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最弱小的吗
教学设计1
【内容简析】
这是一篇关于爱的教育的文章。课文讲的是四岁的萨沙和家人在森林里聊天、看书的时候,下起了大雨,托利亚把雨衣给妈妈,妈妈把雨衣给萨沙,幼小的萨沙又把雨衣轻轻地罩在蔷薇花上。萨沙学会了保护弱小者。
【设计理念】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篇课文很好体现了这一特点。本课教学设计也要突出工具性与人文性。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培养不甘为弱者,主动保护弱者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美好的人间亲情和人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情感。 难点:疑问句与反问句的区别。 【教具准备】
挂图、幻灯或课件、生字卡。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质疑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优美的文章——《我是最弱小的吗》。 2读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读课文,你从文中知道了什么 1四人小组交流初读感受。
2归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写了夏天的一个周末,萨沙和父母、哥哥在森林空地聊天休闲的时候,突然下起了大雨,哥哥托利亚把雨衣拿给妈妈,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萨沙从妈妈和哥哥那里学会了保护弱小者,掀起了雨衣,轻轻地罩在蔷薇花上。
3归纳大意时,相机贴出有关生字卡片,并了解词语大意:周末、萨沙、父母、聊天、托利亚、弱小、掀起、蔷薇。 三教学生字
1齐读已贴的生字生词,课文里还有哪些生字生词?用笔画出来。
2出示其他词语:铃兰花、映衬、聚精会神、倾盆大雨、花瓣、纤弱。 3这些生字当中,哪些字容易读错呢? “弱”是翘舌音,“萨”是平舌音,“铃、精、倾”都是后鼻音。 4这些生字中,哪些可以用熟字加减换偏旁的方法学习呢? 联系熟字学习生字:
抹——末令——铃墙——蔷微——薇 村——衬柳——聊辫——瓣千——纤 5你还有什么办法记住别的字呢? 6同桌互认互读,巩固学习效果。
7写字。老师先范写,然后让学生写一写。重点指导书写“精、森、最”。 四练习读文
1
1逐段指名通读课文,纠正错误读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五积累词语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词语,请你把它放入词语花篮。 六语句积累
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段,请你摘抄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1自然段
1课堂导入:我们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美丽的地方,谁来读读课文是怎么写的? 2你喜欢第1自然段中哪些句子呢?为什么? 3你怎样读,也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体验呢?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
(1)萨沙一家美好的心情。 (2)森林的美好。 (3)蔷薇的美丽。
4过渡:在这美丽的森林空地上,萨沙一家怎样度周末呢? 二指名读第2自然段,你喜欢哪些句子呢?为什么?
1引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体会萨沙一家人和谐相处,理解“聊天”一词的意思。 2讨论学习第三句:托利亚为什么会不假思索就把雨衣给妈妈?
引导学生多种理解:托利亚爱妈妈,托利亚认为自己是男子汉,所以雨衣要给妈妈;西 方有女士优先的传统;晚辈要尊敬长辈。
3妈妈又把雨衣给萨沙穿上,这是为什么呢? 三理解文章后半部分,体味“保护弱小”的美德 1对萨沙的不解,妈妈是怎么回答的?
2一起读妈妈的话:我们应该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3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你认为这句话对吗? 4萨沙认为自己是最弱小的吗? 5引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朗读—— “那我是最弱小的吗?”
6比较:用反问的语气朗读妈妈的答话—— “你谁也保护不了,不就是最弱小的吗?” 7萨沙听了妈妈的话是怎么做的? 朗读有关句子:“萨沙掀起雨衣,轻轻地罩在粉红的蔷薇花上。问道:‘妈妈,现在我还是最弱小的吗?’” 从萨沙的行动和话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怎样把你的体会读出来?
出示课件或图片,帮助学生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学生从雨中蔷薇的样子体会它的纤弱,从萨沙动作的轻柔,体会他对花的爱惜;探究萨沙的内心:他不是最弱小的,他也能帮助更弱小的。 8萨沙用雨衣罩住了蔷薇花,你赞同吗?你喜欢萨沙吗?
9小结:妈妈和哥哥用自己的行动把要保护弱小的种子播种在小萨沙的心里,小萨沙也学会了保护弱小者。他是多么勇敢、自信啊!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
2要从小学会保护弱者,关心别人,只有这样,我们的人间才会充满关爱,世间才无比美好。 五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带地图的名片》《小蜗牛参加文艺晚会》,引导学生做一个勇敢的人,学习小蜗牛自信、言而有信的品德。
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28课《我是最弱小的吗》教学设计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