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吸收系统
一、工艺流程简介
来自前一工序的生成气(富气,其中C4组分(包括C3、C2)占25.13%,CO和 CO2占 6.26%,N2占64.58%,H2占3.5%,O2占0.53%)从板式吸收塔DA—302底部经手操阀V1进入,与自上而下的吸收油(贫油,C6油)接触,将生成气中的C4组分吸收下来,未被吸收的不凝气(贫气)由塔顶排出,经手操阀V2进入盐水冷却器EA—306的壳程和尾气分离罐FA—304,通过手操阀V22回收冷凝的C6和C4,尾气经压力调节器PIC—308输出调节阀排至放空总管进入大气。PIC—308的输出调节阀设有前阀V4、后阀V5和旁路手操阀V3.冷却盐水经手操阀V26进入EA—306的管程,通过手操阀V27排出。
C6油通过手操阀V6进入吸收油储罐FA—311,经罐底出口阀V7和V8至泵G2A(G2B为备用泵),由出口阀V9排出,通过吸收油流量调节器FRC—311的输出调节阀(其前阀为V12,后阀啊为V13)打入塔顶,与自下而上的生成气接触,吸收其中的C4组分成为富油,从吸收塔底排出。塔底富油经出口阀V14、出口富油流量调节阀(其前阀为V15,后阀为V16),再经贫、富油热交换器EA—311的壳程,通过手操阀V17进入解吸塔DA—303.解吸塔塔顶成产出C4产品,解吸塔底部的C6油通过塔釜液位调节器LIC—312的输出调节阀(前阀为V19,后阀为V18)进入贫、富油热交换器EA—311的管程,出口经手操阀V20进入贫油冷却器EA—312的壳程,再经手操阀V21返回吸收油储罐FA—311循环使用。冷却器EA—312采用冷冻盐水使贫油温度下降,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盐水由入口阀V24进入EA—312管程,出口温度调节器TIC—312的输出调节阀,再经手操阀V25排出。随着生产过程的进行,尾气分离罐的液位将上升,吸收油因部分损耗导致储罐的液位有所下降。要定期用V22排放尾气分离罐内的液位,用V6补充新鲜的C6油入储罐。
主要工艺条件和指标:
吸收塔顶压 1.2MPa左右 吸收油温度 4~6℃ 富气流量 5000kg/h 贫油流量 13500kg/h 质量指标 吸收塔顶尾气中C4<0.5%,C6<0.6%
14
二、工艺流程图(CAD绘制)
三、开车步骤
1.冷态开车
(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将各调节器置手动,且输出为零。 2)将各手操器和开关关闭。 3)开“GYG”,表示公用工程具备。 4)开“YBT”,表示仪表投用。
5)开“N2S”,表示系统氮气吹扫完成。 6)开“N2H”,表示氮气置换合格。
(2)建立吸收塔和解吸塔系统C6油冷循环和热循环 1)开阀门V6,向FA—311引入贫油,LI—311上升。
2)当LI—311上升至50%之前,先全开V7、V8,启动泵G2A。当LI—311上升至55%左右,手动开FRC—311的输出约20%,当塔内持液量建立后,吸收塔液位LIC—320上升。注意调整V6阀,保证LI—311不超限。
15
3)当LIC—310达到50%之前,全开V14、V15、V16和V17。当LIC—310接近50%时,手动开FIC—310,C6油进入解吸塔,LIC—312上升。当LIC—310达到50%时将LIC—310和FIC—310同时投自动和串级。
4)当LIC—312达50%之前,全开V18、V19、V20、V24和V25。当LIC—312 达50%时投自动。此时已建立C6油的冷循环。由于设备及管线的持液量也基本建立,若继续进C6油会导致LI—311迅速上涨。应注意关小V6,防止LI—311超限。建立C6油循环时,稳定工况的关键是控制FRC—311不宜过大,否则难于控制各液位。冷循环一旦建立,解吸塔会立即升温(本软件仅仿真吸收塔部分,解吸塔的相关现象由软件自动生成。操作从略)。可观察到系统各测量点温度上升,说明系统已进入热循环阶段。
(3)但其升压 为了稳定的富气进塔的流量,调高开车阶段的吸收效率,在接受富气前将吸收塔用氮气升压有好处。开氮气充压阀VN2,将DA—302压力提到1.0MPa以上,关VN2。
(4)接受富气(C4混合气) 确认热循环已建立,氮充压完成,可开始进富气。
1)逐渐开V1,同时开V2约10%~20%左右。注意个监测点压力逐渐上升。 2)开V4、V5,当PIC—308压力升至1.2MPa左右投自动。
3)随压力上升,逐渐开大V1和V2,使FI—308达到2000kg/h左右 4)进富气达到一定负荷后,开V26和V27,调整两阀使TI—308在5℃以下,以便在FA—304中分离C6油。
