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案例
禹城市铁路学校 张剑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了解西沙群岛是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地方。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观看海水、海底等有关录象,强化学生的直观效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通过朗读,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文章的语言文字的理解, 体会文章描写的祖国山河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西沙群岛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在理解课文词句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是教学重点;西沙群岛一带海水颜色以及丰富的海域产品,对于远离海域的北方孩子来说,都缺乏感性认识,在教学时是一个难点。 一:导入新课
师:(出示中国地图)这是我国的版图,这里是北京,这里是南海,在南海上有四大群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我国南面的一扇大门,是海防前哨。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感受一下西沙群岛的风光和物产。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一)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读课文
师:我们先来看这节课的词语。出示词语 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 齐读 (二)指导书写 三、精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西沙群岛是个什么地方?作者从哪些地方描写了西沙群岛的这一特点?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概括了西沙群岛的特点,课文哪一段直接告诉我们这一特点呢?
出示第一段 齐读
(二)精读品悟2、3、4自然段,感悟西沙群岛的富饶。 1、海面部分
谁来用文中的话说说海水的特点? “五光十色”说明了什么? 都有哪些颜色?
这么多颜色,用另外一个词形容叫 ?
为什么这儿用“五光十色”而不用“五颜六色”?
因为“五光十色”说明水颜色多,还写出了海水有光泽。而“五颜六色”只是说明了海水的颜色多。 2、海底部分
欣赏完瑰丽无比的海水,我们该去哪儿了?
观察图片,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让生做手势表示“绽开”),有的像分枝的鹿角,在图中找出“分枝的鹿角”,还有的像什么呢?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这么多形态各异的珊瑚,课文中哪个词写出了珊瑚的特点? 3、学习海滩
游览了海底世界,我们应该浮出水面来海滩上透透气了。海滩上有什么让你喜欢?哪位小导游来向大家介绍?
听了小导游的介绍,你了解到海滩上有些什么? (师板贴贝壳、海龟图片)
你喜欢这些贝壳和海龟吗?谁能读出对他们的喜爱? 指名朗读。 4、学习海岛
刚才我们游览了西沙群岛的海面、海底和海滩,下一步我们再到哪里去游览呢? 哪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 在海岛上我们又看到了什么?
(根据生回答板画:茂密的树林,鸟、鸟蛋)
你喜欢那里吗?让我们一起来读出对它的喜爱之情。 5、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教学案例
禹城市铁路学校 张剑迟
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介绍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以前的教材中基本没有。这说明现在又重视传统文化了,也确实是这样,我们现在有多少的教育思想乃至生活理念都是来自孔子的。所以,上这一课,也便给它增加了许多内涵:要让学生了解孔子拜师的事情,也要补充关于孔子的生平的,关于孔子的《论语》的。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个词语,如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及止境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分别解决。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孔子基本不了解,最多只限于他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样的名句,所以,首先必须在上课前介绍关于孔子的一些资料,尤其是他对人类做出的贡献,激发他们学习孔子精神的热情。课后也抄写一些孔子的语录给学生背背。 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一定的培养,但是还有一些孩子没有形成,所以,像划句子这样简单的学习能力,还需要对学生巡视指导。 三.学习目标
1.读通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故事;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与老子的热心。 2.阅读课后的选做题与资料袋,并通过补充其他资料,加深对空子大家的了解。 3.会读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掌握14个词语及一个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四.阅读主线索
第一课时: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想象及补充资料的学习,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
第二课时:体会老子收徒的热心。
教学重点:第二自然段,体会孔子拜师的诚心,尤其是他克服重重困难的词句。 教学难点:“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含义。
五.教学理念:将课外阅读有效地渗透在课内阅读中,增加学生课堂阅读量。 六.课前准备
①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②自制生字词卡片。
③学生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预设 第一课时
一.背景资料介绍孔子 1.导入课文。
问:后面这么多老师,你们高兴吗?这让老师想起了孔子的一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是焉”,哎呀,大家当中肯定有我的老师啊,我可得向几十位小老师共同来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2.学生自读课文后的《资料袋》,感受孔子的伟大。2.揭示课题,写课题。 课文后面的材料介绍孔子叫孔丘,老子叫老聃, 可大家为什么说孔子、老子呢?师介绍“子”的含义。同时引导学生了解还有:孟子、韩非子、孙子等等。生汇报,师相机评价。
3、 师;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知道了孔子和老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们对他们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啊?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 二.初读,感受“诚心”
1.自读3分钟,你能读几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回。 2.交流读词语。
风餐露宿 风尘仆仆 日夜兼程 远近闻名 传授 佩服 纳闷 止境 等候 迎候 拜访 拜见
3.同桌互读最受感动的地方,说说感受到了什么? 4.教师板书,小结。 三.研读“诚心” (一)合作交流
1.自主阅读,用“——”划出孔子诚心拜师的句子,用“。。。”圈出重点词语。 2.交流
板块一:“屈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你能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孔子的诚心,圈一圈,读一读,说一说。
2)交流:*用比较的方法,从体会“终于”一词,体会孔子克服了重重困难。 *在学生交流时,由风餐露宿引出风尘仆仆。 3)指名读,齐读。 板块二:
孔子想:这位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自读,体会到了什么?
2)选择其中的一句话,感情朗读。自读。指名读。 3)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的这句话。 联系课文,联系自己实际谈感想。
板块三:“从此,孔子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1)围绕着前一句想象说话。 2)教师补充资料。
板块四:第一自然段(也可放在学习板块二时) 3.积累:用一分钟时间,背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 (二)、研读感悟孔子的品行
一个人的品行是通过他的言行表现出来。你能不能找出表现他这些品行的句子? ◆孔子年轻的时候,就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提示:孔子拜师时多大了?三十岁是大还是小?指导读“总觉得”“还不够”在读中你感觉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谦虚好学”)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提示:感受到了什么?“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是什么理解的。 1)你体会到了什么?相距上千里说明什么?(路途遥远) 这让你想到哪些成语?(千里迢迢、万水千山) 你能读出“远”吗?
你读到“风餐露宿”这个词语时,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体会“日夜兼程”
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 ———————,孔子在赶路。
◆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让我们学学孔子,彬彬有礼地拜见老师吧。读
◆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学习是没有止境的,你怎么理解?
用一个词?(学无止境)你还知道哪些成语跟它意思一样?(学海无涯) 联系实际生活来说说?
师:这就是孔子对学习的理解,也是孔子拜师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
你们在不断的学习,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今天在场的所有人也在相互学习,可见学习是没有尽头的,让我们在齐读一下这句话。
引: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跋山涉水、不远千里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风尘仆仆、不辞辛劳去拜师 因为学无止境,所以孔子求知若渴、迫不及待去拜师 面对这样的孔子,你有什么话想说呢? 四.拓展,深入感悟“诚心”。
孔子一生为我们后人留下了无数的精神财富。单单他一生的言行,被他的弟子记录下来,变成了一部书叫《论语》,对后世影响很大。我们一起来积累一下他的名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你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1.你还知道孔子拜师的其他故事吗?学生介绍。 2.教师补充两则孔子拜师的故事。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中年级略读教学教学研究反思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