20+30=50,再50+3=53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如右图)。

教师:不管哪种方法计算23+30,在计算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

篇4:教学设计:两位数加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具准备:

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

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学习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情境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这是咱们校园的一角,五颜六色的花儿开得这么漂亮,我们应该保护它们,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3条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评价。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谁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啊?

学生可能提出:

(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师:要解决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需要用到哪两个数学信息啊?怎样列式?要解决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该怎样列式?那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呢?

学生列出算式,教师适时板书26+3、26+30、30+3,追问:这几个问题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你说我讲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26+3等于多少呢?

学生可能说:等于29。

师:为什么等于29呢?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

(学生也可能拿不准。师:咱们请小棒和计数器来帮着我们算一算好吗?)

师:老师给你们每个同桌准备了一些小棒和一个计数器,两个人先商量商量,一个人用小棒,一个人用计数器,然后算一算研究研究。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用小棒或计数器把研究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问:为什么要先算6根加3根?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学生回答,教师提升:对,6根和3根都是单根的,都表示几个“一”,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 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5)随机巩固:①24+3怎样算?

②争当口算小能手:42+3=5+33=54+2=6+23=31+8=44+4=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26+3你们会算了,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如果有困难,可以再请小棒和计数器帮帮忙。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篇5:教学设计:加减混合

教学内容:一年级上册P67-68

教学目标:

1、鼓励在具体、鲜明的情景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初步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掌握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申请书人教版分数加减教学设计(推荐二十篇)(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人教版分数加减教学设计(推荐二十篇)(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fanwen/15360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