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吃货未泯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曰:“)(畜。)(祸,)(乘。”)

至成帝时,为光置守冢百家①,吏卒奉词焉。元始二年②,封光从父昆弟③,曾孙阳为博望侯,千户④ 注:①“为光”句:言设置了一百户人家为霍光守坟墓。②[元始]汉平帝年号。③[从父昆弟]以父,叔伯父;昆弟,兄弟;霍光从父之于是霞光的堂兄弟。④【千户】言霍阳享用一千户人家的赋税。

习题三:

(1)指出全文中的古音通假字。

(2)指出“亡”字在句中的不同意义。

① 帝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 ② 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③ 乡使福说得行,则国亡裂主出.爵之费。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 ② 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③ 威震主者不容,霍氏之祸,萌于骖乘。 (4)简答下面的问题:

① 全文旨在揭示什么历史经验教训? 答:

② 结尾两段分别从什么角度揭示封建时代君臣之间的矛盾斗争? 答:

附《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答案:

一、1.zhǔ 2.Chánchǎn 3.dá 4.jiàn5.kù 6.zhu?nào

7.jiào8.zǐ9.z?ng10.wū11.gài12.jìn13.m?14.jiù15.xiào16.zhǔ17.fan18.pī19.fǔ20.bū21.chu?lí22.m?n23.hu?

二、1.离,通“罹”,遭遇。2.反,通“返”,返回。这里是思念的意思。3.见,通“现”,显现。4.指,通“旨”,文章的含义。5.绌,通“黜”,指罢免官职。6.内,通“纳”,接纳。7.濯,通“浊”,污浊。8.质,通“贽”,见面礼。9。被,通“披”,披散。

三、1.连缀,引申为写作,动词/连接,动词/通“嘱”,嘱托,动词/属于,动词。/掌握,动词/用在人称后,表示复数,名词/类似,动词/2.夸耀,自夸,动词/攻打,动词/砍伐,动词/功业,名词/战胜,打败。动词/声讨,动词3.疏远,动词/疏通,动词/稀疏,形容词/陈述,旧读shù动词/奏章,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旧读shù,名词/注解的一种,为“注”作注的文字,旧读 shù,名词4.“离” 通“罹”,遭受,为动词/动词,离散,分离/动词,背离/动词,分离,离别5.名词,根本/名词,本义:草木的根/名词,根本的、基础的东西或方面,此指农业/副词,本来的/副词,本来/名词,稿本,版本/名词,稿本、底本/代词,这、此/量词,册/副词,本来是,原来是。另一说,动词,出身于/动词,推究,考察6.名词,志向,心意/名词,意愿/动词,通“记”。一说,名词,记忆力/名词,志趣/动词,记述/名词,表一种记事的文体7.名词,通“旨”,意旨,旨趣/名词,手指/动词,指出/动词,指向/动词,直立,竖起/副词,一直,直接8.名词,学识,见闻/动词,听见/动词,听说/动词使动用法,使??听取/动词,懂得,明白/名词,声望,声名/动词,闻名9.动词,扣留/动词,停留/动词,留心,关心/动词,保存,遗存10.动词,放逐,流放/动词,调动官职,此指升迁/动词,调动官职。左迁:贬官/动词,变迁,变更/动词,迁移,迁都11.名词,fǔ,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名词,通“甫”,音fǔ,古代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名字后面/名词,叔父,父辈人12.动词,用手指轻轻弹击/动词,弹奏/名词,弓弹、炮弹、炸弹的

总称13.动词,嫉妒/动词使动用法,损害/名词,祸害

四、1.听:动词活用作名词,听觉,听力,亦指人的聪明智慧和判断力。2.谗谄:动词活用作名词,中伤别人的小人。3.邪曲: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邪恶小人。4.方正: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方正之人。5.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阐明。6.蝉:名词作状语,像蝉那样??。浊秽: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污浊环境。7.厚币: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8.泥:名词活用作动词,nì,生活在污泥里。9.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10.亡: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破:使??破败。11.婚:名词活用作动词,结为婚烟。12.内、外: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13.客:名词作状语,象客那样。一说,以客的身份。14.短: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说短处,诋毁。15.存、兴:动词使动用法,使??存,使??兴。16.忠、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17.祖: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模仿。一说为意动用法。

五、1.治乱:偏在“治”,一说“乱”反训作“治”,“治乱”连文同义。2.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3.诡辩: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4.5.6.7.8.

