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单元复习大纲:物态及其变化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柚萌裙摆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单元:物态变化复习提纲

基本知识点归纳:

一. 物态

1. 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 各种状态的特点:

1) 固态: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

2) 液态:有一定的体积但无一定的形状 3) 气态:没有一定的形状与体积

二. 温度

1. 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温度的种类:摄氏温度,热力学温度,华氏温度等 3. 摄氏温度(符号t):

1) 摄氏温度的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和物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

2) 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 日常生活中对摄氏温度不规范的读法: ① 将 “摄氏度”拆开来读:如30℃读成摄氏30度。 ② 将 “摄氏度”的前两个字省略不读:如30℃读成30度。 3)摄氏温度的测量 ① 常见的测温度的工具:实验室用温度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体温计(原理:液体热胀冷缩),寒暑表(原理:液体热胀冷缩),辐射温度计(原理:物体在不同温度下辐射红外线的强度不同),双金属片温度计(固体热胀冷缩),电阻温度计(原理:电阻在不同温度下其阻值不同)等。

注意:课本上重点介绍的两种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温度的,但不是所有的温度计都是这个原理. ② 实验室用温度计与体温计的区别:

A. 结构不同:体温计有缩口,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没有;体温计的毛细管更小,有利于将刻度划分得更小,从而提高测量的精确度。

B. 量程不同:体温度计的量程很小(仅为35--42℃),实验室用的温度计量程更大; C. 分度值不同:体温计的分度值更小,精确度更高。 ③ 实验室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A:会“选”:先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再根据该温度选择量程合适的温度计。注意要确保被测温度在温度计的量程内。 B:会“放”: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和容器壁; C.会“读”:温度计的玻璃计浸没在液体中要稍候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要与毛细管内液柱的上表面相平(视线也与温度计垂直)。注意: 酒精温度计读书时视线与液面的凹液面平齐,但是水印温度计就是与液面的凸面平齐。例题见后文练习一 ④ 体温计的使用方法

体温计使用前要向下甩几下,将毛细管中的水银甩回到下面的玻璃泡中。否则它上面就要维持一个示数,若被测物体的温度低于这个温度,则这个温度测不出来。

4)摄氏温度(符号t)与热力学温度(符号T)的关系: T=t+273k

5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

两看清、三要、三不要

两看清 1.看清温度计量程2.看清温度计分度值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深入被测 物体中

三要 2.要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书的实现要与温度计垂直

1.不要与容器壁接触

三不要 2.不要与容器底接触

3.读数时不要将玻璃泡从待测液体 中取出

三.物态变化

1.六种物态变化的概念

要求:物态变化的概念要记清

气态

凝华(吸热) 汽化(吸热) 升华(放热) 液化(放热) 凝固(放热) 液态 固态

熔化 (吸热)

2.各种物态变化所需的条件:

1)需要两个条件的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与凝固;液体的沸腾. ①晶体熔化的条件: A.温度达到熔点 B.继续吸热 ②晶体凝固的条件: A.温度达到凝固点 B.继续放热 ③液体沸腾的条件: A.温度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④液体沸腾的特点:A.温度达到沸点 B.温度保持不变

注意:在判断上述三种物态变化是否会发生时,就要看物质是否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若不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则上述物态变化就不会发生. 2)需要一个条件的物态变化:液化,凝华.

液化与凝华所需的条件都是要放热.如若不能顺利放热,则这两个物态变化就不能进行。 3)不需要条件的物态变化:蒸发与升华

注意:虽然发生蒸发与升华时都吸收了热量,但吸收热量并不是它们发生的必需条件,而是它们发生时带来的后果。 3.汽化

1)种类:蒸发,沸腾 2)蒸发:

①定义:蒸发是发生在物体表面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②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速度,液面上方气体的饱和度(水面上方水蒸气的饱和度也称空气湿度)。 3)沸腾:

①定义: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的一种剧烈的汽化现象。 ②沸腾发生的条件:

A.温度达到沸点 B.继续吸热 4)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①相同点:都是一种汽化现象 ②不同点:

A.发生的部位不同:

蒸发:液体的表面 沸腾:液体的表面与内部 B.发生的剧烈程度不同:

蒸发:缓慢 沸腾:剧烈 C.发生所需的温度条件不同:

蒸发: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沸腾:只能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 4.物态变化知识的应用:

1)北方的冬天,农民在菜窖里放几桶水:利用水凝固时的放热使菜窖的温度不至降得太低。 2)夏天,吃冰棒解暑:利用冰棒熔化时吸热带走人体的热量

3)夏天,在房间里洒水降温;在大型的公共场所向空中喷洒水雾降温:利用水汽化时吸热降低环境温度。

4)用蒸笼蒸馒头:利用水蒸气液化放热

5)人工降雨与用干冰给食物保鲜:利用干冰的升华吸热

常见题型解法归纳:

1.温度计的使用

1).如下图所示,是甲乙丙三支温度计的局部图示,黑色区为液柱,请你记下各温度计的示数,甲温度计的示数为 ,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丙温度计的示数为 .

