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教师角色定位描述不恰当的是( ) A.教师应是引导者和设计者 B.的管理者 C.学生的主宰者
D.诚恳的合作者和学习者
2.总是“一条道走到黑”“不见黄河不死心”,这与意志的( )品质相反。 A.自制性 B.坚韧性 C.自觉性 D.果断性
3.新手型教师到讲师型教师的成长历程不包括( )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课堂 D.关注学生
4.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方法不包括( ) A.个别答疑 B.课外阅读指导 C.布置作业
D.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5.在多媒体教学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6.创造性的核心是( ) A.发散思维 B.求同思维 C.直观思维 D.聚合思维
7.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 ) A.教育的终身化 B.教育的多元化 C.教育的民主化 D.教育的全民化
8.艾宾浩斯认为遗忘的进程是( ) A.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 B.在学习后立即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 C.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快,逐渐减慢 D.在学习后很久开始,最初慢,逐渐加快
9.阶段性班级活动主要分为两大类:工作型和( )
A.竞赛型 B.自主型 C.小组型 D.特殊型
10.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反对形式训练说,提出了迁移的(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化理论 C.关系转换说 D.学习定势说
11.( )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A.教师反思 B.教育研究 C.教师叙事 D.教学案例
12.班级中的非正式群体的类型不包括( ) A.玩乐型 B.学习型 C.人际吸引型 D.领导型
13.( )是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比如课本、练习册、活动册、故事书、录音带、录像带、广播电视节目等。
A.教科书 B.教材 C.书本 D.习题集
14.关于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维果斯基将人的心理机能分为两种,分别是低级心理机能和高级心理机能 B.低级心理机能是动物和人都有的,而高级心理机能是人类所特有的 C.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仅能通过教学实现 D.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同周围人的交往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文化历史所制约 15.下列不属于教学过程设计要求的是( ) A.要有充分的学情分析 B.要有科学的教材分析 C.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D.要有明确的教学计划
16.知识学习的完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不包括( ) A.理解阶段 B.提出假设 C.保持阶段
D.迁移和应用阶段
17.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动机强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呈( )关系。 A.正比例
B.反比例 C.倒U型 D.U型
18.( )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之外确定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被称之为客观标准,评价时,把评价对象与客观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其优劣。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性评价
19.( )是指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A.说服教育法 B.情感陶冶法 C.实践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20.在学业成功失败的原因中,内在的、可控的、不稳定的因素是( ) A.努力程度 B.任务难度 C.运气 D.能力
21.教师的义务不包括(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
C.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D.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22.教学评价的主要理论依据不包括( ) A.多元智能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后现代主义理论 D.人本主义理论
23.课程评价的内容包括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和( ) A.学生学业的评价 B.学生能力的评价 C.学生成绩的评价 D.学生学习方法的评价
24.着眼于人格发展的情感教学理论的典型代表是( ) A.罗杰斯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华生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是( ) A.自我意识正确 B.社会适应良好
C.人际关系协调 D.情绪积极稳定
2.“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 A.刺激泛化 B.刺激分化 C.情绪记忆 D.形象记忆
3.一个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自己的努力,其中努力程度是( ) A.内部的 B.不稳定的 C.外部的 D.可控制的
4.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几种类型,它们分别是(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C.任务促成的纪律 D.自我促成的纪律
5.新课改倡导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三级管理办法,此处的“三级”指的是( )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教师
三、名词解释 1.启发性原则 2.课程 3.后摄抑制 4.过度学习 5.自我意识 四、辨析题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一般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
4.有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与无结构问题的解决过程相同,但各自的解决特点不同。 五、简答题
1.请简要回答主要的教学原则。 2.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3.简述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六、论述题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七、案例分析题
1.材料:(1)教师对班级部分同学的提问毫无意识。 (2)教师更容易对部分同学关注、鼓励。
(3)教师只对班上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同学关注。
分析产生这几种情况的原因。针对这几种情况应采取什么措施来实现教学过程民主化? 2.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成了剧本。第二天,我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有的同学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下课后,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谈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包办代替”,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请我帮忙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C 5.A 6.A 7.C 8.A 9.A 10.A 11.A 12.D 13.B 14.C 15.D 16.B 17.C 18.A 19.B 20.A 21.D 22.C 23.A 2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中公讲师解析:心理健康具有以下标准:①自我意识正确;②人际关系协调;③性别角色分化;④社会适应良好;⑤情绪积极稳定;⑥人格结构完整。
2.AC。中公讲师解析:刺激泛化是指对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作出相同的反应,由对蛇的害怕扩展到对井绳的害怕,所以属于泛化。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对恐惧情绪的记忆。
3.ABD。中公讲师解析:努力程度是个人主观能动性发挥的一个方面,所以是内在的,它是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控的,因此也是不稳定、可控制的。
4.ABCD。中公讲师解析:课堂纪律分为教师促成的纪律、集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四种类型。
5.ABC。中公讲师解析: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指的是加强国家、地方、学校对课程的管理,以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三、名词解释
1.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的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
3.后摄抑制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的材料的回忆或再认产生的干扰。 4.过度学习指学习达到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5.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一般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四、辨析题
1.错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信息技术改变了关于知识的观念,也改变了人们关于学校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
2.错误。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表现在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是它与文化构成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的本体。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2019年特岗教师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5)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