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英语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推进我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的实施,结合我省实际,特提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一、领会课程理念
《标准》是由国家教育部制定并公布实施的指令性文件,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依据。《标准》从课程性质的界定到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结构及课程实施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奠定共同基础,构建终身发展平台
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自然延伸,也是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的总目标,都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这个基础包括持续的学习动机、初步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但高中阶段与义务教育阶段相比,课程目标在层次、水平和侧重点上都有所不同。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习惯和自信心,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奠定运用英语的基础。而高中英语新课程则应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发展的需要,在进一步发展学生基本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着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为他们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2.提供多种选择,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高中阶段的英语新课程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要满足个性发展的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就必须具有可选择性。设立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实现课程可选择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多样化的课程既反映社会的需求,也可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英语新课程应力求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选择中提高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确立自己未来
- 1 -
发展的方向。
3.变革传统学习方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高中英语新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要有利于学生改变传统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参与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通过接触与社会、科技和他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自然的语言材料,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增加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和探究性的学习内容,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教学还要有利于学生学会运用多种媒体和信息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使学生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4.关注学生情感,提高人文素养
情感对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积极向上的情感和自信心会有效地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高中英语新课程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要营造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和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信心和主动性,学会独立思考,锻炼分析和批判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5.建立新的评价体系,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英语课程评价在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与质量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英语新课程实施成败的关键环节。高中英语新课程,必须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要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同时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不断提高,对学生身心健康和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此,应改变只重一时结果而不重过程的评价观念,纠正功利化的只重分数的评价标准。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学习态度与参与程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新的评价机制要在评价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有效地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体系要有助于学生确定、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有助于学生增强英语学习的信心。
二、 理解课程结构
高中英语新课程在普通高中课程中属于“语言与文学” 学习领域及学习领域之下的“外语”科目,由若干相互独立又反映学科内容的模块组成。新课程的结
- 2 -
构体现了基础性、多样性和选择性的特点,采取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设置模式,对学生的素质发展会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如下表:
表1 高中英语新课程结构
级别 必修课程 (10学分) 模块名称 周学时 学分 选 修 课 程 系 列 1 顺序选修课程 模块名称 周学时 英语11 九级 ↑ 八级 ↑ 七级 ↑ 六级 ↑ 英语5 英语4 英语3 英语2 英语1 4 4 4 4 4 2 2 2 2 2 义务教育阶段1-5级 英语10 英语9 英语8 英语7 英语6 4 4 4 4 4 4 系列Ⅱ 任意选修课 学分 2 2 2 2 2 2 语言知识与技能类 用类 类 应赏 语言欣 1.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是为高中毕业生达到共同英语语言能力基础而设置的课程,按模块1-5(即英语1~英语5)顺序开设,共10个学分。每个模块2个学分,10周完成一个模块的课程。学生修满10个必修学分,达到七级目标要求即达到英语学科的毕业要求。
2.选修课程
高中英语的选修课程由“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和“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两部分构成。
1)“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是在完成必修课程后供学生按顺序选修的,是必修课程的自然延伸,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生设计的目标。顺序选修课程(系列Ⅰ)共有6个模块(英语6~英语11),每个模块2个学分。学生完成模块6~8的学习,可以达到八级目标要求;完成模块9~11的学习,可以达到九级目标要求。《标准》要求所有学校应保证开设模块6~8的课程。同时,各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模块9~11的课程。
2)“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分为三类:语言知识和技能类、语言应用类、
- 3 -
欣赏类。任意选修课程(系列Ⅱ)不规定学生选修的门类和次序,学生可以在学习必修课程(模块英语1~5)的同时或以后选修。各校可以在高一年级就提供这一类的选修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择。《标准》允许各学校现阶段可在每类课程中开设1~2个模块,并创造条件尽快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努力满足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需要。另外,各学校还应根据自己所处地域的需要和特点,努力开发有个性、有特色的校本课程。
三、把握内容标准
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以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的发展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这五个方面是高中英语新课程的横向目标,又都包含在高中阶段的六至九级的纵向目标要求中。《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就是从纵横两个维度,对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其中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以学生“能做什么”为出发点来进行描述的。“内容标准”既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内容,又是英语教育教学的具体目标。
1.语言技能目标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语言交流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人们交流情感和信息的重要手段。
高中英语新课程应根据高中学生的交际需求和认知发展水平,着重培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得体地使用英语的能力;用英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听、说、读、写的训练应该立足于学生对这几方面的发展需求。
语言技能教学,应注重使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通过听、读、观察和动手获取信息;通过思维、组织、筛选、提炼等处理信息;通过说和写传递信息和表达见解。对目标描述中的量化目标,应有相应的措施来落实。
2.语言知识目标
语言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在英语学习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同步发展、不可分割的,但在教学中可以有所侧重。高中阶段语言知识的学习要以语言运用为目的,服务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服务于信息的收集与处理,服务于思维和交流的需要。
《标准》对高中各级别(六至九级)英语词汇量的掌握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 4 -
要提倡从运用的角度出发学习词汇,重视词汇在语篇和情景中的运用;要把词汇学习与语音、语法、文化内涵的学习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词汇学习和运用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巩固和扩大词汇量,逐步达到或超过《标准》所规定的词汇量要求。
3.情感态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指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动机、自信心、意志和合作精神的培养。语言与情感态度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情感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要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观,在英语教学中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善于运用评价的主体性和激励性机制,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抑制、害羞、胆怯等情感障碍,让学生体验和积累积极的情感,使他们不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4.学习策略目标
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有效的学习策略能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质量与效果,有利于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实现个性化学习。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学习策略的培养,鼓励和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策略。教师还应根据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探索共性,尊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确立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5.文化意识目标
文化意识包括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这四个方面是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了解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差异。应把培养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和理解文化的自觉性,作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显性的教学活动和隐性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建立和提高这种敏感度和自觉性。
四、课程教学实施
1.英语课程模块设置的基本要求
根据《标准》的规划,高中阶段分为三个学年,六个学期,11个学段(每个学期2个学段,每个学段10周,每周4学时,但高三第二学期因时间较短,建议把全学期视为1个学段),11个模块(必修课程1-5个模块,顺序选修课程的6
- 5 -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福建省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教学实施指导意见 - 图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