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细胞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问答题:
1、细胞有哪些基本共性? 答:1.相似的化学组成 2.脂—蛋白体系的生物膜 3.相同的遗传装置
4.一分为二的分裂方式
2、试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有哪些不同的基本特征? 答
:
1.真核细胞有核膜,原核细胞无核膜;2.真核细胞有两个以上的染色体,染色体由线状DNA与蛋白质组成,原核细胞的染色体由一个(少数多个)环状DNA分子构成的单个染色体,DNA很少或不与蛋白质结合;3.真核细胞有核仁,原核细胞无核仁;4.真核细胞核糖体沉降系数为80S,原核细胞为70S;5.真核细胞有膜质细胞器,原核无;6.细菌具有裸露的质粒DNA,真核的有线粒体DNA,叶绿体DNA;7.真核细胞的动物细胞无细胞壁,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的细胞壁主要成分是氨基糖和壁酸;8.真核细胞有细胞骨架,原核无;9.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以有丝分裂为主,原核细胞无丝分裂 3、试比较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
答: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以及其他质体;2动物细胞有中心体,植物细胞中不常见;3.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有一个体积增大与成熟的过程,动物细胞不明显;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一、名词解释
分辨率 :能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原位杂交: 用标记的核酸探针通过分子杂交确定特异核苷酸序列在染色体上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
差速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将各种质量和密度不同的
亚细胞组分和各种颗粒分开
放射自显影: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以及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二、问答题
1、各类光学显微镜用于观察显微结构时各有何特点(用途)?
答:1.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最大分辨率为0.2μm,可以直接用于观察单细胞生物或体外培养细胞
2.相差显微镜: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
3.微分干涉显微镜:不仅可以观察未经染色的标本和活细胞显微结构的细节,还能显示结构的三维立体投影影像。
4.荧光显微镜:在光镜水平上,对细胞内特异的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以及某些离子等组分进行定性定位研究。用于研究细胞内物质的吸收、运输、化学物质的分布及定位等。
5.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可以改变焦点获得一系列不同切面上的细胞图像,经叠加后重构出样品的三维结构。可用于观察细胞形态,也可以用于细胞内生化成分的定量分析、光密度统计以及细胞形态的测量。 2、电镜制样技术主要有哪些?各有何适用性?
答:1.超薄切片技术:用于透射镜下观察样品内部的超微结构,还可以与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细胞化学和原位杂交等技术结合,在超微结构水平上完成蛋白质与核酸等组分的定性、定位和半定量的研究。
2.负染色技术:能显示经纯化的细胞组分或结构,如线粒体基粒,核糖体甚至病毒的精细结构
3.冷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观察膜断裂面上的蛋白质颗粒和膜表面形貌特征
4.电镜三维重构:适用于分析难以形成三维晶体的膜蛋白以及病毒和蛋白质-核酸复合物等大的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5.低温电镜技术:在电镜三维重构技术基础上发展得到,但更真实展示出生物大分子及其复合物表面与内部的空间结构,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6.扫描电镜技术:能够得到样品表面的立体图像信息 3、有哪些实验技术可分别对细胞内特异性生物大分子(蛋白质、核酸)进行定位、定性、定量?
答:1.蛋白质的定位定性:免疫荧光技术、显微电镜技术; 2.核酸定位与定性:原位杂交; 3.蛋白质、核酸定量:流式细胞术、显微分光光度测定技术;4.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定性、定位和半定量:放射性同位素自显影。
4、研究细胞内生物大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动态变化涉及哪些实验技术?
答:1.荧光漂白恢复技术:使用亲脂性或亲水性的荧光分子,如荧光素等与蛋白质或脂质偶联,用于检测所标记分子在活体细胞表面或细胞内部的运动及其迁移速率; 2.单分子技术:实时观测细胞内单一生物分子运动规律,能够在纳米空间尺度和毫秒时间尺度上精确测量单分子的距离、位置、指向、分布、结构以及各种动态过程;3.酵母双杂交技术 :利用单细胞真核生物酵母在体内分析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4.荧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检测活细胞内两种蛋白质分子是否直接相互作用; 5.反射自显影技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电离射线对乳胶(含AgBr或AgCl)的感光作用,对细胞内生物大分子进行定性、定位以及半定量研究的一种细胞化学技术
第四章细胞质膜
问答题:
1、膜脂有哪些基本类型?有哪些运动方式? 答:1.甘油磷脂;鞘脂;固醇
2.沿膜平面的侧向运动;脂分子围绕轴心的自旋运动;脂分子尾部摆动;双层脂分子间的翻转运动
2、膜蛋白有哪些基本类型?内在膜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脂双层膜相结合?
答:1.外在膜蛋白;内在膜蛋白;脂锚定膜蛋白 2.靠离子键或其他较弱的键与脂双层膜相结合
3、生物膜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生物膜的不对称性是如何体现的?
