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 材料3
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请回答:
(1)材料1、2、3各自所说之“天”各指什么? (2)材料1、2的共同哲学倾向和不同点是什么? (3)材料3的哲学观点是什么? 10?以下为关于哲学方面的材料 材料1
西方古代的“回忆说”把认识看作是人对头脑中已经潜在具有的东西的一种回忆。中国古代认为人“生而知之”,近代西方又有“天赋观念”说。 材料2
康德认为,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自在之物”,他引起人的感觉,但“自在之物”只能提供认识的材料,认识的结果是由主体所具有的先验认识形式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的。因此,人们所认识的只是“自在之物”作用与感官所形成的表象。 材料3
休谟认为人所知道的只能是自己的感觉,所谓通过认识而发现的客观规律性或因果必然性,不过是人在多次重复感觉以后形成的习惯性联想,至于这种因果必然性是否真实存在于客观世界中,我们是无法证明的。 材料4
西方古代的影像说、流射说、蜡块说与近代的白板论和感觉论都把认识的主体看作是一种生物性的自然存在,把人的反映看作是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即客体直接影射在人的大脑中的过程。 材料5
恩格斯指出,人的思想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
材料6
列宁指出,认识是人对自然界的反映。但是,这并不是简单的、直接的、完整的反映,而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形成过程。列宁还说,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分析材料1、2、3、4、5、和6,分别指出其哲学倾向。 (2)分析材料1、2、3和4根本缺陷是什么?
(3)材料5的观点中包含着可以驳倒材料1、2、3的观点的最令人信服的东西是什么?
(4)分析材料6揭示出了一个东西,它是什么?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对外经贸大学马哲期末考试复习题 (3)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