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16.保虫宿主:某些蠕虫的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
17.转续宿主: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转续宿主。
18.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繁殖及宿主转换的整个过程。包括寄生虫在外界发育,其感染阶段侵入宿主体内并移行到寄生部位,继续发育,繁殖直至排出体外等过程。
19.感染阶段:寄生虫的生活史较为复杂,它包括若干发育阶段,其中在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称感染期或者称感染阶段。
20.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又称带虫者(carrier),故隐性感染仍具有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
21.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大多数寄生虫病的特点之一。通常人体感染寄生虫较轻,少量多次感染,在临床出现一些症状后,不经治疗可逐步转变成慢性持续性感染,并可在人体内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22.显性感染:病原体的感染使宿主机体出现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为显性感染。由于不同人的免疫力及病原体的毒力、种和型等的差异,其损伤宿主的程度不同,临床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23.幼虫移行症:是指一些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人或动物)不能发育为成虫,这些幼虫可在体内长期移行,造成局部或全身性病变,称幼虫移行症。根据各种寄生幼虫侵入部位及症状不同,幼虫移行症可分为两个类型:即皮肤幼虫移行症和内脏幼虫移行症。
24.带虫免疫:人体感染寄生虫后,可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但对其体内原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而维持在一个低水平,并对同种寄生虫再感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此种免疫状态称带虫免疫。临床表现为不完全免疫,大多数寄生虫感染后多表现为这种非消除性免疫状态。
25.伴随免疫:宿主感染蠕虫后对再感染产生不同程度的抵抗力,这种免疫力能作用于再次感染的幼虫或童虫,而对初次感染的成虫无杀伤作用,这种不完全非消除性免疫称伴随免疫。
26.先天性免疫:也称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类等宿主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 的天然防御能力。受遗传控制,有相对稳定性,对病原体的抵抗作用广泛,没有特异性。 27.消除性免疫:是指宿主能消除体内的寄生虫,临床症状消失,并对再感染有长期特 异性免疫力。但这是抗寄生虫感染免疫的一种少见现象。
28.免疫逃避:有些寄生虫在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过程中,能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并能在宿主体内存活和增殖,称为寄生虫的免疫逃避。免疫逃避的机制主要有:抗原性改变(抗原变异、分子模拟与伪装、表膜脱落与更新),组织学隔离和抑制或直接破坏宿主的免疫应答。
29.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没有临床症状与体征,但可排出病原,成为传染源。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工程科技寄生虫复习资料(2)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