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列表的方法进行雨水管道设计流量及水力计算,计算的具体结果见表2。先从管段的起始端开始,然后依次向下游进行。
1. 表2中第1项为需要计算的设计管段,应从上游向下游一次写出管段的编号,
在第2项,可从表1中获得,设计地面标高即13、14列由平面图估得,汇水面积即第3列根据水流方向计算得到。
2. 在计算中,假定管段中雨水流量均从管段的起点进入,将各管段的起点作为
设计断面。因此,各设计管段中雨水的设计流量按该管段的起点,即上游管段的终点的设计降雨历时进行计算的,也就是说,在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暴雨强度时,所采用的t2值是上游各管段内的雨水流行时间之和 t2。 t2的求得需要根据上一条管段的水力计算后,确定了流速才能确定。例如,设计管段的1—2是起始管段,故t2为0,将此值列入表中第4项。设计管段的2—3的 t2确定却是需要等1—2的设计流速确定,求出其运行时间,才能计算得出。
3. 该居民区的平均径流系数 av在前面已经计算得出为0.6
4. 求单位面积的径流量,在前面,本设计的单位面积的径流量也已经计算得出。
q0 q
2004(27 2t2)
0.86
从而确定了暴雨强度公式,t2需要根据管段流量确定,当进行水力计算后,即可确定流速,t2才能确定。
5. 用各设计管段的单位面积径流量乘以该管段的汇水面积的该管段的设计流
量,例如,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Q q0 F1 2 117.74 4.93 580.46L/s,依次将计算值列入表2中第7项。
6. 根据求得各设计管段的设计流量,参考地面坡度,查满流水力计算图,确定
出管段的设计管径、坡度和流速。在查水力计算图或者水力计算表时,Q、V、I、D这四个水力因素可以相互适当调整,使计算结果既符合设计数据的规定,又经济合理。
由于该街区的地面坡度不是很大,为不使管道埋深过大,管道坡度宜取最小值,但所取的最小坡度应能使管内水流速度不小于设计流速。例如管段1—2的设计流量为580.46L/s,按照其最小设计坡度,可调整其管段的实际输水能力为585.44 L/s,同时相应的管径、流速都有扩大。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雨水部分的设计说明及设计计算(1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