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第二学期)
科 学 教 案
1
四年级 张玉杰
教学进度表 周次 课时 3 3 3 3 起止日期 教 学 内 容 1 2.23—2.26 期初工作,25日上课 2 2.29—3.04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点亮小灯泡 3 3.07—3.11 2、点亮小灯泡; 3、简单电路 4、电路出故障了; 4 3.14—3.18 5、导体与绝缘体;6、做个小开关 5 3.21—3.25 7、不一样的电路连接;单元练习 3 6 3.28—4.01 1、 油菜花开了;2、各种各样的花 3、花、果实和种子;7 4.04—4.08 4.4清明节放假一天; 4、把种子散播到远处 8 4.11—4.15 5、种子的萌发; 6、动物的卵;7、动物的繁殖活动 9 4.18—4.22 单元练习 1、一天的食物;2、食物中的营养 3、营养要均衡; 4、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面包发霉10 4.25—4.29 了 ; 11 5.02—5.06 5.2补劳动节假一天 6、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2 3 3 3 2 12 5.09—5.13 7、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单元练习 1、各种各样的岩石 3 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3、岩石的组成 4、观察、描13 5.16—5.20 述矿物(一); 14 5.23—5.27 5、观察、描述矿物(二) 6、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 15 5.30—6.03 7、岩石、矿物和我们 16 6.06—6.10 6.9端午节放假一天 复习 17 6.13—6.17 6.16——6.17非语数科期末考查 18 6.20—6.24 6.24语、数科考试、小学毕业班质量抽查。 19 6.27—6.30 期末工作7.1日正式放假。
2
3 3 3 2 3 第一单元 电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3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4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教学后记:
我在教学中采取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飘起来了的演示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演示实验下,小心翼翼地进行实验以及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学生小组经过研讨知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相同电荷会互相排斥,不同电荷互相吸引。懂得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的道理。但是,我对学生实验能力过高地估计,没有了解他们的实际能力,影响了教学的进度。因此,备课时要多考虑学生实际情况。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