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记录培训时间:2012 年 05 月 06 日 主讲人:刘虎 培训对象:全院职工 培训主题:专业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培训内容: 培训地点:综合楼会议室
操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1 ?除急症及特殊情况外,操作应安排在适当时间进行,医师应事先 开出医嘱,以便准备必要的用物及配备助手(医师或护士)。 2 ?操作者及助手,必须熟悉患者的具体情况,明确操作目的,掌握 操作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对该项操作生疏或初次进行者,应有上 级医师在场指导。? 3 ?操作前必须认真核对医嘱与患者床位、姓名、操作种类、部位。 4 ?向患者说明操作目的、意义,以消除思想顾虑。有明显危险或新 开展的操作,应事先向家属或单位负责人说明,以取得合作。精神紧 张患者或儿童患者,必要时,可给予小剂量镇静药。? 5 ?某些操作应预先选择适当部位(如胸腔穿刺术等), 必要时可用 1% 甲紫做标记,并做好发生意外时的抢救准备工作。操作前术者应戴好 口罩。? 6 ?清洁盘的准备: 搪瓷盘一只, 内盛 20%碘酊及 75%乙醇各一小瓶(约 10—20ml,敷料罐一只(内盛小纱布、棉球)、短镊一把(浸于 0 ? 1% 苯扎溴铵即新洁尔灭及 0 ? 5%亚硝酸钠溶液瓶内)弯盘一只,胶布、 棉签一包,必要时另加治疗巾及橡皮巾各一条,无菌手套一副,酒精
灯、火柴。? 操作要求 1 ?患者体位:助手应根据操作目的、要求及患者的情况,安排适当 体位,既要方便操作,又要注意患者的舒适。操作中应固定好操作部 位,必要时适当约束患者,但不可强制或强迫患者,以防意外。? 2 ?常规皮肤消毒:(1)操作部位必要时先用肥皂水洗净,剃净毛发。 (2)用 2%碘酊以穿刺(或注射、 切开)点为中心, 由内向外作环形涂擦, 待完全干后,用 75%乙醇以同样方式拭去碘酊,即可开始操作,消毒 面积按操作要求决定,消毒后如有污染,应依上法重新消毒。? 3 ?某些操作必须戴无菌手套,铺盖无菌洞巾或治疗巾,以保证操作 部位不受污染。洞巾规格,可因操作种类及要求不同而异,操作时应 注意无菌洞巾的固定。? 4 ?需局部麻醉时,用 2—10ml 注射器接 5 号或 6 号针头,根据手术 种类及方法之不同,抽吸一定量的 1—2%普鲁卡因,先在穿刺(或切 口)中心点皮内注射 0 ? 2ml 形成小丘,然后将针头由小丘中央垂直 刺透皮肤,边刺入边注射(应先抽吸,无回血者方可注射,直达预定 深度为止,麻醉范围,依手术种类与要求决定。拔出针头后,应用手 按压 1—2min 后即可开始进行操作。? 5 ?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面色、表情、脉搏、呼吸等,有不良反应 时应停止操作,并予以
相应处理。? 6 ?操作后常规敷裹:操作后于穿刺点或切口缝合处用无菌棉球或碘 酊棉球压迫片刻,然后以无菌纱布敷盖,用胶布固定。?
