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河南科技大学《货币银行学》题库(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18 本文由甜甜微笑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意义:A、有利于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

B、有利于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C、客观上促进金融机构的金融创新。

2、我国的货币供给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即 M0=流通中现金;

M1=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M2=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划分货币层次的口径有两个,即货币和准货币。

“货币”等于存款货币银行以外的通货加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之和;“准货币”相当于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与外币存款之和。

4、公开市场业务是指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买卖财政部门及其他政府机构有价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用以影响基础货币的业务。

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有价证券,或是增减流通中现金,或是增减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其结果都是基础货币的增加或减少。

不过,基础货币中增减的是现金还是准备金以及二者增减比例的变化都会导致不同的乘数效应,最终导致货币供应量增减规模的不同。

5、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作用机制。

再贴现政策主要是指货币当局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以及货币供应量的政策。

提高再贴现率,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随之提高,它们就会相应减少贷款的数量;反之则会扩大贷款规模。但在存在更为强劲的制约因素时,如过高的利润预期或对经营前景毫无信心时,再贴现政策的作用则极为有限。 七、论述题

结合我国实际论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参考答案〗 (一)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定义 (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机制 (三)三大货币政策工具的可能效果 (四)我国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1、存款准备率。我国的存款准备率一直存在偏高的问题。虽然1998年以来两度下调,即从13%调至6%,但仍然偏高,还存在下调空间;

2、再贴现政策。再贴现政策在我国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其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的商业信用不发达。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发展商业信用,加快商业信用票据化的进程,并进一步简化再贴现的票据及机构限制;

3、公开市场业务。我国公开市场业务工具的效果并不理想,根源集中在两点:一是公开市场业务的对象规模有限;其次是中央银行用以展开公开市场业务的有价证券的品种非常匮乏。因此,增加证券尤其是政府证券的品种、增加中央银行及商业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规模,是完善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重要措施。

第十一章 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

一、填空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的实现过程都离不开( )的作用。 答案:利率 2、在( )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 答案:均衡利率

3、科尔内解释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造成经济非均衡的微观主体行为的特征是( )和( )。 答案:投资饥渴、预算软约束

4、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总供给和总需求失衡的直接后果是( )。答案:物价变动

5、我国在5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的“三平”理论,是指( )、( )和物资供求平衡。

答案:财政收支平衡、信贷收支平衡

6、国民经济正常运转的理想条件是( )。 答案:总供求均衡 7、认为货币对实际产出水平不发生影响的典型理论是早期的( )。 答案:面纱论 8、马克思对货币的估价是积极的,他在《资本论》中曾提出( )的说法。 答案:第一推动力 9、货币均衡从实质上说是( )。 答案:社会总供求均衡

10、利率对于公众和企业的货币需求而言,呈( )。 答案:负相关 11、货币供给作为一个内生变量来说,与利率变动呈( )。 答案:正相关

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和价格在由货币失衡趋向货币均衡的过程中除具有指示功能外,还具有( )功能。 答案:调节

13、在集中计划经济体系中,对货币供求对比的调节主要依靠( )和( )。 答案:计划方法、行政措施

14、社会总需求的构成通常可归并为四项:( )、投资需求、( )和出口需求。

答案:消费需求、政府支出

15、一般来说,存在( )之间的缺口是对多数国家经济成长状态的描述。 答案:实际GNP和潜在GNP 16、在我国“三平”理论的论证中,( )被认为是基础。答案:物资供求平衡 17、在我国“三平”理论的论证中,( )被认为是经济生活的综合反映。 答案:信贷收支平衡

18、总供给和总需求是一对( )的经济范畴。 答案:对立统一 二、单项选择题

1、当经济中的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会出现( )

A、实际产出水平提高 B、实际产出水平减少

C、价格总水平上涨 D、价格总水平不变 答案: C 2、在集中计划体制国家,货币供求均衡问题的主要矛盾是( )

A、货币供给过多 B、货币供给偏少

C、利率下降猛烈 D、利率迅速提高 答案:A 3、对总需求和货币供给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 )

A、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B、总需求等于货币供给

C、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 D、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 答案:C 4、货币均衡的自发实现主要依靠的调节机制是( )

A、价格机制 B、利率机制

C、汇率机制 D、中央银行宏观调控 答案:B 5、如果名义货币供给量不变,当物价水平提高时,实际货币供给量将会( )

A、不变 B、增加

C、减少 D、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C 6、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当货币需求增大时,利率将( )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先上升后下降 答案:A 7、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是( )

