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的顶层经验最抽象,易获得概念,便于应用。它阐释的是经验抽象程度的关系,符合人们认识事物有具体到抽象,有感性到理性,由个别到一般的认识规律。因此,他不仅是视听教育理论的基础,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这一。
(2)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理论。它是指人类怎样学习的理论,旨在阐明学习如何发生、有哪些规律、是什么样的过程、如何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并揭示学习过程、依据心理、生理机制和规律而形成的理论,它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方法、目的都是依据学习理论确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各种课件的编制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依据学习理论,遵循学习规律。主要分为两大派:一派是各种行为——联想主义的学习理论;另一派是各种认知论的学习理论。
(3)传播理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也是一种传播活动。具体说教育是按照确定的教育目标,采用相应的教育内容,通过教育媒体,传递给教育对象。它与大众传播有许多共同之处,两者关系密切,因此,我们把传播理论也作为本课题的理论基础。如:拉斯威尔的“五W论”。香农的“反馈原理”。韦斯特莱的“控制论”模式。
五、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与具体化)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了解我校全体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的掌握与运用现状,积极探索提高他们多媒体教育技术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具体研究目标为:通过对全校一线教师有关多媒体技术的培训,使全校教师或大部分教师:
(1)学会制作常用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如PPT演示,Authorwear,Flash等。
(2)学会电子讲台上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如计算机,投影仪,实物投影展台等的正确使用和各设备间的转换。
(3)学会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多媒体教育技术环境下小学学科教学新型教学模式 。 (4)学会降低多媒体设备的损耗以及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提高设备性能,更好的为日常教学服务。
六、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本校一线教师多媒体教育技术及课件制作掌握情况的研究。
对本校教师进行多媒体教育技术(电子讲台上多媒体设备的正确使用)及课件(PPT演示、authorwar、Flash)制作培训的研究。
恰当使用多媒体设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 多媒体教育技术环境下中学学科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降低多媒体设备的损耗以及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提高设备性能,更好的为日常教学服务的研究。
七、研究过程设计(阶段时间划分、阶段达成目标、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阶段负责人) 研究过程:
1、2013年9月(准备阶段) 负责人:庄安
(1) 收集相关资料、组织研究人员、研究讨论本课题方案的设计、论证。
(2) 调查了解本校全体一线教师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制作掌握情况,写出调查报告。
2、2013年10月——2014年6月(实施阶段) 负责人:庄安
课题组深入开展研究活动,具体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3年10月——2014年1月 负责人:林凌韬
根据准备阶段的调查报告,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聘请相关教师或专家进行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制作培训。 第二阶段:2014年2月——2014年6月 负责人:严小莺。
积累素材,制作课件,逐步建立数字资源库。使课件共享化,信息化,系统化。
多媒体设备及课件在常规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及提高课堂
教学效率的研究。
基于多媒体教育技术环境下中学学科教学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会降低多媒体设备的损耗以及多媒体设备的维护,提高设备性能,更好的为日常教学服务。 3、2014年7月(总结阶段)
总结研究成果,反思研究过程,撰写结题报告。 八、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
1、调查法:
为了了解本校一线教师对多媒体设备掌握情况和课件制作掌握情况,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研究(培训)计划。采取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2、行动研究法:
对于较大规模的教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课件制作的培训采用行动研究法:鼓励广大教师边培训,边实践,边修改,边评价,边总结。
3、经验总结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所产生的新的教育现象或结果,挖掘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