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3
5
杜甫诗三首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鉴赏:本诗一起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 “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悲凉的气氛,这就是“月夜”的背景。
颔联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
颈联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
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当更难得知。含蓄蕴藉,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限时15分钟)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万壑(hè) 朔(sù)漠 ..
青冢(zhǒng) 环珮(pèi) ..B.渚(zhǔ )清 潦(liáo)倒 ..
萧(xiāo)条 霜鬓(bìng) ..C.省(xǐng)识 单(chán)于 ..
荆(jīng)门 凋(diāo)零 ..D.千载(zài) 玉露(lù) ..
塞(sài)上 暮砧(zhēn) ..
解析:A项,朔shuò;B项,鬓bìn;D项,载zǎi。 答案:C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B.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C.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