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对比语言学视角下英汉互译中动静转换研究
作者:宋平平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23期
摘; 要: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也与语言密切相关。中西方文化差异造就了思维方式的差异,从而影响了中西方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不同语言表达方式首先表现在词汇的选择上。汉语是一种倾向于使用动词的动态性语言;英语是一种倾向于使用名词的静态性语言。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英语和汉语在词汇选择上的这种差异,在翻译过程中尊重目的语的习惯,处理好两种语言的动静转换问题,使译文表达恰当地道。 关键词:对比语言学;动态静态;英汉互译;动静转换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3--02 1.引言
翻译是两种或多种语言形式的转换过程。翻译词汇的选择反映着思维的选择创造,而翻译不仅是形式的转换,更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在翻译的过程中,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是十分值得关注的。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英汉语言差异上体现非常明显。汉语重动态描写,就功能而言,以动词占优势。英语的动词受形态规范和句法规范的约束,不能没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并各有其严谨的功能限制。英语以名词占优势,静中有动态,比较重理念[1]。可见翻译作品质量好坏与中英用词动静转换问题处理是否得当密切相关。本文从对比语言学的角度,对比英汉词汇特点和差异,探究翻译中动静转换问题,了解英汉的遣词造句习惯,以期能对译者有所裨益和有所启示。 2.汉语用词特点
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种具有审美感性、重意念的语言,汉语语法呈现隐性特点。R. Quirk (1972)对动态作了解释。动词可以自然地表征为动态,它们的能力,例如显示时态和体态方面的能力,适用于表示动作、活动、目前暂时的或正在改变着的状态[2]。动词使用倾向在汉语中实为常态。受文化思维观念影响,动词在句子中可充当任何成分,无曲折形态变化,频繁出现,加之动态概念,使汉语呈现动态特征。汉语的用词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动词连用
动词连用在汉语中非常普遍。李明[3]将“连动式”定义为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连用的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所连用的动词或动词短语共享一个主语,且其次序既固定不变又不能更换的句子。连动式主要表现为目的关系和并列以及先后关系。如: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对比语言学视角下英汉互译中动静转换研究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