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浮沉子实验报告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2 本文由妳來喚醒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1×103×9.8×(1.42×10-6+2. 63×10-6)=3.97×102n 故g≈f

浮,可验证在临界点处,注射器所受合力为 0.

2、计算c的值:

c=p0v0=1.01×105×1.4×10-6n=0.141pa.m3 3、作f合f=m 壳

-x关系图

g-pg(v壳+c/(p0+pgx)) -

=3.92×102-103×9.8(2.63×10-6+ =1.34 ×102- - 做f合

-x关系图如下所示 曲线与x轴交于点(202,0),即理论上临界点为x0=202mm 当x?x0时,f>0即合力向下,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下沉;当x?x0时,即f<0即合力向上,松开气球膜后浮沉子上浮;而x?x0时,合力为零,浮沉子受力平衡。 4、分析实验误差来源

实验相对误差e=(240.5-202)/202=19% 由于测量x0时,玻璃管的稍微抖动容易导致浮沉子受力失去平衡,所以在临界点处只能快速读数,故测量误差主要来源于测量原点和临界点把握不准确和读数的误差。 (二)小试管上升

由实验观察可知,小试管非但不会下落,而且将一直上升到顶端。这是由于小试管所受

浮力总大于重力,所以才上升至顶端。 五、实验总结 1、操作难点 根据我们制作的浮沉子,有三种情况:①浮沉子不会下沉,始终停留在玻璃管口。②浮沉子一直下沉,不压气球膜还是在下沉。③初始浮沉子漂浮在玻璃管内,在深度较小时,撤去压力后,浮沉子上浮;用力压使浮沉子逐次增大深度,撤去压力后,浮沉子可能上浮,也

可能会逐渐下沉到水底。 在寻找临界点时,由于深度的稍微过大,浮沉子便立刻下沉到水底,导致我们还没来得

及测量临界点的位置,只能重复进行多次实验,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2、经验总结 (1) 制作浮沉子要掌握两个要点:第一,浮沉子内部必须有适量的气体;第二要控制

好整个浮沉子的重量,太轻只会漂浮,而太重则只会下沉。 (2)寻找临界状态过程中,观察到浮沉子来回摆动,测量高度时要保持玻璃管竖直不动,

因为一旦有某种干扰,平衡即被破坏,浮沉子可能会下沉或上浮。 六、参考文献

[1] 李明亮.浮沉子的巧妙制作及原理[j].学苑教育,2011,(第19期). [2] 常建,丁智勇.“浮沉子”水下平衡的定量探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1,(第9期). [3] 刘炳昇.探究浮沉子撤压后浮与沉的规律[j].物理教学,2011,(第2期). [4] 杨波.浮沉子实

验中的反常现象研究[j].考试周刊,2010,(第15期).篇五: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1课、吹泡泡液体的配制

方法一:用泡好的热茶水滤掉茶叶后加入一些白砂糖,搅匀之后滴入一些洗洁精,搅匀后冷却。这种水用来吹泡泡非常好,因为白砂糖能增加泡泡的张力,所以泡泡能吹得很大,

而且对学生的刺激也会小一些。 方法二: 吹泡泡的最佳配方为:2份洗涤剂、6份水、1——4份甘油。因为,泡泡破了是由于水

分的蒸发,因此要在溶液中加入具有吸水性的吸湿剂,防止水的蒸发,甘油就是这种物质。 2课、观察和识别植物的方法 观察项目:主要是观察植物的六大器官,即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观察要点:

1.根:根的形状,直根系、须根系。 2.茎: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茎的形状;(圆形、方形、三棱形) 3.叶:形状、边缘、叶脉、颜色等。 4.花:颜色、花瓣数量、雄蕊、雌蕊。 5.果实:形状、有无果实、味道、颜色等。 6.种子:大小、形状、颜色、味道等、 3课 用一个手指能否阻止坐在椅子上的同学站起来 实验要求:一名同学端坐在椅子上,双脚前放。另一个同学用手指抵在他的额头前,不

让他的身子前倾,试一试,这位同学能站起来吗? 实验结果:坐在凳子上的同学无法站起来。 实验分析:因为人坐着的时候,身体的重心在脊椎下方,如果想保持上身直立而从椅子上站起来,必须把身体重心移到小腿上。人从椅子上起立的那一瞬间,必须克服体重的巨大阻力才能站起来,在重心没有前移的情况下,人的大腿肌肉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做到这一点。

因此,人好比粘到椅子上一样,无法站起来。 吹蜡烛实验 方法一: 实验要求:桌上有蜡烛、火柴、瓶子、木块,隔着这些形状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能把蜡烛吹灭吗?

