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5分大题规范练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5 15:34: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25分大题规范练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铁路发展历程 时间 1761年 1782年 1803年 年1829 1857年 年1863 年 1883 年 1890 年1925 1964年 年1981 成就 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 英国人瓦特发明能转动轮子的蒸汽机 英国人特爱维狄制成蒸汽机车 公里的最新纪录)发明的火箭号机车创下47罗伯特(史蒂芬孙侄子 英国首先使用了钢轨 世界第一条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柏林商品交易会首次展出电气火车 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 第一辆柴油机车在加拿大使用 163公里子弹列车开始在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的铁路上运行,平均时速 法国的高速火车刷新了客运火车的最高时速世界纪录,里昂到库尔塔兰,时速达 公里515到 ——摘编自中东铁路纪念馆馆藏资料 中国铁路发展历程材料二 时间 1876年 成就 从天后宫北到江湾段通车月3日,淞沪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1876年7 营业,引起轰动 1881年 1909年 1956年 2006年

——摘编自宓汝成《中国铁路发展史》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2017年,中国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快、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高速铁路网络,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这不仅改善了国内交通,而且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大动脉,从中国杭州、义乌等地出发的中欧班列 可以抵达荷兰、德国、西班牙等国。.

唐胥铁路开工建设,长9.3公里,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 京张铁路建成。由詹天佑设计并负责建造 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出中国首台“和平”号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 青藏铁路通车

——摘编自《中国高铁缔造强国复兴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世界铁路发展的特点及作用。(1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中国铁路发展的原因。(12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第一条铁路在英国巴兹铺设”“第一条电气化地下铁路在伦敦通车”等可知英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根据材料一“平均时速163公里”“1981年,里昂到库尔塔兰,时速达到515公里”可知运行速度不断提高;根据材料一“第一辆柴油机车在加拿大使用”“子弹列车开始在日本东京与大阪之间的铁路上运行”可知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并结合所学从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以及科技进步推动铁路发展得出其他答案。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以及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等角度回答。第(2)问,根据材料二“淞沪铁路由英资怡和洋行投资兴建”可知是列强侵华的产物;根据材料二“唐胥铁路开工建设,有利于当时开平煤矿的煤运”可知是洋务运动的推动;根据材料二“1956年,大连机车车辆厂试制出中国首台‘和平'号大功率干线货运机车”可知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以及一五计划实施;根据材料三“20世纪90年代,中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改革开放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科技自主创新的推动等角度回答。

答案:(1)特点:英国长期处于领先地位;运行速度不断提高;从英国扩展到其他国家;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科技进步推动铁路发展。作用: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加速了工业化进程;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2)原因:列强侵华的产物;洋务运动的推动;新中国建立,实现民族独立;一五计划的实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科技自主创新的推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形成了行政城市层级体系,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愈能得到发展。城市管理亦是如此,如国家重京城,既设有复杂的管理机构,又颁布了大量法律进行管理。而在基层社会组织中,则是以民间法形式实施管理的。大体上包括行会法、慈善组织规则及城市街坊组织规则和习惯法。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而城市在经济上也严重依附乡村,城市统治者兼管乡村和城市,使得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也不存在西方中世纪那样完备的城市管理法。 ——摘编自郭雪飞《传统到近代: 中国城市管理理念的演变》

材料二 晚清时期,伴随着开埠通商,中国城市尤其是通商口岸城市经济发展,人口增加,传统的城市体制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和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戊戌变法时期,康有为主张开办警政管理城市,还设立了商务局等经济管理机构。清末新政时期,警察机构开始在城市广泛设立。中央成立了商部,制定了商法,近代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管理机构也开始建立,城市管理法律体系初步确立。张之洞、梁启超、张謇等在租界示范效应的影响下,积极推动.

地方自治。城市自治章程的颁布和实施,打破了原来城乡合治的管理体制。 ——摘编自周执前《国家与社会:清代城市管理 机构与法律制度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城市管理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晚清时期城市管理体制发生的变化并指出其推动因素。(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回答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城市的行政地位越高,城市也就愈能得到发展”并结合所学自秦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权力的不断集中可知,古代城市管理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根据材料一“城市没有独立的行政地位,城市基

层组织与农村的基层组织也大致相同”并结合所学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可知,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基础上,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根据材料一“城市是统治乡村的据点,并无自治地位”可知,城市缺乏自治传统;根据所学我国古代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是儒家思想可知,城市管理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由材料二所涉及戊戌变法,清末新政都受西方影响可知晚清城市管理受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 答案:(1)特点:中国城市管理遵循政治中心优先发展的理论;国家法律、法规和民间法并存;实施城乡合一的治理方式。

成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影响;农耕文明时代,城市工商业发展水平低;城市缺乏自治传统;儒家思想影响。

(2)变化:城市管理日益专业化;城市管理法律体系逐步建立;城市实行一定程度的自治。 因素:西方国家城市管理体制的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抵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需要;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董仲创立了天人感应的理论体系,宣扬天道的精神以阴阳来体现,阳主德而阴主刑,阳为主而阴为辅;主张“大德小刑”“德主刑辅”。当然,汉统治者从来不单纯依靠儒家维持自己的统治,汉宣帝教训他的儿子:“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唐初统治者认为以仁义治天下才能得到长治久安,反对专任刑罚制裁。唐朝法律以礼为准则,主张刑礼合一,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法律化,法律制度的儒家化。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用哲学化的形式取代落后的“天人合一”思想,主张“德礼”是本,“政刑”是用,在治理国家的时候,决不可以忽视“政刑”,甚而主张“以严为本,而以宽济之”,将封建统治思想发展到新的阶段。 ——摘编自戚怀洋《中国古代治国经验及启示》