2).如上图,甲、乙两支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_________,乙________。 3)在图4—1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甲_________乙_________ 丙_________。 4).用体温计测得甲的体温是37.8℃,未经甩过,又先后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若乙、丙的实际体温分别是36.8℃ 和38.6℃ ,那么在测量时两次读数分别是 ( )

A.36.8℃和38.6℃ B.37.8 ℃和38.6℃ C.37.8℃和37.8℃ D.36.8℃和37.8℃

5).医用水银温度计使用后的消毒方法是 ( )

A.放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烤一下 B.放在沸水中煮一段时间 C.用清水冲洗 D.用医用酒精擦拭

6).两支内径粗细不同,但下端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温度计同时插入同一杯热水中,水银柱上升的高度和温度的示数分别是 ( )

A.上升高度一样,示数相等 B.内径细的升得高,它的示数也大 C.内径粗的升得低,但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D.内径粗的升得高,示数也大 7).为了提高液体温度计的灵敏度,下列对温度计结构的改变,哪种是最好的方法 ( )

A、把温度计下端的玻璃泡醉的大一些 B、把温度计的管径做的细一些 C、把恩妒忌的管径做的粗一些 D、以上做法都好

2.不准温度计示数的矫正

1.有一只温度计的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将它放入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示数为98℃,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8℃,现把该温度计挂在教室内,其示数为26℃,教室内的实际温度为( )

A.18℃ B.27℃ C.20℃ D.26℃

2.小星要自制一支能测水沸点的温度计,现有表中所列的两种物质,他应选用表中的

________做测温物质,原因是________。在一个大气压下,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 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20所示,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 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

物质 凝固点 沸点

水银 -39℃ 357℃

酒精 -117℃ 78℃

解题方法总结:上述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来测温度的,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是液柱上升的高度与温度的上升量成正比。

3.物态变化的判断

例题:判断下列现象涉及到哪些物态变化:

1)打开冰箱门,有一股“白气”飘出。 2)工人师傅用电烙铁焊接电子元件。 3)白炽灯用久了灯泡壁变黑。 4)放在房间里的空气清新剂变少。 5)严冬,我们堆的雪人越来越小。 6)深秋,“雾”锁深山。 7)寒冬,窗户玻璃上结“冰花”。

8)北方人的冬天,经常出现“雾淞”现象。

解题方法总结:要准确地识别物态变化,首先要熟悉各种物态变化的概念;其次要弄清物质前后的状态。即所谓的解此类题目的要领“状态清,变化明”。

4.物态变化条件的运用

例题:

1)将一支装有-5℃冰块的试管放在装有0℃水的烧杯中,则会发生什么现象?

2)将一支装有水的试管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则试管和烧杯中的水都会沸腾吗?为什么?

3)冬天,窗户的玻璃上容易结冰花,冰花应该结在窗户玻璃的内表面上还是外表面上?

4)冬天,戴眼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眼镜上经常结水雾。这样的情境会出现在什么情况下( )

A.从温暖的室内走到寒冷的室外 B.从寒冷的室外走到温暖的室内.

解题方法总结: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而气体液化与凝华必须具备放热的条件,而要放热,往往是高温气体遇到低温物体的情况下才可发生。

5.涉及蒸发的有关题目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扇扇子让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扇子降低了气温

B.扇扇子让人感到凉快是因为扇扇子加快了人体汗液的蒸发,汗液的蒸发吸收了人体温度的缘故.

C.用电风扇对着温度计的玻璃泡吹,会使温度计的示数下降 D.水在蒸发过程中必须吸热

E.用紫砂壶盛茶水不容易坏的原因是因为紫砂壶的壶壁上有微孔,茶水通过壶壁慢慢渗出后蒸发吸热使茶水的温度降低的缘故. 2).解释发生下列现象的原因

1) 园林工人在植树时,有时竟将树上的叶子摘掉,其原因是什么?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第一单元复习大纲:物态及其变化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第一单元复习大纲:物态及其变化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546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