9.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又如“常从容淡静”。一说,“从容”为举止行动之意。今义:不慌不忙,不急迫,镇定自若的样子。如成语“从容不迫”。

六、1.判断句 2.省略句。遂绝 ( 于 ) 齐 ( 省略介词 ) 3.省略句。又因厚币 ( 赂 ) 用事者臣勒尚 ( 省谓语 ) 4.省略句。以 ( 之 ) 出号令 ( 省介词宾语 ) 5.被动句6.被动句7.被动句8.倒装句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 介宾短语后置 ) 9.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 介宾短语后置 ) 10.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 介宾短语后置 ) 11.明道德之广崇 ( 定语后置,一说,非定语后置 ) 1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定语后置 ) 13.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 介宾短语后置 )14.蝉蜕于污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 ( 同上 ) 15.楚人即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 同上 ) 16.莫不欲求忠以自为 ( 否定句中代词“自”做宾语,前置,“自为 ( w?i ) ”与下文的“自佐”相对 )

七、1.语出《楚辞·九音·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王逸注:“在衣为怀,在乎为握;瑾、瑜,美玉也。”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品德。 2.语出本文。见识广博,记忆力强。又作“博闻强记”“博闻强识”,《礼记·典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 3.语出本文。比喻无原则、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4.语出本文。整洁衣冠。 5.语出《楚辞·渔父》。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八、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3.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九、1.纪传体 司马迁 2.平 原 战国楚《离骚》《怀沙》 十、列传:记帝王以外的人的事迹 十一、任——疏——系——迁——沉

十二、1.政治上有内政外交方面的才能。他博闻强识,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内政上,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外交上,结遇宾客,应对诸侯;能看透张仪的阴谋,劝怀王杀张仪;恨子兰劝怀王入秦而不反;楚国的兴衰存亡与屈原攸攸相关。文学上,写作《离骚》《怀沙》,特别是《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这篇浪漫主义杰作,迸发出了诗人崇高理想和炽热感情的灿烂光彩。2.爱国精神和正直高洁的品德。3.把屈原的命运和楚国结合起来。楚国的兴衰存亡和屈原的命运息息相关。 4.(略)

十三、1.第一部分(1—3):屈原由被“任”而被“疏”,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第二部分(4—10):屈原心系怀王、被迁,楚王三次被骗,客死于秦,楚国兵挫地削。 第三部分(11):屈原怀瑾握瑜,自投汨罗而死。 第四部分(12):屈原对后世的影响。 2.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到“盖自怨生也”):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第二层(到“举类迩而见义远”):《离骚》的内容及特点。 第三层(到结尾):高度评价屈原之“志”“行”。

表达上主要采用了议论抒情的方式。

十四、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十五、习题一:参考答案:(1) B(2) C(3) A 。

习题二:参考答案:(1)改换成;将要。(2)C。(3)变乱;希望。(4)借代。“徙薪曲突之策”,代建议止乱于萌芽时之策;“焦发灼烂”,代乱起后止乱有功之人。 习题三:参考答案: (1)“逊”通“驯”;“泰”通“太”;“乡”通“向”;“亡’通“无”;“寤”通“悟”;““畜”通“蓄”;“蓄”,容也。

(2)“亡”的意义:①逃亡;②灭亡;③通“无”。 (3)全国人忌很他们,而他们本身又以违反礼义常道行事,则他们不灭亡还等什么呢?②建议改装烟囱,搬走柴火的人没有受到什么好处,而把因救火烧得焦头烂额的人奉为上客,(这合理吗?)③假使原先徐福的意见能得到施行,那国家就不会有(对功臣)划分封地、赏赐爵禄的耗费了。

(4)①全文旨在揭示这么一个历史教训,应当遏止祸乱尚处在萌芽状态之时,等祸乱发生,国家损失就大了。②这两面反映了封建时代有功重臣与皇室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从重臣来说,切忌威震人主,以免招致灭族之祸;从人主来说,又须平乱之后做些安抚工作,以收买人心,这就是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历史。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屈原列传》随堂练习[1]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322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