材料二 言及中国近代融合中西文化思想的形成,郑观应在19世纪90年代前后著成的《盛世危言》中最早提出中国人要救亡图存而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融会中西之学,贯通中西之理”。这一主张将中学和西学放到了同等的地位,而且还要使两者“融会”“贯通”,这在相当程度上不同于那时占主导地位的中本西末、中体西用的观念。随之而起的康、梁维新派在治国思想方面要求融合中西的主张较之郑观应更为明确而具体,对融合中西更加重视。他们主张“采西人之意,行中国之法;采西人之法,行中国之意”,批判当时的中国“治中学者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认为“此两学……相互诟病,或水火不相入”,如此,不能养成改革所需的人才,“上师尧舜禹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的最终目标也难达成。毋庸讳言,以上19世纪90年代前后的融合中西文化的主张虽然极具生命并不断壮大,也因之带上了新的特色,但总体上看,其文化变革模式仍然是中体西用。 ——摘编自崔运武《论中国近代的融合中西文化思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治国思想融合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中西文化融合思想的背景,并简要评析这一思想。(13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汉初统治者汲取秦亡教训,采用了道、法结合的黄老思想。黄老之学主张清静无为,正好适应了当时的现实要求。但是,该思想不利于统治者的治理和中央集权制的巩固,因此,汉武帝最终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奉儒家思想为正统”得出多种思想的融合,以儒学为主导,顺应时代要求,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儒家思想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第(2)问第

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19世纪90年代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进行分析。政治上,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上,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思想上,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进行评析。积极方面,将中西文化同等对待,主张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是对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消极方面,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中体西用模式,进而难以引发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

答案:(1)特点:多种思想融合碰撞(或既有儒、法、道等诸子学说间的融合,也有与道、佛等宗教思想的融合);顺应时代需求(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儒学为主导,儒、法融合为主体;贯穿了统治者的理政意志。

原因:封建统治者为强化和巩固统治;儒家思想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儒家思想具有开放

和包容性。

(2)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前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剧;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日益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以“中体西用”思想为指导的洋务运动破产;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进一步传播。

评析:积极:将中西文化同等对待,主张实现二者的融会贯通,是对传统中体西用思想的突破,具有思想解放的作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主张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启了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消极:但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其未能从根本上超越中体西用模式,进而难以引发近代中国社会的剧变。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体育历史悠久,发展到宋代的时候达到了高峰。主要有田径、球类、射箭、摔跤、举重、游泳、马术、武术、荡秋千、放风筝、拔河、龙舟竞渡、登山与踢毽等运动。宋代体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首先,宋代的体育开始商业化发展,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其次,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再次,宋代体育出现总结性的专著,如出现相扑专著《角力记》、捶丸专著《丸经》等。第四,宋代体育对身体对抗性不再热衷,而注重技巧化、观赏性。第五,宋代体育发展开始日渐规范化、制度化,如国家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马球运动,社会出现专门体育社团来整顿行规、规范比赛。 —— 摘编自张利华《宋代体育研究》

材料二 英国有现代体育发源国的美誉。足球、拳击、橄榄球、高尔夫球、保龄球和部分水上项目基本上都起源于英国贵族们热衷的“户外运动”。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期间,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转变为理性的休闲运动;由单纯的娱乐运动发展到职业化商业化态势;由城乡同一的体育活动状态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的具备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现代体育首先诞生于英国,其主因是英国首先自发成为具有现代特征的国家。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共同塑造了英国现代社会,城市文明最终形成。城市文明赋予体育运动一系列现代特征。

——摘编自任明慧《英国现代体育的起源》

材料三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体育的时代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12分)

(8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是如何促进英国体育走向现代化的。(2).

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现实意义。(5分)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概括得出。第二小问,由材料一“宋代的体育开始商业化发展,体育器材等作为商品进行大批量生产”并结合所学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得出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由材料一“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得出市民阶层的兴起;由材料一“注重技巧化”并结合所学宋代科技的发展得出科技先进;结合所学宋代政治文化环境得出社会氛围相对宽松。第(2)问由材料二“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得出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由材料二“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转变为理性的休闲运动”并结合所学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得出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大区域间体育竞技的开展成为可能,也有利于大型体育运动的举办;由材料二“由城乡同一的体育活动状态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的具备有组织、有规则、商业化、职业化特征的现代体育运动”得出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城市的形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盛行奠定基础;由材料二“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共同塑造了英国现代社会,城市文明最终形成”得出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发展,有利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改进。第(3)问由材料一“宋代体育注重服务普通民众,开始走入民间为广大人民服务”、材料二“英国体育运动由野蛮残忍的混乱状态转变为理性的休闲运动;由单纯的娱乐运动发展到职业化商业化态势”、材料三“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得出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丰富人们日常社会生活;由材料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工程,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得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答案:(1)特征:商业化;平民化;重视经验总结;注重技巧性和观赏性;规范化和制度化。原因:封建经济发展;工商业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科技先进;社会氛围相对宽松。 (2)①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为人们参加体育运动提供了物质条件;②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大区域间体育竞技的开展成为可能,也有利于大型体育运动的举办;③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城市的形成为大型体育赛事的盛行奠定基础;④工业革命促进了科技发展,有利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体育器材的改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意义:提高国民身体素质;增强人们强身健体的意识;丰富人们日常社会生活;促进 经济发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通史版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25分大题规范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1hh1nt395nd0e7n2yj9vfqx3d4pq015zk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