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附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9 11:41:33 本文由薄荷梦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附答案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

A、沁(qìn)园春 草茸茸(róng) 栖(xī)息 B、披蓑(shuāi)戴笠 耸(sǒng)立 寂寞(mò)

C、襁(qiáng)褓 留滞(zhì) 闪烁(shuò) D、成吉思汗(hàn) 禁锢(gù) 颤(chàn)抖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能结合语境解释的一项是( )(2分) A、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能够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去看牧场就要抽发忍冬的新苗。(能够忍受冬寒)

C、用这些成语打击敌人,讽刺社会上的不良现象,鞭笞那些行为不轨的人,是有力的武器。(用鞭子或板子打)

D、她不是不想去救球,可她实在太累了,即使站起来,也追不上那刁钻的来球。(形容来球变化莫测,难以捉摸)

3、下列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2分) A、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小溪渐渐喑哑歌不成调子。

D、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4、“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欲与天公/试比高 B、欲/与/天公/试比高 C、欲/与天公/试比高 D、欲与/天公/试比/高 5、下列关于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雪》是一首词,“沁园春”是词牌名,它直接决定着词所写作的具体内容和采用的曲调。

B、《雨说》的作者是台湾诗人郑愁予,诗人笔下的雨,被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她是温柔亲切的爱的使者。

C、《星星变奏曲》一诗中,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D、《蝈蝈与蛐蛐》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作品,诗人通过歌咏两种极为平常的昆虫的叫声,发出了“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的感叹。 6、下列作家、作品、出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毛泽东——《沁园春雪》——《毛泽东诗词集》 B、郑愁予——《雨说》——《郑愁予诗的自选I》 C、江河——《星星变奏曲》——《上海文学》 D、济慈——《夜》——《世界流派诗选》

7、下列句子中关联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2分)

A、人的一生难免要遭受挫折,所以遭受了挫折就灰心丧气,那他就很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B、因为非典型肺炎来势凶猛,极易传染,所以医务工作者临危不惧,忘我地工作在“抗非典”的第一线。

C、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既然不能拥有适合的书房,宁静的夜晚,也会始终保持着一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D、我们学习,不仅要接受前人创造出来的知识,更要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8、在下列语段的空白处,应补上的句子是 ( ) (2分)

六月,并不是好的时候,没有春光,没有雪,没有秋意。那几天有的是满湖烟雨,山光水色俱是一片迷蒙。西湖,仿佛半睡半醒。空气中,弥散着经了雨的栀子花的甜香,使我记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白居易的诗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B、苏东坡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C、林升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D、杜牧的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9、对艾青《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你住在哪里?/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请给我以火!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热量,憧憬着光明灿烂前景的到来。

10、阅读下面唐代李益的诗《汴河曲》,对这首诗有四种不同的理解,正确的是( ) (2分)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煞人。

A、这是一首别离诗,古人临别折柳相送,因此写杨柳暗寓离别,诗中以春光无限美反衬别离之情难堪。

B、这是一首怀古诗,以春光无限、隋堤柳色依旧与隋宫成土、豪华不再形成对比,抒写兴亡之感,暗寓殷鉴不远之意。

C、这是一首写景诗,写春光中的隋堤柳色,但美景无法消去诗人内心的哀愁,相反却使它格外强烈起来。

D、这是一首宦游诗,“行人”即在外做官谋生的作者。诗歌写眼前大好春光,抒发思念故乡的感情。 二、填空题 (10分)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①《沁园春·雪》中写景与议论之间过渡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②《雨说》中表明“雨”的来意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唐代诗人杜甫描写春雨的名句是

12、请根据你对“微笑”的理解,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再写两句,要求句式相同,

语意连贯(2分)

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一杯浓浓的咖啡, ,微笑是一曲动人的音乐。微笑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馨。

13、请写出分别含“雪”“雨”“星”“月”“风”的诗句各一句。(5分) (1)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0分) (一)沁园春·雪 (16分)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4、“沁园春”是这首词的_____,“雪”是_____。(2分) 15、 “风骚”原指《 》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 》。上阕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下阕则主要是( )。(2分)

16、“山舞银蛇,原驰蜡象”采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的节奏是( )(2分)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18、“望”和“惜”各贯穿到词中的哪一句?( )(2分) A、长城内外 秦皇汉武 B、原驰蜡象 成吉思汗

C、大河上下 唐宗宋祖 D、欲与天公誓比高 只识弯弓射大雕 19、表现全词主旨的一项是( )(2分)

A、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B、江山如此多娇

C、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0、你怎样理解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评价?(3分)

答:

(二)《雨说》节选(13分)

①第一样事儿,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 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

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 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②第二样事,我还是要教你们勇敢地笑/ 那旗子见了我笑的哗啦啦地响 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 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③雨说,我来了,我来了就不再回去/ 当你们自由地笑了,我就快乐地安息

有一天,你们吃着苹果擦着嘴/ 要记着,你们嘴里的那份甜呀,就是我祝福的心意

21、第②段诗人借柳条儿、石狮子、小燕子这些自然界的精灵,抓住它们生动的一刹那,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2、“笑”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分)

答: 。

23、第②、③节寄予了作者对儿童怎样的希望?(3分)

答: 。

24、联系整首诗来看,其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雨”给人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

答:

(三)雷锋之歌 (节选)(11分)

假如现在啊/我还不曾/不曾在人世上出生, 假如让我啊/再一次开始/开始我生命的航程

在这广大的世界上呵/哪里是我/最迷恋的地方? 哪条道路啊/能引我走上/最壮丽的人生?

面对整个世界,/我在注视;/从过去,到未来, 我在倾听……/八万里/风云变幻的天空啊 今日是/几处阴?/几处晴? 亿万人/脚步纷纷的道路上 此刻啊/谁向西?/谁向东?

哪里的土地上/青山不老,/红旗不倒,/大树长青?

哪里的母亲/能给我/纯洁的血液,/坚强的四肢,/明亮的眼睛?

25、诗歌是讲究押韵的,请写出本诗押韵的字,依次是:_____________(2分)

26、对诗歌中比较重要的词语,朗读时往往要读得重些。朗读从“面对整个世界”到“谁向西?谁向东”,在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下面点上着重号。(3分)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检测题附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d8w94lja9d31q9p63i6j6mw9sjow00do2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