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
行可以按1美元兑7.8港元的兑换率向其拆借港元,但是这些银行亦难以频繁地大规模地通过流动性调整便利(Liquidity Adjustment Facility)向金管局拆借港元,以避免被金管局罚息警告。或者是通过银行间的同业拆借市场借入港元,但是面对金融危机的时候,部分持有多余港元的银行在货币市场港元紧缺和市场走向不明确的情况下不愿意在银行间的拆借市场贷放港元。因此,对于其他非发钞银行来说,同业拆借市场近于瘫痪,整个金融系统将难以运转,股市亦将面临大跌风险。
1997年10月下旬,市场上又见大手沽空港元期货,港元远期汇率风险溢价急升,从而推动银行间同业折借利率上升。为了重挫炒汇投机者,金管局抽紧银根,当日同业拆借利率一度曾飚升至300%(按年率折算)。高息尽管增加了炒汇投机者的成本,但是亦重创股市。联交所市场沽盘如潮,几天内恒生指数狂泻4000多点,更在10月28日创下日跌1400多点、跌幅13.7%的纪录。过了10月,对冲基金主要注意力转向拉丁美洲和韩国,香港股市出现了一段令人意外的平静期。但是联汇制的缺陷在8月及10月的两波冲击中暴露无遗,风暴已经来临。
六、香港特区政府的港币保卫战
老虎基金是世界最著名的宏观对冲基金之一,与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可谓并驾齐驱。老虎基金的创办人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是华尔街的风云人物。他出生于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从北卡罗莱纳大学商业院毕业后,在Kidder Peabody证券公司工作达20年之久。1980年5月罗伯逊创办老虎基金,专注于“全球性投资”。在度过10年的蛰伏期后,80年代末90年代初,老虎基金开始创下惊人业绩——罗伯逊准确地预测到柏林墙倒塌后德国股市将进入牛市,因而沽空泡沫达到顶点的日本股市(沽空指先借入股票,然后沽售,当股价下跌到一定水平再购回,赚取其中差价),同时进入德国股市。1992年后,他又预见到全球债券市场的灾难。随着这些预测一一实现,老虎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在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增大,从1980年起家时的800万美元,迅速发展到1991年的10亿美元、1996年的70亿美元,直到1998年鼎盛时期的200亿美元。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案例:东南亚金融危机与香港金融保卫战(4)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