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文字感觉不需要,最尾部附上桩基平
面、立面、锚索、锚杆A3图
冼屋村边坡支护检测方案
第一章 编制依据
一、主要图纸及规程、规范
序号 设计图纸 1 冼屋村边坡支护设计变更方案 内 容 施工规范及法规 1 2 3 4 5 6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J256-2003)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范》(JGJ/T F81-01-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粤交监督[2005]381号文件
第二章 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项目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田贝至大水坑道路工程(龙观快速路北段)ZF2+780~ZF2+900段东侧边坡受坡顶村道及现状不能拆迁的厂房等建筑限制,原道路路堑边坡不能实施,需对该段边坡重新进行支挡防护设计。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桩入土深度不小于6m,且进入强风化岩层不小于1m,桩间距3m,本工程总桩数为26根,设计桩长分别为12.4m~14.2m;桩身采用矩形截面C30钢筋混凝土挖孔抗滑桩,b×h=1.2×1.5m;钢筋直径分别为φ12~φ25;桩身砼及护壁砼强度为C30级商品混凝土;桩顶设置1.7×0.8m冠梁,冠梁1/2处设一排锚索。
二、岩土分层及其特性 2.1场地地形与地貌
工程场地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街道,茜坑水库以东。场地原始地貌为低丘陵,开挖道路后形成本边坡。补充勘察段边坡约160m,高约7~8m,开挖形成的现状边坡坡度约50~60°,坡顶地面高程75.56~75.77m,坡底道路设计地面高程67.11~69.17m。
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本边坡工程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残积层(Qel)、燕山期花岗岩的全、强风化层,分述如下: 2.2.1第四系残(Q)
砾质粘性土(层号①):褐红、褐黄色,由粗粒花岗岩风化残积而成,矿物成份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成土,硬塑状态为主,局部为可塑状态。 2.2.2第四系沼泽相沉积层(γ53)
本场地下伏基岩为中生代燕山期花岗岩,粗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本次勘察公揭露到其全、强风化层,分述如下:
(1)全风化花岗岩(
)(层号②):褐红、褐黄色,岩石完全风化,矿物
el
成份除石英外已全部风化成土,原岩结构可辨,岩芯呈坚硬土状。
(2)强风化花岗岩(
)(层号③):褐黄色,岩石强烈风化,暗色矿物已
风化成土,钾长石手捏不碎,岩芯呈土状~砂砾状。
2.3人工挖孔桩(墩)质量技术措施
2.3.1成孔
桩端支承于强风化、微风化岩层,不同桩位应注意区分其受力层。 工程采用人工挖孔灌注桩(墩),桩底相对标高仅为参考值,对桩端支承于
中风化岩或强风化岩的桩身净长H及入岩深度和桩端扩大头应严格按图纸要求施工。
桩端须作扩大头处理,扩大头尺寸详见大样及桩表,扩大部分一般不设护壁,如遇上质有特殊情况时应另行处理。
当遇到不利土层(地下水位较高、土质为IP<10的的轻亚粘土、粉土、粉砂或细纱等〉时,可能产生涌泥、流砂、坍孔现象,施工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当相邻孔中心距离小于3D且小于D+1.5m时,应采取跳挖的施工方法。 2.3.2护壁
本工程护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用Ⅰ级。
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宜高出地面20cm,便于挡水和定位。第一节挖深均1.0米,浇钢筋混凝土护筒,往下施工时以每一节作为一个施工循环(即挖好每节土后接着浇灌一节混凝土护壁)一般土层中每节高度为1000㎜,在流砂、流泥区段每节高度宜小于500㎜,特殊地质下挖孔速度应视护壁的安全情况而定。
为了便于井内组织排水,在透水层区段的护壁预留汇水孔,并在浇灌混凝土前予以堵塞。
在极松散的土层,可用具有足够的钢筒护壁代替钢筋混凝土护壁,且应随挖随沉。
为保证桩的垂直度,要求每浇灌完三节护壁,须校核桩中心位置及垂直度一次。
2.3.3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纵向钢筋采用HRB335,接头必须按规范要求错开。
水平钢筋(横向加劲箍及螺旋钢箍)用Ⅰ、Ⅱ级,纵向钢筋用Ⅱ级。 每隔2000mm设一道Φ18~Φ22的焊接加劲筋,加劲筋焊在主筋内侧(本工程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钢筋笼直接在孔内安装,经检验正确后立即固定。 2.3.4桩身混凝土浇灌
本工程桩芯混凝土等级为C40,采用商品砼。
桩孔挖至孔底设计标高或持力层时,请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认为符合设计要求后迅速扩大桩头,清理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
封底混凝土,封底混凝土最小高度为H+150。
浇灌封底混凝土后应尽快继续浇灌桩芯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灌桩芯混凝土。 2.3.5混凝土的浇灌方法
混凝土运输方式采用翻斗车运输。
浇灌封底混凝土时,当孔内渗水量较少,可先抽清孔底积水,在积水深度未超过100前按常规方法浇灌混凝土。若渗水量较大,孔底积水深度大于100时,应采用水下混凝土施工方法浇灌,此时桩顶应超浇300~500或设计要求。
用常规方法浇灌封底及桩芯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高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000m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浇捣,分层高度约500m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180—200mm。 2.3.6挖孔桩质量要求
桩芯直径允许偏差为±50。 桩中心位移偏差为±50。 垂直度容许偏差为≤1/100。
施工时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置混凝土试件,试压结果作为评定混凝土强度的标准。对施工完毕的桩,应对照质量和承载能力进行检验鉴定,
可由设计单位会同监理及质检部门随机指定若干根桩采用钻孔抽心,荷载试验或其他有效方法进行鉴定,提供鉴定报告。
第三章 检测方案
一、检测目的
通过对抗滑桩及锚索、锚杆结构进行的各种检测,找出施工质量问题并得到对整体施工质量的大概估计,进一步对有质量问题的支护结构采取措施使其达到围护作用。
二、检测数量及方法 (一)检测数量
3.1.1不同类型桩检测数量规定不一样,冼屋村边坡抗滑桩26根,锚索24根,锚杆66根。
3.1.2检测数量是根据不同规范要求确定,参考的规范见附件: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J256-2003) 《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范》(JGJ/T F81-01-2004)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深圳市基坑支护技术规范》(SJG05-2011) 粤交监督[2005]381号文件 3-1 检测数量表
检测数量 型号 总数量 桩身完整性 检测 低应变法 抗滑桩 锚索 锚杆 26 24 66 20%(6根) 0 0 桩身承载力检测 超声波 0 0 0 钻芯法 0 0 0 锚索抗拔检测 0 1%(3根) 1%(3根) 参考《关于建筑工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0]574号文件)》,为抗拔桩当确因试验设备或现场条件等限制,难以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检测时,进行抗拔或水平承载力的复核验算;验算合格的,可以不进行静载试验。
(二)检测方法
1、低应变法
1)受检桩的桩头处理规定:
(1)受检桩桩身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等级的70%或预留立方体试块强度不得小于15MPa。
(2)凿去桩顶浮浆、松散或破损部分,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抗滑桩检测方案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