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蟹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1-06-03 本文由哽喉的话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蟹类生态学研究进展

世界现存蟹类约6000 种,大多可供食用。蟹类养殖业和捕捞业在世界渔业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因此,研究蟹类生态学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综述了近15年来国内外蟹类生态学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入研究我国蟹类生态学和经济蟹类的增养殖技术提供借鉴。

1 生态因子对蟹类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各种生态因子,如盐度、温度、溶氧、污染物质、病害、捕食、动植物种类和数量、气候以及捕捞等对蟹类的繁殖力、生长和存活都有影响。在美国Chesapeake海湾,蓝蟹从卵到成蟹总死亡率估计为99.9973%-99.9996%。可见,研究生态因子对蟹类生长与存活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1 非生物因子

所有种类都有其生存的温度和盐度范围,超过此范围,生存就受到影响。Minagawa研究了温度对红蛙蟹存活率、摄食与幼体发育的影响,蚤状幼体分别养在5个温度水平下(17-33℃)。结果表明,温度越低,幼体存活率越低。蜕壳亦明显地依赖温度,在较低温度下,蜕壳间期呈指数延长。在整个蚤状幼体时期,生长和形态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5-29℃。对于I-V期的蚤状幼体,温度较高摄食量较大;对VII期蚤状幼体,25℃时摄食量最大。

河蟹胚胎发育速度明显受温度影响,如,在23-25℃只需20d左右,幼体即能孵化出膜;在10-18℃则需1-2个月幼体才能孵出。河蟹幼体在向淡水生境迁移的过程中,盐度的变化幅度依不同的发育期而不同,如对II-III期蚤状幼体盐度日降幅应小于1‰,对IV-V期蚤状幼体不宜大于2‰-3‰,对1-2龄的大眼幼体不宜大于5‰。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蟹类生态学研究进展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蟹类生态学研究进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wenku/121197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8-2022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