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化州市2018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没有的事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化州市2018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

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

1

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

法律的工具主义由此开始。

B.为了使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魏征打了个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

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的鞭子就是法律。

C.在古代,法律是皇帝手中的鞭子,所以皇帝是否贤明对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至

关重要。明主自己也遵法,昏君则任意为法。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

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的第一、二段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在古代,法律的治世作用受到皇帝的重

要影响。

B.直到近代,还有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的现象。这证明近

代仍存在法律工具主义的影响。

C.文章第三段,在论证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

行。

D.文章从法律工具主义的起源谈到法制与改革的关系,前后两部分各自独立,没有内

在的联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为了严厉整治官员履历造假的风气,决定对今后犯下这种错误的官员处予死

刑,决不宽恕。说明即使再贤明的君主,也可能有法律意识不强的时候。 B.隋文帝晚年随意为法,六月天判处犯人死刑,并说他是皇帝可以杀人。可见,遇上

昏君,法律在社会上一点作用也没有。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

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对

于推进社会改革和依法治国,进而建设富强的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

2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把灯光调亮 张抗抗

“关店吧!”卢娜下定了决心。

差不多从七八年前开始,书店的销售额就开始下降,像秋分以后的气温,一天天往下落。资金周转不灵,常常拆东墙补西墙,老公交到她手里的月工资,转眼让她垫付了员工的工资。如今已是严重亏损,真的山穷水尽了。

她早早来到书店。她想让自己一个人静一静,仔细再仔细地盘点一番:店里现有的库存书、书柜书架沙发桌椅灯具电脑等所有的家当,总共能折算多少钱?……她必须速速把明光书店的“后事”料理完毕。

她开锁进店,觉得光线有点暗,顺手开了灯,一时灯光亮得晃眼。她抬头,看见了天花板上前些天新换的灯泡,心里突然一阵刺痛:把灯光调亮?她气呼呼地顺手把灯关掉了,能省一点是一点。这家昏暗的书店里,只剩下她的心里,还有一朵小火苗,那么小,那么弱。而今,这朵风里雨里挣扎太久的小火苗,也终于快要熄灭了……不怪我不怪我,她对自己说,我实在是已经尽力了哦……

手机铃声响起,她走到窗口去拿包取手机,顺手把窗帘刷地拉开了。

顷刻间,书店里洒满了亮晃晃的阳光,一格格在书架上跳跃,把书店染得一片金黄。还是太阳好啊,她对自己说。把灯光调亮,就算再亮,也是夜里。她自嘲地笑了笑。

手机里传来一个爽快的声音。电话是文化局的人打来的,就是上次让她填申请表的那个干部,让她赶紧到局里去一趟,要办手续——什么手续?就是省政府的那笔书店奖励基金,明光书店评上了!你变百万富翁了……

卢娜站在窗口一动不动,然后肩膀轻轻地抖动起来,身子开始颤栗。她伸出双手捂住了脸,泪水透过指缝,从脸颊上哗哗淌下来。她似乎意识到什么,往前挪移了一步。是的,她想躲开那堆书,怕自己的泪水把书弄湿了……

一百万是多大的一笔钱啊?这么说,明光书店就要起死回生了?可以把这几年累计的债务亏空都补上了,早就想添置的新书柜,也有了着落。老公的工资不用再贴补书店了,积攒起来给儿子上大学交学费。退一万步说,假若书店继续赔钱,一年赔几万块,这笔补贴的钱,也够她再亏损十几年了……她一直想着能把隔壁那家闲置的小阳台买下来,和自家书店打通,在二楼的咖啡吧旁边,再扩建一个儿童书屋,孩子们放学了,尽管可以到这里来读书嬉戏做梦……

卢娜从文化局回到店里,已近中午。她从街上的灯具店里,买了一盒40瓦的飞利浦灯泡——把灯光再调亮一点!她要让明光书店的老顾客们,老远就看到书店的灯光。如果她的资金宽裕,最好把书店临街的窗户也扩大一倍,等到夜幕降临,玻璃窗内的灯光雪亮雪亮,

3

明光书店就像一座透明的水晶宫,所有的书都在闪闪发光……这么多年,书本没有改变我的命运,但改变了我。我办了明光书店,我的书店给人送去知识,知识可以帮别人改变命运……

这么一想,卢娜的眼泪又流下来了——不对!不是知识改变命运,是文化!不对,文化也不一定能改变命运,但可以改变人!我不再是那个高考落榜的自卑女孩,我活得对人有用,我充实、我知足……

就在这天晚上,明亮的灯光下,出现了一个人影。卢娜眯起眼打量,忽然想起他就是几个月前那个买了二十多本书并建议她把书店灯光调亮一点的省城顾客。他快步朝她走过来,抬起头环顾天花板的灯池,笑容满面地说:嗬,灯光调过了?书店亮了许多哦!我老远就看见了。

接下来的事情,完全出乎卢娜的意料。这个人对卢娜说了很多话,她好像听见他说,县城新区的整体规划中,需要有一家中等规模的书店。他想到了明光书店,他推荐了明光书店,明光书店的信誉度和知名度,开在新区再恰当不过了。新区将为书店预留五百平方米门面房,作为公益书店,房租优惠到可以忽略不计。

他还提到了城市发展战略,提到了公民的文化权利,提到了热爱、尊重、介入什么的,卢娜下意识嗯嗯地点头,只觉得他的话音一声声落下,头顶的灯光一盏盏亮起来。

那天晚上,卢娜回到家,和老公一五一十地说了今天书店里发生的一连串怪事。 老公开口说:卢娜,我晓得你开书店十多年,没一天好日子过。但是,假如你从此不开书店,恐怕就活不成了。命总比钞票要紧,你年纪还轻呢,我要你活着!

卢娜鼻子一酸,眼圈就红了。心里那朵奄奄一息的小火苗,呼地一下蹿上来,燃成了一蓬金红色的火焰。

隔着一条街,隔着几道墙,卢娜看见“明光书店”四个字,在夜空里通体透亮。

(选自张抗抗《把灯光调亮》,有删节)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篇小说大量使用比喻、象征等暗示手法,如第四段写到卢娜生气地关掉书店的灯

光,心底的小火苗也快要熄灭,就喻示着卢娜决心关掉书店,而且心底的信念也行将崩溃。

B.“明光书店”的命运转机首先来自省政府的奖励资金。这说明政府和国家开始扶持个

体书店,加大了对文化建设事业的投入。

C.建议把灯光调亮的顾客的出现,非常巧妙,一方面使小说情节更完整、严谨,另一

方面通过他带来了书店更多的好消息,并通过他说明卢娜的事业获得了社会的肯定和支持。

D.卢娜的丈夫多年来用自己的工资补贴书店的经营,无怨无悔地支持卢娜的事业,主

要是因为他理解卢娜所从事的事业具有巨大而深远的社会意义。

5.小说标题“把灯光调亮”意味深长,请理解其丰富的意蕴。(6分)

4

6.小说中的主人公卢娜是个怎样的人?请概括并分析。(5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通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来,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来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来也能有不小的斩获。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来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但在这个越来越需要通过知识来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来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 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来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 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化州市2018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化州市2018届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666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