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我国农村贫困原因及对策
提要转型期,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但各种各样的内外部因素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受到制约,农村贫困现象依然严重。要使农村走出贫困状态,必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思路,实施政策。
关键词:转型期;农村贫困;原因;对策
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计划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型过程中,关注“三农问题”,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强调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有了快速发展,收入也大大提高。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2年的7,703元增加到2007年的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4,140元。但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体制及自身的制约,导致农村贫困现象仍然严重,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受到制约。
一、转型期农村贫困原因
(一)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不足。长期以来,农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缺乏,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被压制,农民的增收难度很大。
1、农产品价格低迷,影响增收。自1996年出现粮棉等少数农产品卖难和价格下降之后,到1999年包括粮棉在内的所有农产品几乎都出现了销售困难,价格普遍走低,农民收入明显减少。1999年与1996年相比,人均售粮收入下降了3211%。人均售棉收入下降了4611%,其他农产品的销售收入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近几年,虽然粮食价格逐渐趋于平稳,某些农作物价格有上扬的趋势,但是,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种植业劳动力缺乏,雇工费用大幅度上升,种植成本不断增加,致使农产品的决定价格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影响农民增收。
2、农民负担屡减不轻,增收成本越来越大。农民负担过重,严重影响了农民增收。尽管中央政府曾三令五申禁止加重农民负担,但是近年来农民负担仍然居高不下,大大超过了中央硬性政策规定和广大农民的承受能力,且有愈演愈烈之势。据资料显示,1994年以来农民缴纳的各种税费占上年人均纯收入比重均在13%以上,如果扣除农民收入和人均纯收入的虚报因素,农民负担恐怕还要高出许多。据统计,仅税款一项,农民支付的人均额相当于城镇居民的9倍,如果加上上缴各种名目繁多的杂费,他们相当于城镇居民的30多倍。沉重的负担,不仅吞食了农民大量正常收入,延缓了农民增收速度,也影响了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转型期我国农村贫困原因及对策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