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童年主题课文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8 本文由惯见离分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童年主题课文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人教版第十册第二组课文《古诗词三首》、《冬阳 童年 骆驼队》、《祖父的园子》、《童年的发现》、《儿童诗两首》都是以童年为主题的。在这一单元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许多一线教师通常会用自己一贯的教学方法——品词析句,来完成教学任务,但这样往往忽略了这一主题文章内在的特质,即童年主题课文在其语言表达,审视角度,情感抒发,逻辑思维等方面的特别之处。所以这一主题课文的教学主要存在在这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教法单一,童年形象单薄

古诗《牧童》中“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这里牧童的惬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饱饭”一个是“卧月明”。这一古诗的字面意思理解比较简单:一个孩子在外面放了一天的牛,也许肚子已经有点饿了,回家看到妈妈烧好的饭,端起碗来吃了个饱。吃饱了就什么也不想了,舒舒服服地躺在月亮地下。一般老师教到这里也就戛然而止了,可是现在的孩子,不知饥饿为何物,怎么知道饱饭的惬意。更不用说躺在月亮底下的体验了。可见这童年古诗中还有寓意可挖。

2.重内容解读,轻表达区别

例如《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谁?’‘骆驼呀!’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这里我与妈妈的对话很符合孩子的口吻。一般文学作品中人物之间的问话总是会清楚地交代所要问的东西,如“妈妈,那些骆驼夏天到哪里去了?”等,一般的教学中,老师们很容易忽略这样一些看似普通,却极富童年味的语言。

那么,童年主题的课文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高效呢?笔者认为运用比较阅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下文是就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童年主题课文的一个构思。

二 本课题研究的基础

随着儿童文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童年”这个原本被认为先天

1

存在,无需讨论的话题。培利·诺德曼在《阅读儿童文学的乐趣》中说:“有关儿童与童年的想法,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大卫·帕金翰也认为:“童年是一种社会性建构的观念。”这也让语文教师可以从另一种视角解读这个童年主题单元的课文。

“有比较才有鉴别”,阅读中,采用比较法,能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不断优化课堂,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分清异同,有助于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认知和记忆,深刻理解读物的内容,给他们留下深刻而持久的印象,从而提高阅读效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 研究的理论依据

1.自主性原则

教学活动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在这一双边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离开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教的作用便无从发挥。教学中不能强迫和压抑学生的活动,或简单地将活动的方式教给他们,以致于使学生对新鲜事物缺乏兴趣,对未知事物缺乏探究和创造。应让学生在活动中始终保持主动状态,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文本的对比教学,就能很好的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教学中,当教师拿出的内容和文本发生冲突的时候,这本身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刺激,能激发学生质疑,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思考。 2.创造性原则

创造性是主体性的最高表现,树立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开发学生丰富的创造力是实现和完善学生主体性的必要途径和手段。主体性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要在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比较阅读,就是为学生搭建军一个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平台。

二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措施

童年是我们生命中最美好的时光,那些回忆童年或者描写孩童的文章就如童年本身,那样优美,那样纯真。他们是我们文学长河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我们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教学童年主题课文,使学生走进与自己不大一样的童年,与作者一起享受童年的纯真呢?

(一)与非童年主题文本比较,体会独特的表达方式

2

以童年为主题的文章,有的是以儿童为阅读对象,有的虽然不仅仅以儿童为阅读对象,但是因为讲述的是童年时代的故事,其文本表达方式与别的非童年主题的文章是有区别的。正如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研究员,儿童文学作家李东华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所说的那样:“儿童文学和成年人文学虽然不能绝对划分开来,但还是有一条模糊或大致的界线的。大人之间讲话是和孩子之间的对话就不一样,还有大人和孩子讲话时,表情、语气和语法逻辑都应该与大人和大人之间的讲话相区别。”而正是这些表情、语气、语法逻辑方面的独特表达方式才构成了童年主题文章独特的艺术魅力。

1.天真的语气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以上这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若将本段文字改为?花开了,鸟飞了,虫子叫了,一切都活了,一切都可以随心所欲了。?将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那其中的天真的语气就能充分感受到了。

2.独特的视角

为什么迪斯尼检查建筑的时候,负责人说你检查的时候一定要蹲下去看?因为孩子观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样。儿童世界脱离不了成人的世界,反映的东西都是一样的,区别就是角度不一样。

孩子视角的独特首先是身体矮小造成。

《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中小英子看到的骆驼:?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

百科书中关于骆驼头部的描写:?头部:头部稍长而小,头骨多凹突不平,鼻孔较大,耳短,上唇中央有裂,鼻孔内有瓣膜可防风沙,在遇到沙暴之前,可

3

随时关闭而不影响呼吸。?

