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 3 20 胡文斌 文献综述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2-05-06 本文由吃货未泯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一篇中外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营模式比较研究——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王炜魏薇文章编号:1673-9493(2013)03-0064-05中图分类号:U12文献标识码:A国际城市规划64-69)

1.论文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

本论文是关于国内外对公共自行车系统经营模式的探讨,作者王炜,硕士,杭州市规划局。魏薇,城市设计学博士(德国),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规划系,副教授。论文2013年发表于国际城市规划,下载768词,共引文献5906,被引文献173,参考文献16.

2.论文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广泛程度

●总结国内外关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定义(PBS:PublicBicycleSystem),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

●分析国内外PBS过去发展的情况,对运营模式进行分类研究。

●用经济学的一些术语特性的分析,从不同制度模式下得到PBS发

展模式。

3.论文提出关键问题的准确程度

●通过国内外,好多城市PBS发展的历史以及现状得出一些发展问

●通过对各类文献的总结,得出现阶段对PBS某些方面的研究不足。

目前绝大多数的相关研究都针对PBS的系统建设和优化,大致分如下三类:(1)PBS的作用机制或建设可行性研究;(2)PBS的系统建设及优化;(3)代表城市的PBS运营状况介绍。然而鲜有文献对PBS的经济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剖析,大部分学者都忽视了运

营方式对PBS建设及维持运行起到的关键性

作用。

4.论文研究数据的获取精确程度与有效性

本论文的资料来源于资料来源:《欧洲第三代公共自行车系统案例及启示》及杭州公共自行车官方网站。

5.论文提出研究方向逻辑程度与可行性

论文主要研究了关于公共自行车的三种经他们所产生的经营模式优缺点的对比,以及各种模式产生背景的研究。论文首先从经济学制度一词入手,分析了制度与交易的关系。最后得出各种公共自行车经营模式的产生其实是与制度密不可分的。

6.论文数据分析的清晰程度与有效性

杭州PBS虽然连年爆出利好:企业利润逐年增加,而事实上政府投入的财政补贴也在倍增(表3)。

在PBS的运营中可以看到系统盈利主要依赖广告等租车外的收入,如图5。通过增大车身广告面积、拍卖广告权、甚至在车身加载电子广告设备(同时兼具GPS导航等功能,欧洲德高公司经营下的PBS已基本装配)来挖掘广告商业潜力。同时搞活租车点销售模式,扩大销售和服务收入。在一些特殊区域(如西湖景区),甚至可以推出租金更高的双人车等特种车辆,既满足了不同的需求又增加了收益。

7.文章提出结论的严密程度

作者通过自己对PBS三种模式的理解以及对全球范围内公共自行车系统现状情况的了解,以及从经济学的观点解释了三种模式的含义,并结合历史背景,得出了三种运营模式,最后用实际情况论证了自己的观点(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西欧发达国家的PBS为何青睐模式2,而我国则多种模式并存。第一、西欧发达国家的公交私营化早有先例,诸如法国的“特许经营制”、德国完善的公交私营体系等等,而模式2(“PPP”模式)其实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在英国公共事业民营化改革中被提出,并成功应用于各公共事业领域。制度的路径依赖使PBS的PPP模式被顺理成章的在西欧沿用。而中国的制度背景和公共事业国有化特征也推动了杭州模式的产生)。

8.总结自己对分析论文获取的启示与自身研究内容的关联性

论文提出了公共自行车的三种运营模式,显然第一种看起来已经没有什么发展潜力。现在大多城市都是进行着第二三种模式。国外进行第二种模式,是与他们长期以来的PPP模式是分不开的,再加许多私人企业具有可持续的眼光,他们意识到以后发展低碳出行是必然的选择,就很愿意与政府一起发展PBS系统。而我国主要是基于政府发现问题,以政府为主导,组织相关国有企业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导致杭州模式的出现。

我们应该在国内大力宣传公共自行车,低碳环保出行的理念,创造优雅的自行车出行环境。

本论文看似只是理论性的描述,但是对自行车场址选择,规模大小的研究都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以考虑公共自行车的运营方式,进而对自己研究模型进行校正。