实验结果:隔着瓶子能吹灭蜡烛,隔着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吹不灭蜡烛。 方法二:

实验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 实验步骤: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桌上。 2.使漏斗的宽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用力吹。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果:用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吹气时,火苗将邪恶、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用力吹气。蜡烛能被吹灭吗? 实验结

果:蜡烛将很容易被吹灭。 筷子的神力 实验要求: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吗? 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实验步骤: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后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被提起来了。 用吸管吸水的实验

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 实验步骤: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

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4课 用感官辨别液体

观察目的:指导学生学习认识物体的方法。 观察材料:几个杯子,分别装有等量的矿泉水、酱油、白醋、盐水、白糖水白酒,并标上记号。

观察步骤:

第一,用眼睛观察,辨别出酱油。 第二,用鼻子闻,可以辨别出白酒、白醋。 第三,用舌头尝,可以辨别出白糖水、矿泉水、盐水。 观察结论:辨别物体特征时要遵循一看、二闻、三尝的观察顺序。 观察比较植物的相同和不同 1.用眼睛看:植物的外形和高度。叶、花、茎、根、果实。 2.用手摸:树皮、叶片、茎。 3.用鼻子闻:味道。 4.用嘴尝一尝。

6课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选:根据估计的温度选用量程合适的温度计。 没: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但不要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侯:玻璃

泡全部浸没在待测液体中要稍后一会儿。 稳:等它的示数稳定后在读数。 留: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量液体中。 平: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7课热水温度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常温下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材料:铁架台、烧杯、水温计、计时器。 实验步骤:

1.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 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摄氏度的半杯热水,并调整烧杯与温度计的位置,使温度计

的液泡完全浸入倒热水中,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等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时,读出此时的温度,并将读数填写到表格的0分钟格

内。从此时起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 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影响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材料的容器对热水温度变化的影响。 实验材料: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水温计。 实验步骤: (1)在钢化保温杯、玻璃杯、磁杯、纸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摄氏度)、等量的热水。

(2)每隔三分钟观察一次水温,作好记录。

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下降,温度降低的速度从快到慢依次为玻

璃杯、陶瓷杯、纸杯、保温杯。 实验结论:不同结构、材料的容器保温效果不相同。 外部环境的温度对水温变化的影响 实验目的:探究外部环境对热水降温过程的影响。 实验材料:两个水槽、三个烧杯、三只水温计、三个铁架台。 实验步骤: 1.在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温水(40度左右),一个水槽里倒上一半冷水。 2.在三个烧杯里同时倒上相同温度(50~80度)、等量的热水。 3.将两个杯子分别放入水槽里,另一个放到常态下,分别用铁架台悬吊一支温度计,调

整水温计液泡与烧杯中水的位置,使液泡均悬浮于水中。 4.仔细观察三杯水中水温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实验现象:温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慢,冷水水槽中热水降温速度最快,常态下的热水降温速度居中。

实验结论:外部环境的温度影响热水降温的速度。 加快热水降温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快速降温的方法。 实验材料:烧杯、筷子、扇子、冷水、热水、水槽等。 实验步骤:

1.把五个烧杯分别编上号,倒上等量同温度的热水。 2.在1号杯子上方用扇子扇,2号杯子用筷子搅,3号杯子放进盛冷水的水槽中,4号杯

子往另一个杯子来回倒,5号杯静放在桌面上。 3.半分钟后,同时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4.继续按照原来的方法实验,一分钟后再次测量五杯水的温度。 实验现象:1~4号杯中热水的降温速度都比5号杯中的热水降温速度快。 实验结论:用扇子扇、筷子搅、放冷水中、两杯子倒都可以加快热水降温的速度。其中

降温最快的方法是用两个杯子互倒,静置状态降温最慢。 8课量筒使用方法操作要诀 “量液体,筒平稳;口挨口,免外流;改滴加,至刻度;读数时,视线平;看凹处,读得准”。若不慎加入液体的量超过刻度,应手持量筒倒出少量于指定容器中,再用滴管滴至刻度处。 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胶头滴管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的液体。1。使用前先捏紧胶头,再放入液体中吸取液体。2.取液后应注意使滴管竖直,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和倒置。3.滴液时,把它悬空放在容器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4.用后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9课制作不倒翁