A、货币供给小于货币需求 B、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无关

C、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 D、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 答案:D

8、一般而言在现实生活中,实际经济增长率对潜在资源的使用表现为( )

A、充分利用 B、增速极快为充分利用

C、很难达到充分利用 D、增速缓慢为无法利用 答案:C 9、直接关系到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水平的是( )

A、货币供给规模 B、货币需求规模

C、商品服务规模 D、出口规模 答案:A 10、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从总体上受制约于( )

A、总需求 B、货币总供给

C、货币总需求 D、总供给 答案:D

三、多项选择题

1、社会总需求的构成包括( )

A、消费需求 B、储蓄需求 C、投资需求 D、政府支出

E、出口需求 2、计划体制下的经济扩展决策使国有企业具有的特征是( )

A、投资需求不足 B、投资饥渴 C、预算硬约束 D、预算软约束

E、产权不明晰 3、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B、总供给决定货币供给 C、总需求成为货币供给的载体 D、货币供给是总需求的载体

E、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F、总需求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4、5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的“三平”理论是指( )

A、总供求的平衡 B、财政收支平衡 C、信贷收支平衡 D、国际收支平衡

E、物资供求平衡 5、企业的总收入对总支出具有硬约束力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 A、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 B、不存在国家追加的无偿拨款 C、强制性的税收制度 C、不存在弥补亏损的信用贷款

E、不存在其他外部补充资金来源 6、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具备的两个条件是( )

A、物价稳定 B、有效的宏观调控 C、市场利率机制 D、供求平衡的商品市场

E、发达的金融市场 7、在集中计划经济国家,货币供求失衡通常表现为( )

A、物价迅速上涨 B、商品供应短缺 C、凭票配给供应 D、利率下降

E、排队购物 F、黑市猖獗 8、在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微观主体追求投资的过程是( )A、长期的 B、短期的 C、持续的 D、间断的

E、积极的 F、消极的

答案:ACDE 答案:BC 答案:ADF 答案:BCE )

答案:BCDE 答案:CE 答案:BCEF 答案:ACD

9、潜在资源的利用已持续一段时期而货币供给仍在增加时,经济体系会产生( )

A、价格水平上涨 B、价格水平不变 C、价格水平下跌 D、产出增加

E、产出减少 F、产出不变 答案:AD 10、在我国计划经济时期,使人们直接感到货币供应过多的现象是( )

A、必要消费品限量供应 B、有钱可以随意购买 C、必要消费品自由供应 D、自由集市的价格偏高

E、有钱不能任意购买 F、自由集市的价格偏低 答案:ADE

四、判断题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离不开利率的作用。 ( ) 答案:正确 2、马克思所提出“第一推动力”的说法说明他对货币的估价是积极的。( ) 答案:正确 3、在典型的集中计划体制下,货币需求经常偏大,从而总供给经常超过总需求。( ) 答案:错误 4、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通过压缩货币供给便可以得到彻底解决。( )答案:错误 5、实际经济运行中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所以两者应该是等量的。( ) 答案:错误 6、微观货币需求的总和总是等于社会总供给决定的货币需求量。( ) 答案:错误 7、在集中计划体制国家,货币非均衡并不直接表现在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上。( ) 答案:正确 8、在投资饥渴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货币供求的失衡难以避免。( ) 答案:正确 9、只有企业的总收入具有对总支出的硬约束力,企业才可能正常周转。( ) 答案:正确

10、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上说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再生产过程。( ) 答案:正确 五、简答题

1、简析货币扩张对潜在资源利用的三阶段。 2、如何理解货币供求与市场总供求之间的关系? 3、货币供给和总需求之间是否适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4、投资饥渴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5、预算硬约束须具备怎样的前提条件? 〖参考答案〗

1、(1)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可用作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数量充分,那么在一定时期增加货币供给将会提高实际产出,同时价格总水平不会上涨;

(2)当潜在资源的利用持续一段时间后货币供给仍在继续增加,则实际产出和物价总水平都会提高; (3)当潜在资源被充分利用而货币供给仍在扩张,就会出现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不变。 2、(1)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2)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 (3)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 (4)总需求对总供给有巨大影响;

(5)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的目标。

3、(1)货币供给若是适当的,由它作为载体的总需求也是适当的,则可以保证产出的出清;

(2)若企业和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能形成当期的货币需求,又没有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 (3)若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弥补货币供给而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则会导致总需求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河南科技大学《货币银行学》题库(2)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河南科技大学《货币银行学》题库(2)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8288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