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2.4 仿黄鹤山樵山水图轴 传统绘画若满纸都是直树,则要在适当位置上画一棵曲树。直代表正,代表规则;曲代表奇,代表变 (二)注重关系的结构性思维(空间关系──“宇”)
日月相伴、日夜更替、天地相衬、雌雄相配→ “阴阳”。 “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易》。
为了向同学们讲清楚易中所包含的关系思维,我先给大家略略介绍一下《周易》这本书。
《周易》“关系”:“潜龙勿用”(《易.乾.象传》)、“见龙在田”(同上)、“亢(kàng)龙有悔”(《易.乾.上九》。《易?乾?文言传》:“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阴阳” “四象”。 “八卦”。
“重卦”。(附:各类图解) “重重卦”。(附:宇宙生成图)
以上可见中国人传统思维方式的一部分。这种思维方式的特点就是:涟漪式发散。 这种思维方式为世界科学带来一些成果,比方中国人建立的古代代数算法体系,就是注重组合、分配、变化的,这为数学科学系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比较近代西方的思维方式。
例:西方数学的公理体系:科学化、先假设结果。
对现实的影响:美国实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威廉.詹姆士(Willan James,1842-1910)关于松鼠的故事。
上面,我们比较了中西之间的思维特点,当然,现代中国和西方因为长期的文化冲突和融合,这些特点之间的界限,有些已不太明显,即中国人有的,有的欧美人也有了,欧美人有的,有的中国人也有了。但思维方式之间的区别还是存在着的,这种区别使中国人与西方人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或角度。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注重关系,而在《周易》里揭示的“关系”是多种多样的,比方,它提到事物间的“矛盾”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的转变。举个例子:《易》有64个重卦,其中矛盾关系,见解与我们现代人有些不同。比方,两种情况:
《易》对矛盾关系的反映:
(1) 正反卦表现的矛盾关系,不同场合有不同性质。 解:泰卦 。
坤上乾下,天地错位,阴阳对流,发生交流、吸引和交合。这是有利于万物的生化。 比较 “既济”卦。 解:“否”卦 。
天地各归其位,天地隔绝。天地不能交感,阴阳不能贯通,不利于万物的生化。 《易.否.上九》:“倾(颠倒)否,先否后喜”。
(2) 卦象本身不矛盾,但与事实矛盾,这常被看成是不正常的。
例:夬 卦 。兑上乾下。 “有厉”、“不利”、“不胜”、“终有凶”, “不利即戎”。 《易》是一本宗教经书,本是为了宗教活动用的,但通过它对卦象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当时的人的思维方式。
图3.2.5 位于巴黎的美国文化中心 美国结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1994年设计的巴黎美国文化中心是解构主义代表作。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将被“解构”的特征重新建立起来,在“建构”各种特征的过程中,追求一种合情合理的美。例:张艺谋的电影。 图3.2.5 位于巴黎的美国文化中心
美国结构主义大师弗兰克·盖里1994年设计的巴黎美国文化中心是解构主义代表作。中国传统文化则是将被“解构”的特征重新建立起来,在“建构”各种特征的过程中,追求一种合情合理的美。例:张艺谋的电影。
(三)带有普遍联系特点的“月令图式”思维(时空关系──“宇宙”观) 《礼记?月令》结构图。
例:“天气上腾,地气下降,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相应的政治特征。否则国家会出现一些小的兵祸,妨碍国家的稳固。
《礼记.月令》里包藏一种全息系统。
当然,我们以上讲的是用了现代信息论的术语,中国古代人其实并不懂什么是“全息系统”,但他们在长期的农耕和观察天象中,多少领悟了关于“系统”的道理,并将其用在实践中。在他们运用的过程中,不管是不是巧合,他们确实获得了一些他们曾预测到的结果,也就是说,他们的预测有时确实是有道理的。例: “猫冬”的习惯。
汉儒董仲舒的“天──地──人”(“天人合一”)宇宙大系统观念。预测人事: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这在人事管理、经济管理中也有同样道理。
(位于河北省枣强县。河北省景县文化馆文物组提供。——引自北京东风鼎电子有限公司制作《中国大百科全书》)
“月令图”式结构是一个三体结构。
像这样一种借助自然规律和关系原则来指导人事的思维方式,后来成为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基础之一。
这种思维方式的影响是很大的。例: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中的“心乐相感”——《失空斩》(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但这种思维方式也有缺点,就是不够具体和清晰。 (四)缺乏严密论证的非知性思维
思维方式如果是从哲学的角度划分,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辩证型思维──注重整体* ──属理性思维 ──研究事物的“功能”(有什么用) 分析型思维──注重具体** ──属知性思维 ──研究事物的“实质”(是什么)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偏向辩证思维,因此,在文学、宗教、艺术上的研究,往往偏重研究它们的功能,即它们有什么用,很少穷追“木头→木屑→分子→原子→原子核→中子、质子......”这样一种序列。我讲这门课十几年了,几乎年年有学生问我:我们学这门课“有什么用?”而不是问:我既然来了,该学点什么?或,为什么中国人的思维是偏向辩证型的?
这种思维方式有许多长处,但也有缺点,最大的病处就是容易产生“经验主义”,即一切听从经验,一切服从经验,限制了人的批判性,也往往成为“盲目从众”和“迷信”的根源。
三.比类和运筹──商战和兵战谋略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征 - 图文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