(5)手动开TIC—312的输出 使温度降低至5℃左右,投自动。 (6)投自动和比值调节 设“AKB”为53.5%左右,将FRC—311投自动和比值调节(以串级表示)。
(7)提升富气负荷 逐渐开大V1和V2,待吸收塔顶温TI—309下降至7. 0℃左右,使进气流量缓缓提高到5000kg/h左右。注意当LI—309高于60%时,可适当开V22阀。由于C6油在吸收解吸过程中有一定损耗,当LI—311下降时应适当开大V6补充C6油。
(8)将系统调整到正常工况 设计值范围如下:
FI—308 5000kg/h FRC—311 13300kg/h PIC—308 1.20MPa TI—308 <5.0℃ TIC—312 5.0℃ LIC—310 50% FIC—312 50% LI—309 50% LI—311 50% AI—301 <0.6% AI—302 <0.6%
16
2.正常开车
(1)停前状态及准备 同正常运行 (2)正常停车
1)开V22,使LI—309低于5%,关V22。
2)断开FRC—311的比值调节,将PIC—308置手动。 3)关V1,同时尽快关PIC—308输出。 4)关V26、V27。
5)待塔顶C4组成降至0.1%左右时,断开FIC—310的串级,手动关FRC—311,再关V9,停G2A泵,关V8,关V7。
6)待LIC—310降至0.0%时,开V22,使LI—309降至0.0%。 7)关FIC—310输出,关V14、V17。 8)将LIC——312置手动(约50%)。
9)当LIC—312降至0.0%时,关LIC—312输出,关V20、V21,再关V24、V25和TIC—312输出。
10)开V23,降LI—311液位。 11)开PIC—308输出降压。
12)待LI—311降至0.0%,关V23,待压力降至0.0MPa,关PIC—308. 13)氮吹扫。
14)待塔温升至24℃以上时,关闭所有阀门,停车完毕。 3.紧急停车
(1)停前状态及准备 同正常运行 (2)紧急停车
1)断开FRC—311的比值调节。
2)关闭V1,同时尽快手动关闭PIC—308. 3)开V22,降LI—309至0.0%,关V22。 4)关V26、V27。
5)在此基础上维持C6油循环状态。 6)完毕。
17
第五章 间歇反应
一、工艺流程简介
间歇反应过程在精细化工、制药、催化剂制备、染料中间体等行业应用广泛。本间歇反应的物料特性差异大;多硫化钠需要通过反应制备;反应属放热过程。由于二硫化碳的饱和蒸汽压随温度上升而迅猛上升,冷却操作不当会发生剧烈爆炸;反应过程中又主副反应的竞争,必须设法抑制副反应,然而主反应的活化能较高,又期望较高的反应温度。如此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使本间歇反应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在叙述工艺过程之前必须说明,选择某公司有机厂的硫化促进剂间歇反应岗位为参照,目的在于使本仿真培训软件更具有工业背景,但并不拘泥于该流程的全部真实情况。为了使软件通用性更强,对某些细节作了适当的变通处理和简化。
有机厂缩合反应的产物是橡胶硫化促进剂DM的中间产品。它本身也是一种硫化促进剂,称为M,但活性不如DM。
DM是各种橡胶制品的硫化促进剂,它能大大加快橡胶硫化的速度。硫化作用能使橡胶的高分子结构变成网状,从而使橡胶的抗拉断力、抗氧化性、耐磨性等加强。它和促进剂D合用适用于棕色橡胶的硫化,与促进剂M合用适用于浅色橡胶硫化。
本间歇反应岗位包括了备料工序和缩合工序。基本原料为四种:硫化钠(Na2S)、硫磺(S)、邻硝基氯苯(C6H4ClNO2)及二硫化碳(CS2)。
备料工序包括多硫化钠制备与沉淀。二硫化碳计量,邻氯苯计量。 1.多硫化钠制备反应
此反应是将硫磺(S)、硫化钠(Na2S)和水混合,以蒸汽加热、搅拌,在常压开口容器中反应,得到多硫化钠溶液。反应时有副反应发生,此副反应在加热接近沸腾时才会有显著的反应速度。因此,多硫化钠制备温度不得超过85 ℃。
多硫化钠的含硫量以指数n表示。实验表明,硫指数较高时,促进剂的缩合反应产率提高。但当n增加至4时,产率趋于定值。此外,当硫指数过高时,缩合反应中析出游离硫的量增加,容易在蛇管和夹套传热面上结晶而影响传热,使反应过程中压力难于控制。所以硫指数应取适中值。
2.二硫化碳计量
二硫化碳易燃易爆,不溶于水,相对密度大于水。因此,可以采用水封隔绝空气保障安全。同时还能利用水压将储罐中的二硫化碳压至高位槽。高位槽具有夹套水冷系统。
3.邻硝基氯苯计量
邻硝基氯苯熔点为31.5℃,不溶于水,常温下呈固体状态。为了便于管道输
18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化工仿真技术实习报告 (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