第二篇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研究进展(朱玮庞宇琦王德文章编号:1673-9493(2013)01-0050-06 中图分类号:U491.2+25 文献标识码:A 国际城市规划50-55)

1.论文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

本论文是关于总结国内外对公共自行车出行行为与决策的研究,此项研究有助于以后公共自行车场址规划以及投资额方面的研究。作者朱玮,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讲师、硕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高等研究院,城市空间与行为分析技术实验创新团队,副研究员。庞宇琦,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助理规划师。王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论文2013年发表于国际城市规划,下载987次,共引文献388,被引文献53,参考文献47。

2.论文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广泛程度

在公共自行车建设运营方面总结了国内外好多学者的研究(认为明晰的自行车政策对于推动自行车出行方式至关重要,其中又以在大人流公交站点设置充足;我国适合发展公共自行车的城市)

在对公共自行车的基本使用特征方面也是总结了国内外许多学者的研究(上班与上学人群是公自的主要使用群体,2.5km是公共自行车换乘的门槛,现里昂使用公自的人群有51% 原来使用公交)

在对自行车方式的选择行为,路径的选择行为以及出行行为的差异性方面都是总结了许多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来分析问题的。

3.论文提出关键问题的准确程度

本论文提出关键问题都是在作者对各国公共自行车发展有清楚

识以及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来提出的。受公自系统影响最直接的当属人们的出行行为和决策。公自不仅会改变个人的出行方式,也会引起出行活动安排的调整,乃至生活方式的长期变更。而这些变化进而引发地区的出行结构、交通系统的运营、设施及土地使用、大众健康等方面的连锁反应。因此,研究个人公自出行行为和决策是考察公自系统效果及作用机制的最根本视角之一。

4.论文研究数据的获取精确程度与有效性

本论文中数据比较少(2008 年始,我国先后在武汉、杭州、上海、北京、广州、重庆、都江堰、烟台、池州等城市实施了公自系统。截止2009年,我国拥有城市公自61 400 辆,占全世界的44%),这些数据在国家相关统计局是公共比较准确的数据。

5.论文提出研究方向逻辑程度与可行性

本文希望通过综述国内外自行车出行行为及决策的研究成果,为我国发育中的公自、绿色出行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路。

本文第二部分将从研究内容中总结相关研究的关注点以及相应的结论;第三部分将总结相关研究中常用的以及前沿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介绍将自行车出行行为研究与规划和实践相结合的文献;第五部分反思现有研究,并展望今后我国公自研究的方向和重点。

6.论文数据分析的清晰程度与有效性

本论文虽然涉及到数据的地方比较少,但是几个数据对问题的分析都很重要(截止2009年,我国拥有城市公自61 400 辆,占全世界的44%),这对我们提出了好多问题,我国自行车发展这么快,到底效果怎样以及租借点的布置是否做到科学合理。

7.文章提出结论的严密程度

本文针对国内外已有的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从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建设运营,自行车出行行为的基本特征,使用者的出行方式、路径的选择及出行行为差异等方面内容进行总结,最后列举了一些流行的研究方法(描述统计方法,指标打分评价法,模型方法,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对这些方法进行仔细的分析,得出未来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方法将会非常有用。作者顺理成章的给出了自己的建议;首先,在公自出行行为和决策的研究上,需要更多地考察与公自直接相关的影响要素,例如,公自设施位置、服务水平、标志系统对使用者的影响。其次,需要更多应用型研究将理论成果与规划实践相联系,发挥基础研究的实时效用。再次,公自出行行为和决策研究也可以作为公自系统评价的手段。公自建设作为城市系统的一部分,由于各部分的相

互作用,其实施效果往往难以从集合统计的口径与其他因素剥离。最后,研究成果需要与先进技术结合以增进民生。与信息技术结合似乎前景最为广阔。

8.总结自己对分析论文获取的启示与自身研究内容的关联性

在国外及我国积极发展公共自行车的背景下,本文以自行车出行行为和决策为对象,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内容、方法及应用三方面总结了这个领域的进展。

