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习心得 王燕丽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0-06-28 本文由向日葵少女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习心得

2012年8月20日,烈日炎炎,骄阳似火,2012“国培计划” ——安徽省农村中学美术教师置换脱产研修培训班开班了。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美术老师,我心怀忐忑的来到安师大参加这期美术国培班的培训,虽然已有十多年的教龄,但由于这么多年来未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梳理,所以,自我认为自己的专业成长不够理想,也越来越感到知识的欠缺。踏入国培之旅,我希望自己能在理论的熏陶与实践经验的浸润中成熟起来,借助本次培训契机向专家、同行学习,力争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聆听了多位风格各异、各具特色教授和名师的精彩讲座,在收获知识和启迪的同时也获得了无比的快乐和感动,能如此近距离地聆听教授和名师的演讲,真是一种幸福!

芜湖市二十九中高级教师王穆老师的《典型美术课例的评析》,给我们带来了湘版教材《花圃》和人美教材《面具设计制作》两节课例,《花圃》运用符合从小学阶段刚入初中的学生心理,课堂安排的活动分成五个模块。第一模块“看一看”让学生欣赏花卉,感受五彩缤纷的花卉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第二模块“比一比”包括运用、比较、自学和练习四个环节。引领学生体会图案花的应用以及探讨图案花的基本特点,从而掌握图案花的设计原理和方法。第三模块“换一换”包括两个环节。比较和自

学。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置换的意义,在自学中感受置换图形的趣味。这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高潮和重点。第四模块“练一练”。本环节设计有两个作用:一是为教师演示提供空间。二是学生在在电脑中作业。第五模块“想一想”作为了解图案花相关知识的园地。教学流程分为认识自然花、认识图案花、比较自然花和图案花、学画图案花、图形置换。让学生用发现的眼光来欣赏生活中的美丽图案,并借助网络平台整合美术知识丰富学生知识面,进一步体验创意图形置换手法在图案设计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意联想意识。教学中要注意,运用电脑知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高,例如绘画工具栏、键盘熟练操作,这需要老师在学生实践操作中逐一指导。

《面具设计制作》是一堂设计应用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沿袭至今,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面具与学生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小时候就戴着孙悟空、猪八戒等一些面具嬉戏、玩耍,因此,本课的内容学生极感兴趣。根据新课程的理念面具的制作方法可以多样,可画,可手工粘贴,很适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点。教学中,学生配合默契,情绪高涨,尤其后面的表演节目,把课堂气氛推到了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整堂课的设计集中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从而轻松愉快的完成了教与学的任务。

这两节典型课例,让我感受到到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增强了学生对形象的感受能力与想象能力,激发了学生学

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喜爱美术课的前提。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根据课堂内容,利用生动的语言,感人的故事,具有强烈视觉效果的多媒体内容,设计生动直观的画面、视频及美术作品吸引学生注意力,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中引领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

本次培训的每个专题都有它的闪光点,譬如,教育部中小学美术课标组专家、华东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钱初熹教授主要就“《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和“美术教育的国际视野和本土思考”做了详细深入的讲解。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中,钱教授就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展开了别开生动的讲解,并结合自身在设置“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所汲取的经验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了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钱教授还带来了《美术教育的国际视野和本土思考》,给我们简单而又清晰的分析了美术的定义,分类,美育的目的,存在的核心问题等,倡导“为人类而艺术”的教育观点,提倡艺术教育者应该有开阔的视野和让孩子们放飞梦想的能力。

在讲学中,钱教授特别提到乡土课程资源的的开发,很多学生甚至还有很多教师都认为,除了唯一的课本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的教学资源可以利用了,其实不然,就是我们学校中也有很

多的教学资源:各种建设设施,人文资源,各种活动其实都是校内丰富的课程资源。校内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校外也有很多的课程资源。每一道山川,每一片田野,每一幢房屋,每一棵树木,都可以作为课程教学资源进入我们的视野,从而为我们美术教学服务。

钱教授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浙江农村的教学案例,这是一节典型的地方资源的美术课,老师以稻草、竹子等为主的自然材料作为开发对象,开展美术教学。在美术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将这部分资源引进课堂,赋予艺术加工创造,变废为宝。学生在美术老师的指导下对稻草的利用价值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尝试,同学们认真观察、积极想像,将手中的普通稻草,因势象形,通过简单的修剪、切割、组合,制作出一件件或夸张或写意的美术工艺作品。如惟妙惟肖的的稻草人、别致的亭子、精美的自行车、质朴的草鞋等精美作品,令人叫绝。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教学效果。同学们在创作过程中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同学们对美术课发生了极大的兴趣,教学效果十分显著。从整体上看,本课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设计还是组织形式都体现了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课堂开放而富有活力。应该说,这是一堂学生感兴趣的美术课,是一堂很有创意的美术课,让人感到耳目一新。这位老师放弃城市的生活,留守在农村,他的一句话让在座的每一位老师都为之动容:

“都走了,总得有人留下。”

最后,钱教授就今天所讲所授,和大家进行了交流,并对老师们的互动发言给予了高度的赞赏和肯定,指出我们的美术教师要充分结合本地教学资源多实践,美术教材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唯一的新课程资源。注重美术新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相连,使学生在地方资源的积极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家园的愿望与能力。

美术学院还特别邀请了教育部中小学美术课标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生导师王大根教授,热情洋溢、颇具个性色彩的王教授为我们倾情演绎了《视觉文化背景下的美术教学方法》,艺术地展现了新视觉背景下精彩丰富的教学过程,他采用了一线教师的最前沿的教学方法,向我们展示了视觉背景下美术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方法。应当建立一种“多元审美观”,即要求我们不仅仅关注美术馆、博物馆等正统的美术作品,还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标志、服饰、卡通、招贴以及环境装潢等各种视觉经验。如今,报刊、书籍中图片猛增、幅面加大;电视新闻、电视节目、电视连续剧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电话也变成能拍照、能上网的可视化手机。凡此种种,都足以说明我们已进入视觉文化时代。

在视觉文化时代,美术已成为一种特殊的、具有方法论意义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无需翻译的国际化语言,美术与语文、数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学习心得 王燕丽 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学习心得 王燕丽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10544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