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之我见
思想政治教育1班 向兴春 指导老师:杨学敏
摘要:所谓“感恩”,是指“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古人云: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历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的基本素养,然而就当代社会而言,人们的感恩意识并不如我们所想象的那么强,所以说,学会感恩对当代社会的发展,对人们的幸福生活十分重要,而且迫在眉睫。学会感恩,不仅是善待他人,更是善待自己,也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
关键词:学会感恩; 感恩教育; 感恩的心; 幸福感;
感恩是一种美好的情愫,感恩是一种人性的光辉。一个人要学会感恩,才能拥有幸福指数,才能理解生活真谛。特别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感恩的传统美德在一辈辈的传承着,然而当今社会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是普遍现象,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思考。而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主动学会感恩。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真正的作为一个有爱的人存活着;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会完整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会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一、学会感恩,加强“感恩”教育的必要性。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的主导,一位儿童教育家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是当前独生子女的通病。”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责任却还在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长辈对孩子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已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小公主”,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道“该我怎样”;只知道“我要什么”,不知道“要我什么”;不知道尊师敬长,关爱他人,更不知道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一切事和人。现代的教育也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的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记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喜欢的明星,偶像,却不一定记得住自己父母、亲人、朋友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
肯德基的价格却不知道父母的疾苦。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的悲哀,这不得不引起起我们对“学会感恩”的思考和召唤,更应要引起社会以及国家对“感恩教育”的重视和反省。
二、“感恩教育”如何进行?
(一)父母要重视感恩教育的启蒙,开启孩子的感恩之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每天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感受,引导和影响着他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的形成以及心理健康。有一位教育家说过,父母在孩子心中种下自私的种子,尝到的将是无情的果。父母怎样为人,怎样处事,孩子都看的清清楚楚,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父母一定要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在自己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培育孩子的感恩意识。每一位父母都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或实际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在他们的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要善于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以孝敬长辈、与人友善、关爱社会、亲近自然等美好品行,影响和感染孩子,使他们从小就有一颗感恩的心,懂得怜悯,懂得用感恩之心去感受身边的人或事。
(二)学校营造感恩氛围,激励学生“学会感恩”
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感恩”意识的培养应该成为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在课堂教育中传授感恩的道理。教师在课堂上不仅仅应该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头测得了解,还必须使学生的情操得到净化,人格得到提升。在学校,教师应该充分发掘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实事例展开感恩教育。与此同时,学校可以将“感恩”教育纳入教学体系,开展感恩教育课程,深化感恩意识。高校应充分利用“两课”阵地,联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内容,深刻挖掘和弘扬传统道德中的优秀文化成果,结合时代的特征和需要,增加和渗透感恩教育的新内容,使学生们认识到:知恩图报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事和谐社会的道德底线。作为今后社会、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个体,树立较高的感恩意识,不仅是当代学子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也是走上社会后“以德立身”的基本要求。其次,开展校园“感恩教育”活动。将感恩教育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能为学生们道德情感的培养与升华提供新的平台,学校可以开展一些服务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到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帮助与施恩,不但锻炼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还能在活动中升华大学生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感恩。
(三)社会要为“学会感恩”营造良好的感恩环境
环境是无声的教育,对人们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我们的国家要在制度上倡导感恩。我们只有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才能使得感恩教育取得实效,与此同时,我们要把感恩教育制度化、规范化、具体化。通过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培养人们的感恩意识。然而,我们在建立相关制度时,要体现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思想引导与利益调节相统一的原则,从而为感恩教育提供良好地运行环境。其次,在舆论上引导感恩。通过加强社会引导和宣传,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舆论环境,树立和宣传感恩典型,从而为人们的感恩意识的培养创造和
谐的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重视感恩的氛围。充分发挥大众传播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例如电影、电视、广播、网络和书刊等,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感恩观念和行为。最后,在行动上引导感恩。感恩意识的培养关键在于实际行动,这也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人么应该积极参加学校、社区、社会组织的各种公益活动,努力培养自己的感恩意识,并将之付出行动,只有这样,感恩教育才有意义,才有存在的价值。
总而言之,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能力。学会感恩,让自己拥有一个感恩的心,拥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如何去关爱、如何去给予、如何去奉献;拥有了感恩的心,才会懂得 “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的深刻道理。拥有感恩的心,才会懂得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含义。 学会感恩,让感恩之花常开于心头,让感恩之情长传于人间,让感恩的幸福时时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参考文献:
[1]乔学琴,任霞.浅议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意义和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 ,2009(3). [2]齐东莲.论感恩教育[J].湖南商学院,2007(4). [3]付兰君.浅谈大学生感恩教育[J].郑州大学.2011(4).
[4] 王继荣.如何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J].逸挥基金中学.2007(9).
[5]杨小青.学会感恩:一种提升幸福感的途径[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1(2). [6]刘永峰.教孩子学会感恩[N].潍坊保健.2010 [7]刘海红.学会感恩[J].文学教育.2009(12).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学会感恩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