在研究公共自行车时,我之前很少考虑到基于出行行为和决策的研究对公共自行车效益的影响,只是考虑站点附近用地性质,公交线路,天气,自行车道路等因素。通过本论文的分析研究公自最重要的还是自行车使用者的一些特性的研究,这样我们才能发现公自系统最本质的机理,指导我们做出更理性的决策。比如出行者对路线的选择,对道路拥挤程度的接收情况,他们对出行时间的要求,出行者所在小区机动车拥有量等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进行公自的研究。

目前在自行车需求量的预测方面还是集中在基于整体为主研究的原单位,增长率模型方面,是完全没有融入基于出行者个人意愿的情形。在以后的研究中应尽量多地考虑个人的出行特征(通过揭示偏好法和陈述偏好法进行对出行者的特性调查)。

第三篇法国公共自行车系统布局方法与实证研究——以巴黎和里昂为例(朱玮何京洋王德文章编号:1673-9493(2015)S1-064-07 中图分类号:U121 文献标识码:A 64-70 )

1.论文研究方向的关注程度

本论文是关于对法国公共自行车发展历史以及车站布局方法的探讨,朱玮,博士,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副教授;同济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高等研究院,副研究员。何京洋,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硕士研究生王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博导。下载768词,共引文献119,被引文献0,参考文献11.

2.论文总结前人研究结论的广泛程度

本论文作者借鉴了克里凯维奇(Krykewycz)等人研究里昂、巴黎、巴塞罗那公共自行车实施效果后所得到的出行方式转换率,依此估算交通小区的出行结构。随后用两种方法估算车辆规模:一是每车每日7.67 次出行的统计数据;二是每平方英里20 个站点,每个站点15 辆公共自行车的经验数据。巴克和比勒(Buck & Buehler)对华盛顿公共自行车系统的研究中,以每个站点的用车辆为因变量,以统计站点周边的社会经济要素作为自变量,发现总人口、自行车道、零售业与公共自行车使用量正相关。汉普希尔和马拉(Hampshire & Marla)研究西班牙巴塞罗那和塞维利亚的公共自行车出行的发生和吸引要素,发现街区中公共自行车站点的数量、人口密度和劳动力市场规模显著影响公共自行车出行。

3.论文提出关键问题的准确程度

对全世界公共自行车规划案例的研究显示,各地的实践都在借鉴既有公共自行车系统案例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地域特点,摸索着合适的规划方法,但尚未形成成熟的公共自行车规划方法。随着

时间的推移,较早实践的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运行已逐渐成熟稳定,可以通过实证研究归纳其规模与布局的规律性,以及与所在服务地区的出行、土地使用、社会经济活动之间的系统关系,从而为今后的规划提供依据和方法。作者通过对法国自行车实证研究,发现及时自行车这么发达的城市也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规划法,都是在发展中探索出来的。

4.论文研究数据的获取精确程度与有效性

本论文的数据来源于巴黎市城市规划委员会(APUR:Atelier Parisien d'Urbanisme)提供的资料及巴黎大区居民出行调查(EGT: Enquêtes Globales de Transport)数据。一些数据来源于作者对其它学者文献的研究总结出来的。

5.论文提出研究方向逻辑程度与可行性

法国是城市公共自行车交通实践的先驱,始于1970 年代,目前共有36 个城市设有公共自行车系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系统的规划方法。里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先于巴黎,也是世界公认的经典

案例,本文即以这两个城市的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对象。文章首先简介法国公共自行车的发展历程;其次以自上而下的规划视角,通过梳理文献以及对相关人员的访谈来总结两地公共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方法;之后采取自下而上的实证视角,以现实中的里昂公共自行车系统为对象,分析城市人口、土地使用、交通设施等要素对两个层面公共自行车系统规模的影响——一是一定区域内的公共自行车站点数量,二是站点的车桩数(因为这两个规模对于任何公共自行车规划都是关键的指标);最后为研究结论。

6.论文数据分析的清晰程度与有效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2016 3 20 胡文斌 文献综述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2016 3 20 胡文斌 文献综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42032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