答:1.?膜的流动性,包括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 ?膜的不对称性:膜脂和膜蛋白在生物膜上呈不对称分布 2.同一种膜脂在脂双层中的分布不同;同一种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分布都有特定的方向和拓扑学特征;糖蛋白和糖脂糖基部分均位于细胞质膜的外侧
第五章物质跨膜运输
一、名词解释
载体蛋白:位于生物膜上能与特定溶质分子结合,通过一系列构象改变介导溶质分子跨膜转运的跨膜蛋白
离子通道:位于生物膜上不与溶质分子结合,介导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道 被动运输(协助扩散):溶质顺着电化学梯度或浓度梯度,在膜转运蛋白协助下的跨膜转运方式
ATP驱动泵 :是ATP酶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实现离子或小分子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的跨膜运输
胞吞作用:细胞通过纸膜内陷形成囊泡,将胞外的生物大分子、颗粒性物质或液体等摄取到细胞内,以维持细胞正常的代谢活动 二、问答题
1、试述小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类型与特点。 答: 类型 被转运物质 膜转运蛋白 细胞代谢供量 转运物质 浓度梯度 简单扩散 顺电化学梯度不需要 不 疏水性小分或浓度梯度 子、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 被动运输 顺 通道蛋白/载体不 多种极性分蛋白 子、无机离子及代谢物 主动运输 逆 载体蛋白 需要 多种极性分子、无机离子及代谢物 2、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答:原理: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被磷酸化,引起α亚基构象改变,使得其与Na+亲和度降低与K+亲和力升高,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与K+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的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入细胞,完成整个循环。
生物学意义:?维持细胞膜电位?维持动物细胞渗透平衡?吸收营养 3.试述胞吞作用的类型与功能。
答:吞噬作用:原生生物摄取食物,高等多细胞生物清除侵染机体的病原体和衰老和凋亡的细胞
胞饮作用:完成大分子的跨膜运输,调控细胞对营养物的摄取和质膜构成;,参与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六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一、名词解释
电子传递链:一系列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电子载体按对电子亲和力逐渐升高的顺序组成的电子传递系统,将来自三羧酸循环的电子传递到O2. 类囊体 :叶绿体内部由内膜衍生出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
原初反应 :光合色素分子被光能激发而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的过程 半自主性细胞器: 指其功能主要受细胞核基因组调控,同时又受到自身基因组的调控的细胞器 二、问答题
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动态性的细胞器?
答:线粒体能够通过运动导致位置和分布的变化;线粒体的大小和形态可能随着细胞生命活动的变化而呈现很大变化;细胞中线粒体有频繁的融合和分裂现象介导线粒体体积和数目的变化。而叶绿体在光调控下分布和位置处于动态变化中;基质小管介导相互连接;伴随分化和去分化的形态变化;叶绿体分裂导致数目变化
2、试述线粒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和标志酶。 答: 外膜 内膜 膜间隙 线粒体基质 特点 蛋白质脂质成蛋白质含量液态基质含有富含可溶性蛋分相当;含有高,缺乏胆脂可溶性酶、底白质的胶质;孔蛋白;通透固醇富含心物和辅助因子 具有稳定PH性高 磷;不透性;和渗透压;含膜内折形成三羧酸循环、嵴,上有基粒; 脂肪酸氧化酶系;线粒体基因表达酶系等以及线粒体DNA、RNA、核糖体; 功能 参与膜磷脂的电子传递、氧催化ATP分子催化线粒体重合成;物质进化磷酸化的关末端磷酸基团要生化反应 入线粒体彻底键场所 转移到AMP氧化前初步分上,生成ADP 解 标志酶 单胺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腺苷酸激酶 苹果酸脱氢酶 酶 3、试述叶绿体的超微结构及各部分超微结构的特点、功能。
特点 叶绿体膜 双层膜;外膜通透性大含有孔蛋白;内膜通透性低,含有很多转运蛋白,选择性透性强 功能
类囊体 由内膜衍生来的封闭的扁平膜囊,其内的空间称为类囊体腔;分为基质类囊体和基粒类囊体;同一叶绿体全部类囊体之间是一完整的封闭膜囊;类囊体膜富含具有半乳糖的糖脂和极少的磷脂;蛋白质/脂质高;糖脂中的脂肪酸为不饱和的亚麻酸,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流动性大 细胞质与叶绿体基质的通光合作用中原初反应和电透屏障,选择性转运大分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场所 子进出叶绿体 第七章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叶绿体基质 含有碳同化相关的酶类;可流动,主要成分为蛋白和其他代谢活跃物质; 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 光合作用光合碳同化的场所 一、名词解释
细胞质基质: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占据着细胞质膜、细胞核外的细胞内空间的一种高度有序的体系。
内膜系统:在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溶酶体:动物细胞中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的囊泡状的在细胞内具有消化作用的细胞器。 二、问答题
1、试述内质网的类型与功能。
答:根据结构与功能,内质网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1.糙面内质网:扁平囊状,排列较为整齐,膜表面附有大量核糖体的内质网。 2.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形成较为复杂的立体结构,表面没有附着核糖体的内质网。
功能:1.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性蛋白质、膜整合蛋白以及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 2.光面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脂质,内质网合成细胞所需包括磷脂和胆固醇在内的几乎全部脂质,其中最主要的磷脂是磷脂酰胆碱 3.参与糙面内质网合成的膜蛋白和可溶性脂蛋白在分选之前的修饰与加工 4.参与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组装
2、试述高尔基体的结构特征、标志的细胞化学反应、功能。
答:结构特征:高尔基体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是由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膜囊堆叠而成,膜囊构成高尔基体的主体结构,膜囊多呈弓形或半球形,膜囊周围又有许多大小不等的膜泡结构。
标志的细胞化学反应:1.嗜锇反应,经锇酸浸染后,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被特异地染色。 2.焦磷酸硫胺素酶(TPP酶)的细胞化学反应:可特异地显示高尔基反面的1-2层膜囊。3.胞嘧啶单核苷酸酶(CMP)和酸性磷酸酶的酸性磷酸酶的细胞化学反应:显示反面膜囊状和反面管状结构 4.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酶(NADP)的细胞化学反应,是线高尔基体中间几层扁平囊的标志反应
功能:1.主要功能是将内质网合成的多种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与包装,然后分门别类送到细胞特定的部位或分泌到细胞外 2.大多数蛋白质或膜脂的糖基化修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医药卫生2014细胞学作业 答案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