在教学中可以两段文字同时出现,让学生在百科书上客观理性的风格对比下,发现一个五岁孩子的视角仰望所看到的不一样的骆驼,以及连用三个“那样”表现出一个孩子看到骆驼时的惊奇。从而体会作者对于骆驼的喜爱。

3.诗意的逻辑

鲁迅称赞儿童:“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儿童的这种诗性的逻辑自身就是人类精神或文化中弥足珍贵的财富。与别的有严格逻辑的成人文章做比较,不在于让学生明白儿童主题文章具体体现了哪些不一样的逻辑特征,而在于以此为突破口,让学生品味这人类文化中弥足珍贵的财富。

①丰富的想象

尽管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进行抽象的、形式化的逻辑思维,但正是由于儿童不拘于理性逻辑的形式规定,打破常规,表现出不拘一格的富有创造性的丰富想象。

? 我想把手| 安在桃树枝上。| 带着一串花苞,| 牵着万缕阳光,| 悠啊,悠——| 悠出声声春的歌唱。

我想把脚丫| 接在柳树根上。| 伸进湿软的土地,| 汲取甜美的营养,| 长啊,长——| 长成一座绿色的蓬帐。?(节选自《我想》)

《草》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最后一粒残雪消融》?大地敞开胸怀 ,最后一粒残雪消融 ,相信你会来 。? 同样是表现春天,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这些非童年主题的作品中作者看到的景是客观的,作者的思维是有比较严密的逻辑的,如从野草的顽强推到人的顽强,从雪的消融推到相信未来。《我想》这首儿童诗,没有这种严密的逻辑。可以把小手按在桃树枝上,可以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就表现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②灵性的拟人

泛灵主义的拟人化成为儿童进行逻辑心理活动的惯常手法。在一个孩子看来,花是活的生命,这不是因为植物是有机的生命体,而是因为“花是能呼吸的,它的叶子就是它的手,它的枝条是它的身体”。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

4

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草花不名贵,但是长得繁茂泼辣。甬路的两边,菜地的周围,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草花里边长得最繁茂最泼辣的是波斯菊,密密丛丛地长满了向阳的山坡。这种花开得稠,有绛紫的,有银白的,一层一层,散发着浓郁的异香;也开得时间长,能装点整个秋天。这一点很像野生的千头菊。这种花称作?菊?,看来是有道理的。?

以上两段文字选自《祖父的园子》和吴伯萧的《菜园小记》。两个园子都是自由随意地种植着菜与花草,作者也都意在通过园中植物生长的自由繁茂,表现人物的精神自由。但是,《祖父的园子》从一个孩子的眼里看来,植物是有思想的,有愿意和不愿意的情绪的。而《菜园小记》则是主要从生长的地方“甬路的两边菜地的周围,园里的角角落落,到处都是长满了向阳的山坡”来表现花草的自由,还是比较客观的。

③异想天开的答案

在儿童眼中,任何现象的发生都是有原因的,所以他们常常喜欢刨根问底。对于像“人怀孕为什么是九个月而不是更短或更长的时间”这种在成人看来没有答案的问题,他们就会发挥异想天开的本领。

?乡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母亲怀胎九个月才生下婴儿。‘为什么是九个月呢?‘我绞尽脑汁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终于想出了眉目:‘哈!这就跟画地图差不多。地上的距离很远很远,在地图上画出来只不过几厘米。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化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童年的发现》中的老师在生物课上说按照进化论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人类进化的历史。我们可以出示一下这段生物学科上的相关文字:

?胚胎学从生物发育过程中形态的变化,推论出高等动物的胚胎在发育中重现其进化历程。如人类胎儿在发育之初与猪和鼠的胎儿都具有鳃裂和尾,形态也

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童年主题课文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童年主题课文的阅读策略的研究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46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