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长 (cm) 张力 (kg.m/S2) 线密度 (kg/m) 波腹位置 波节位置 波腹(cm) (cm) 数 波长 (cm) 频率计算值 共振频率 f?T?n(Hz) ? 2L 传播速度V=2Lf/n (m/s) 2、张力和线密度一定,改变弦长,测量弦线的共振频率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张力 (kg.m/S2) 线密度 (kg/m) 弦线长度(cm) 波腹位置 波节位置 (cm) (cm) 波腹数 波长 (cm) 共振频率 传播速度(Hz) V=2Lf/n (m/s) 作弦长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3、弦长和线密度一定,改变张力,测量弦线的共振频率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弦长 (cm) 线密度 (kg/m) 张力波腹位置 波节位置 2(kg.m/S) (cm) (cm) 波腹数 波长 (cm) 共振频率 传播速度(Hz) V=2Lf/n (m/s) 作张力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根据 V ? T 算出波速,这一波速与V?f??=2Lf/n(f是共振频率,?是
?波长)作比较,分析存在差别的原因。
作张力与波速的关系图。
5
比较测量所得的线密度与上述静态线密度有何差别,试说明原因。 【注意事项】
1、仪器应可靠放置,张力挂钩应置于实验桌外侧,并注意不要让仪器滑落。
2、弦线应可靠挂放,砝码的悬挂的取放应动作轻小,以免使弦线崩断而发生事故。 【思考题】
1、通过实验,说明弦线的共振频率和波速与哪些条件有关? 2、换用不同弦线后,共振频率有何变化?存在什么关系?
3、如果弦线有弯曲或者不是均匀的,对共振频率和驻波有何影响? 4、相同的驻波频率时,不同的弦线产生的声音是否相同? 5、试用本实验的内容阐述吉它的工作原理。
*6、移动接收传感器至不同位置时,弦线的振动波形有何变化?是否依然为正弦波?试分析原因。 参考文献:
1、《利用驻波实验研究混沌现象》 吴本科、肖苏等 《物理实验》2006年第1期 2、《ZCXS—A型弦音实验仪说明书》 浙大城市学院 杭州大华科教仪器研究所
附录1 DH4618型弦振动实验仪信号源使用说明
一、概述
在研究弦振动实验时,需要功率信号源对弦线进行激励驱动,使其产生
驻波。本信号源可配合DH4618型弦振动研究实验仪进行弦振动实验。仪器的特点是输出阻抗低,激振信号不易失真,同时频率稳定性好,频率的调节细度和分辨率也足够小,能很好地找到弦线的共振频率。 本仪器也可在其它合适的场合作正弦波信号源用。 二、主要技术指标
1、环境条件
使用温度范围:5℃~35℃,相对湿度范围:25%~85% 2、电源:交流220V±10%,50Hz。
3、频率:频率信号为正弦波,失真度≤1%。
频率范围:频段I为15~100Hz,频段Ⅱ为100~1000Hz。 4、频率显示:采用等精度测频,四位数字显示。 测量范围:0~99.99Hz,分辨率0.01Hz,测频精度:±(0.2%+0.01 Hz);
100.0~999.9Hz,分辨率0.1Hz,测频精度:±(0.2%+0.1
Hz);
1000~9999Hz,分辨率1Hz,测频精度:±(0.2%+1 Hz);
6
5、功率输出
输出幅度:0~10VP-P连续可调,输出电流:≥0.5A
三、仪器结构
仪器的信号输出及调节均在前面板上进行,附图1为仪器的前面板图。
附图 1
1、四位数显频率表 2、频段选择 3、频率粗调 4、频率细调 5、激励信号输出 6、激励信号波形 7、激励信号幅度调节 四、仪器的使用
1、打开信号源的电源开关,信号源通电。调节频率,频率表应有相应的频率指示。用示波器观察“波形”端,应有相应的正弦波;调节“幅度”旋钮,波形的幅度产生变化,当幅度调节至最大时,波形的峰-峰值应≥10V,这时仪器已基本正常,再通电预热10分钟左右,即可进行弦振动实验。
2、按DH4618型弦振动研究实验仪的讲义说明,将驱动传感器的引线接至本仪器的“激振”端,注意连线的可靠性。
3、仪器的频率“粗调”用于较大范围地改变频率,“细调”用于准确地寻找共振频率。由于弦线的共振频率的范围很小,故应细心调节,不可过快,以免错过相应的共振频率。
4、当弦线振动幅度过大时,应逆时针调节“幅度”旋钮,减小激振信号;振动幅度过小时,应加大激振信号的幅度。 五、注意事项
1、仪器的“激振”输出为功率信号,应防止短路。
2、仪器的频率稳定度和显示精度都较高,故使用前应预热。
7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DH4618弦振动共振波形及波的传播速度测量(0703)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