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工程》综合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开发调整的主要类型有 、 、 、 和 。 2.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可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3.列举三种以三角形为基础的井网方式 、 和 。 4.油气藏储量随认识程度的增加可分为 、 和 三级。 5.采用边缘注水方式时,注水井排一般与 平行,能够受到注水井排有效影响的生产井排数一般不多于 。
6.在应用渗流阻力法进行反七点面积注水开发指标计算时,见水后从注水井底到生产井底一般视为 和 两个渗流阻力区。
7.在递减指数相同的情况下,初始递减率越大,则产量递减越__ __,在初始递减率相同的情况下,递减指数越大,则产量的递减速度越__ __。 8.动态分析方法计算的地质储量一般______(>、=或<)容积法确定的地质储量,因为它一般指_____________储量。
9.在自然地质条件和开采条件下,在油藏中驱油能量一般有: 、 、 、 和 。
10.油藏动态分析方法一般分为 、 和 三个阶段。
11.产量递减的快慢取决于 和 两个参数的大小。 12.在底水锥进中,锥体的上升速度取决于该点处的 和 。 13.油藏的驱动方式可分为 、 、 、 和 。 14.注水方式分为 、 和 。 二、名词解释
1.面积注水 2.采收率 3.井网密度 4.采出程度 5.储量丰度 6.含水上升率 7.驱动指数 8.流动系数 9.注水方式 10.递减率 11.基础井网 三、简答题
1.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2.简答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渗流的压力动态特征。
3.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4.简答溶解气驱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5.简述周期注水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基本原理。
6.写出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并简述其主要作用。
7.简答切割注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8.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
9.简答弹性驱动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10. 简答改变液流方向增产的原因 四、综合题
1.某油藏含油面积5km2,油藏平均孔隙度25%,平均有效厚度10m,原始含油饱和度70%,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t/m3,计算油田地质储量。 2.推导不考虑重力和毛管力时的分流量方程,并给出考虑油水体积系数时的地面分流量方程。
3.已知考虑气顶、边水情况下综合形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如下:
NpBo?Np(Rp?Rs)Bg?Wp?(We?Wi)N?Bg?Bgi(1?m)(BT?BTi)?mBTi?BTi(Cf?CwSwc)?PBgi1?Swc
根据以上综合方程,简化弹性驱动和弹性水压驱动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要求:1)写出该驱替方式的简化条件;2) 写出简化后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4.产量指数递减的表达式为Q?Q0e的最大可采储量。
5.画出反九点井网和五点井网的示意图,写出其各自的油水井数比,并说明两种井网形式如何转换。
6.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为24.61MPa,一口探井以238.5m3/d的稳定流量进行压力降落试井,测试得到半对数压力降落曲线的早期直线段可表示为pwf=20.51-0.447lgt,式中的压力单位为MPa,时间单位为小时。如果已知h=6.1m,rw=0.1m,Ф=0.18,μ=1.0mPa·s,Ct=2.13×10-3MPa-1,B=1.2m3/m3,试确定有效渗透率和表皮系数。
7.利用物质平衡原理推导弹性驱油藏的物质平衡方程式
8.推导利用压降资料确定均质油藏中井到一条封闭直线断层的距离公式
?D0t,最小极限产量为Qlim,试推导递减期内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层系调整、井网调整、驱动方式调整、工作制度调整和开采工艺调整。 2.区域勘探、工业勘探和油田正式投入开发。 3.反七点(歪四点)、七点系统、交错排状系统。 4.预测储量、控制储量和探明储量。 5.油水边界、3。