制作材料:米、碗、筷子、卫生纸、鸡蛋。 制作过程: 1.用筷子在鸡蛋的顶端戳一个洞,用筷子搅乱蛋清与蛋黄,让蛋黄和蛋清流进碗里去,

用水冲洗、用卫生纸擦干。

2.往鸡蛋刚戳破的小洞里倒进一些米,再倒点胶水,让米固定在鸡蛋里面的一端。 3.用彩纸做一顶圆圆的小帽子。 4.把小帽子粘到鸡蛋顶端的洞口上。 5.给不倒翁画上眼睛、鼻子、嘴巴。 11课 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 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

实验步骤:

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有什么发现? 实验现象:同一个砝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砝码,由于也受到了水的浮力,所以使得钩码重量变轻了,提起时所

用的力小了,所以橡皮筋比较短。说明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12课改变浮和沉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器材:带盖的空牙膏皮(铝制)、剪刀、一杯水。 实验步骤:

1. 将瘪的空牙膏皮的尾部剪去,放进水杯里,可以看到牙膏皮下沉。 2. 取出牙膏皮,可将牙膏皮捏成船形,放在水面上,会看到它浮在水面上。如果想使牙膏

皮竖直浮起来,可以从它尾部剪开处用手指将它扒开,使它稍稍鼓起,再次将它放到水

杯里,可看到它会直浮在水面上。 方法二: 实验步骤:把一只鸡蛋浸没在一只装有清水的大口径玻璃杯中。松开手后,发现鸡蛋缓缓沉入杯底。捞出鸡蛋,往清水中加入食盐,调制成浓度较高的盐溶液。再把鸡蛋浸没在盐

溶液中,松开手后,鸡蛋却缓缓上浮。 做个浮沉子 方法一: 制作方法: 1. 将一生鸡蛋两端个钻一小孔,把蛋白和蛋黄吸出,成一空蛋壳,用塑料纸涂上万能胶, 封闭大头端的小孔,从小头一端注入三分之一的水,用细铅丝做一合适的圆圈箍在蛋壳 上,在铅丝圈周围的三等分处系上三根等长的线,在线的下端合成一束,挂一铁皮做成的“人”。

2. 将一玻璃筒注入合适的水,上面放一个有一处漏气的皮球。 3. 将皮球漏气的一方朝筒口,用力压皮球,铁皮人下沉,松手则上浮。 方法二:

制作材料:塑料吸管、剪刀、回形针、塑料罐子(瓶子) 制作方法: 1. 把一根塑料吸管弯成u形接着把两端剪平,每端留下4厘米长左右,然后将两个端口用

一个回形针别在一起。 2. 再接上几个回形针,吸管的顶端得有半厘米左右露出水面,这样,一个笛卡尔沉浮子就

完成了。 3. 往一只塑料罐子或瓶子里装如水,使水接近灌(瓶)口,把沉浮子放到水里去,记住, 先将回形针这端放下去。然后再盖上盖子。 4. 慢慢的挤压灌(瓶)体数次,浮沉子就会上下游动。 13 课证明水有表面张力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水、广口瓶、滴管、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抹布、托盘。

实验步骤:

1. 将广口瓶用滴管帮助装满水,直到能清晰地看到水的凸面为止。 2. 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放曲别针,要一枚一枚慢慢放入,仔细观察水表面的样子。 3. 一直放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放入曲别针或大头针。装订针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方法二:

实验材料:水、玻璃杯、滴管、托盘。 实验步骤:

1. 将玻璃杯装满水。

2. 用滴管往盛满水的杯子里慢慢滴水,仔细观察水表面的变化。 3. 一直滴到水溢出为止,记下滴入水滴的数量。 实验结论;水的表面有张力。 自动变园的棉线圈

实验材料:棉线、肥皂。 实验步骤:

1、 用一根棉线围成一个圈,并把它放在水中,观察现象。 2、 取一根火柴,一端粘上一小块肥皂,插进棉线圈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火柴插进棉线圈后,棉线圈立刻自动胀成圆形,好像画的圈一样。 实验结论:肥皂能够破坏水的表面张力。 14课探究毛细现象的实验 方法一:

实验材料:一条毛巾、水槽。 实验步骤: 1. 在水槽里倒上三分之二的水。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幼儿教育浮沉子实验报告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浮沉子实验报告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09711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