操作后处理? 1 ?操作后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卧床时间、体位及特殊处理,可根据 病情及具体操作规程决定, 如腹腔穿刺及肝穿后应以腹带包扎, 腰穿 后宜免枕平卧或俯卧等。? 2 ?清理器械用品,整理患者病床或治疗室。? 3 ?操作后应做好必要的交班,书写病程记录及护理交班报告,并应 注意观察及处理可能发生的反应与并发症。。
二、一般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胸腔穿刺术? 1 ?目的? 常用于检查积液的性质、给药、抽脓,或为了减轻积液所致的压迫症 状和预防胸膜粘连。? 2 ?适应症? (一)抽液帮助临床诊断,以明确病因。? (二)放液:? 1)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积液过久不吸收或发热持续不退者;? 2)肺炎后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 3)外伤性血气胸。? (三)胸腔内注入药物。? 3 ?操作方法? (一)对精神紧张的病员,在胸穿前半小时给小量镇静剂或可待因 0
? 03g,嘱患者术中避免咳嗽和转动。 (二)嘱病员反坐在靠背椅上,面朝椅背,双手平放在椅背上缘,头伏 于前臂上。病重不能起床者,取半坐半卧位,可行侧胸穿刺。? (三)可选择胸部叩诊最实的部位为穿刺点。如有大量积液,可任选肩 胛骨下第七至第九肋之间隙、腋中线第六或第七肋间隙、腋前线第五 肋间隙。包裹性积液可结合 X 线或超声波检查决定。? (四)以 2%碘酊和 70%酒精消毒穿刺部位皮肤后, 术者须戴口罩及无菌 手套,盖上消毒洞巾,然后在穿刺点肋间的下肋骨上缘注入适量的 1%普鲁卡因溶液,深达胸膜。? (五)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住穿刺点皮肤, 将针尾套上有橡皮管和附有 钳子的穿刺针沿肋骨上缘慢慢刺入, 待觉得胸膜壁层被穿过,针头抵 抗感消失后,取注射器接于像皮管,除去钳子,抽吸胸腔内积液,盛 在消毒量杯中,以便记录和化验。? (六)放液毕,拔出穿刺针,盖以无菌纱布,用胶布固定。? 4 ?注意事项? (一)放液不要过多、过速,一般第一次不要超过 600ml,以后每次不 要超过 1000ml,诊断性抽液 50—100ml 即够。? (二)穿刺和抽液时,应随时防止空气进入胸腔。? (三)术中不断观察病员,如发现头晕、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 感和剧烈疼痛、昏倒等胸膜过敏现象,或连续咳嗽、吐泡沫状痰等抽 液过多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放液,并注射 1∶1000 肾上腺素 0.3— 0.5ml。?
人工呼吸术? 1 ?目的? 人工呼吸术是在病人呼吸受到抑制或停止, 心脏仍在跳动或停止时的 急救措施。此时以借助外力
来推动隔肌或胸廓的呼吸运动,使肺中的 气体得以有节律的进入和排出,以便给予足够的氧气并排出二氧化 碳,进而为自主呼吸的恢复创造条件,力争挽救生命。? 2 ?适应症? (一)溺水或电击后呼吸停止。? (二)药物中毒,如吗啡及巴比妥类中毒。? (三)外伤性呼吸停止,如颈椎骨折脱位,压迫脊髓者。? (四)呼吸肌麻痹,如急性感染多发性神经炎、脊髓灰质炎,严重的周 期性麻痹等。? (五)颅内压增高,发生小脑扁桃体疝或晚期颞叶钩回疝有呼吸停止 者。? (六)麻醉期中麻醉过深,抑制呼吸中枢,或手术刺激强烈,发生反射 性呼吸暂停,或使用肌肉松弛药后。? 3 ?方法? 人工呼吸的方法甚多,但以口对口呼吸及人工加压呼吸效果最好。故 在呼吸停止、尤其是循环骤停的抢救中,应首先选用。? 术前措施:施术前应迅速检查,消除患者口腔内之异物、粘液及呕吐 物等,以保持气道畅通。?
(一)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此法简单、易行、有效。它不仅能迅速提高 肺泡内气压,提供较多的潮气量(每次约 500—1000ml),而且还可以 根据术者的感觉,识别通气情况及呼吸道有无阻塞。同时,该法还便 于人工呼吸术及心脏按压术的同时进行。? 1)操作步骤:? (1)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并尽量使其头部后仰。? (2)用托下颌的拇指翻开病人的口唇使其张开,以利吹气。? (3)于病人嘴上盖一纱布或手绢(或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的鼻孔以 免漏气。? (4)术者深吸一口气后,将口紧贴病人的口吹气,直至其上胸部升起 为止。? (5)吹气停止后,术者头稍向侧转,并松开捏病人鼻孔的手。由于胸 廓及肺弹性回缩作用,自然出现呼吸动作,病人肺内的气体则自行排 出。? (6)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每分钟吹气 14—20 次。? 2)注意事项:? (1)术中应注意患者之呼吸道通畅与否。? (2)人工呼吸的频率,对儿童婴儿患者可酌情增加。? (3)吹气的压力应均匀,吹气量不可过多,以 500—1000ml 为妥。用 力不可过猛过大,否则气体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气道的阻力,影 响有效通气量;或者因压力过大,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以及将气吹 入胃内发生胃胀气。?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初中教育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记录 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