6.油水两相区、排油坑道。 7.快、慢。 8.<、动用。
9.油藏中流体和岩石的弹性能、溶解于原油中的天然气膨胀能、边水和底水的压能和弹性能、气顶气的膨胀能和重力能。 10.历史拟合、动态预测、校正和完善。 11.递减率、递减指数。 12.势梯度、垂向渗透率。
13.弹性驱动、溶解气驱、水压驱动、气压驱动、重力驱动 14.边缘注水、切割注水和面积注水。 二、名词解释
1.面积注水:是指将注水井和油井按一定的几何形状和密度均匀的布置在整个开发区上进行注水和采油的系统。
2.采收率:油田报废时的累积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3.井网密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井数或单井控制的油藏面积。 4.采出程度:累积产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5.储量丰度:单位面积油藏上的储量。
6.含水上升率:单位时间内含水率上升的值或采出单位地质油藏含水率上升的值。
7.驱动指数:油藏中某一种驱油能量占总驱油能量的百分数。 8.流动系数:为地层渗透率乘以有效厚度,除以流体粘度。
9.注水方式 注水井在油藏中所处的部位及注水井与生产井的排列关系 10.递减率 单位时间内产量的递减分数。
11.基础井网 以某一主要含油层为目标而首先设计的基本生产井和注水井,是开发区的第一套正式井网。 三、简答题
1. 简答划分开发层系的意义。
划分开发层系的主要意义有:(1)合理划分开发层系有利于发挥各类油层的作用;(2)划分开发层系是部署井网和规划生产设施的基础;(3)采油工艺技术的发展水平要求进行层系划分;(4)油田高效高速开发要求层系划分。
2. 简答双重介质油藏中流体渗流的压力动态特征。
油井开井后,由于裂缝渗透率较大,流体率先从裂缝流出,裂缝中的压力降低,此时基岩中的基本保持不变;生产一段时间后,当裂缝中的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基岩开始向裂缝进行窜流,基岩的压力也开始减低;生产较大时间后,基岩和裂缝达到动态平衡,流体由基岩流入裂缝,再由裂缝流入井筒,基岩和裂缝的压力同时下降。
3. 应用水驱特征曲线示意图评价油田开发调整措施有效、无效、变差。
lgWp 变差 无效 有效 Np
4. 简答溶解气驱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形成溶解气驱的油藏应为无边水、底水或注入水,无气顶、或有边水单很不活跃,油层压力低于饱和压力。
其基本的开采特征科分为四个阶段: Ⅰ—弹性开采阶段 P↓、Q↓,但P>Pb,Rp不变 Ⅱ—P稍低于Pb 溶解气开始分离,但没有 达到可流动状态,滞留在 孔隙中,Rp 气相连续可流动,且阻力小, I II 气量急剧上升;油粘度增加,产量下降迅速,Rp↑↑ Ⅳ—P降至较低水平。 5. 简述周期注水改善水驱油效果的基本原理。 周期注水就是周期性的改变注入量和采出量。在地层中造成不稳定的压力场,使流体在地层中不断的重新分布,从而使注入水在层间压力差的作用下发生层间渗流,促进毛管力吸渗作用,增大注入水波及系数及洗油效率,提高采收率。 6. 写出甲型水驱曲线和乙型水驱曲线,并简述其主要作用。 甲型水驱曲线:lg(Wp?C)?A2?B2Np 乙型水驱曲线:lgWOR?A1?B1Np或lgWOR?A1??1R 主要作用:1)动态预测 2)确定可采储量(Npmax)和采收率 3)判断开发效果、增产措施效果等。 7. 简答切割注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切割注水方式适用于油层大面积稳定分布,且有一定的延伸长度;在切割区内,注水井排与生产井排间要有较好的连通性;油层渗透率较高,具有较高的流动系数。 8. 分析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影响因素 底水油藏中影响临界产量的主要因素有:(1)地层中含油部分的高度;(2)油水的密度及由此形成的密度差;(3)油藏岩石在径向上合垂线上的渗透率;(4)原油的体积系数;(5)原油和地层水的粘度。 9. 简答弹性驱动方式油藏的形成条件及开采特征 弹性驱油藏的形成条件 (1)无边底水 (2)无气顶 (3)Pi>Pb 弹性驱油藏的开采特征 (1)压力下降 (2) 产量下降 (3) 生产气油比不变 10. 简答剩余油饱和度与毛管数的关系,并简要说明提高采收率的途径 剩余油饱和度与毛管数的关系:随着毛管数的增加,剩余油饱和度降低 提高采收率的途径:①提高注采强度;②增加水(注入介质)的粘度;③降低水油界面张力。 四、综合题 1. 某油藏含油面积5km2,油藏平均孔隙度25%,平均有效厚度10m,原始 含油饱和度70%,原油体积系数1.15,地面原油密度0.85t/m3,计算油田地质储量。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油藏工程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