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总结(附4例病例报告)
作者:陈晓莉等
来源:《今日健康》2014年第10期
【摘 要】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性腹膜炎的临床特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腹膜炎腹透患者的临床资料,对腹腔真菌感染的菌种分布、危险因素、临床特点、治疗、转归以及护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4年7月份年至2014年11月份共发生真菌性腹膜炎4例次, 发病率约占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总数的2~10%,治疗方法为抗真菌药物治疗、及时拔除腹透管和转做血透,腹透脱落率为42.3%。结论:腹膜透析患者真菌性腹膜炎发病率较低,但临床预后差,合理应用抗生素、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加强宣教与个性化护理是预防真菌性腹膜炎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腹膜炎 特殊护理措施 霉菌性 拔管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10-0146-01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其优点为居家治疗,治疗方案灵活多变,患者回归社会比率高,对残余肾功能保护好,但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是制约腹透发展的主要因素,而与腹透有关的真菌性腹膜炎虽发病率不高[1],但致死率高,,预后差,一直成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棘手的问题。但只要加强宣教,积极治疗,恰当护理。,腹透相关性真菌性腹膜炎是可以降低死亡率的,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腹膜透析是利用腹膜作为半渗透膜,利用重力作用将配制好的透析液经导管灌入患者的腹膜腔,这样,在腹膜两侧存在溶质的浓度梯度差,高浓度一侧的溶质向低浓度一侧移动(弥散作用);水分则从低渗一侧向高渗一侧移动(渗透作用)。通过腹腔透析液不断地更换,以达到清除体内代谢产物、毒性物质及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目的。[2]
临床上治疗与腹透相关的霉菌性腹膜炎颇为棘手。我们对4例霉菌性腹膜炎的病人采取了除拔除腹透管加抗霉菌治疗的方案,在护理上采取个性方案,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患者1,女,49岁,家庭妇女,系诊断为慢性肾炎、尿毒症,在我院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治疗3年,病情稳定。此后病人曾多次因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住院治疗,腹膜炎发生率为2-3次/年,腹透液培养结果为“革兰氏阳性球菌”,经感染,抗炎后感染控制抗感染治疗后腹膜炎均能及时控制而后继续行规律性腹透治疗。患者家中经济及营养状况均较差,消瘦,依从性差,长期腹泻,自行在家中不规则抗生素治疗。2013年08月28日再次因腹痛腹透液混浊伴发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腹膜透析患者并发真菌性腹膜炎的护理经验总结(附4例病例报告)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