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国际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______ _ ______。
8.HSK的全称是。
9.许多外语学习者在其外语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出现止步不前的情况,这种现象被称为现象。
10.按照测试目的,语言测试分为水平测试、、诊断测试和潜能测试等。
五、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
2.兴趣对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的兴趣品质是兴趣效能。
3.表情动作与语言不同,它不是人际交往的工具。
4.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知识、社会要求与条件、学生这三个方面。
5.教育目的就是培养目标。
6.教学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难免偏颇,因此它不是一项科学的评价手段。
7.语言要素教学中的所谓“语言要素”指的是语素、词、句子。
8.美国语言教育家克拉申(Krashen)对第二语言习得提出了一系列假说,其中最著名的有监控假说和普通语法假说等。
9.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差别在于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同。
10.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这种现象通常称为语言的迁移。
六、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时间和地点的事件或特定的情景为内容的记忆是。
A.词汇记忆 B.语义记忆 C.情景记忆 D.抽象记忆2.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
A.气质 B.思维 C.情感 D.感觉
3.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认识过程的是。
A.情绪 B.性格 C.记忆 D.兴趣
4.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中,。
6 / 11
搜索“diyifanwen.net”或“第一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第一范文网,提供最新IT计算机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7)全文阅读和word下载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