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6 11:56:26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我作为一名在一线的小学体育教师,对于“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还是身有体会的:在体育课教学中,只有运动负荷保持适宜,才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过小过大都不行。过大,又超出了学生身心所能承受的限度,对学生身体的健康造成伤害。过小,则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因此,合理地安排和调节学生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是对教师体育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还是评价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锻炼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体育教学中要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有效地发展学生的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上体育课就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负荷。那么什么是“运动负荷”?所谓运动负荷,就是人体在运动活动中所承受的生理刺激。按其对人体产生刺激的性质,我们又把运动负荷相应地分为负荷强度和负荷量两方面。这种划分的意义在于:一方面便于我们了解、认识并研究运动负荷,而更重要的是便于安排和调节运动负荷。如何合理安排课的运动负荷,总的来说,应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

一、课前合理安排运动负荷

这就要求教师课前的备课要做到心中有教材,心中有学生。心中有教材,就是在安排教材内容时,应合理搭配不同性质、不

同强度、适宜数量的教材。如运动量大和运动量小的练习交替安排,再如强度较小的不同方式的走、立定跳远、投掷、简单的韵律舞蹈与强度较大的跑、跳跃、攀登等内容组合。心中有学生,就是应根据学生年龄、性别、身体发展、运动水平、体质强弱等方面安排运动负荷。

二、及时调节运动负荷

在课堂教学中最常用到的运动负荷检测方法就是询问法和观察法。据瑞典生理学家研究,当询问学生锻炼后的自我感受,学生回答“累极了、很累、有点累、还行、很轻松、非常轻松”时都有不同的心率,而这些心率和回答之间有着极明显的对应关系。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回答来判断学生承受运动负荷的情况。采用观察法则更加直接简便地知道学生的运动负荷情况,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脸色、表情、喘气、出汗量、反应速度等表现来判断所承受运动负荷的大小。比如,当学生承受较小的生理负荷时,额头微汗、脸色稍红;承受中等负荷时,面色绯红,脸部有汗下滴;承受过大的运动负荷时,面色发白,满头大汗,动作失控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对学生的脉搏进行测定加以分析(一般脉搏指数保持在100次/分以下为轻微运动负荷,120~140次/分为中等运动负荷,140~160次/分为较大运动负荷),来判断运动负荷是否适宜。可以通过改变练习的内容、重复次数、延长或

缩短练习时间、练习之间的间隔时间、练习的顺序和组合,改变课的组织教法等来对运动负荷进行合理的调节。

三、灵活运用教法

由于体育课是以直接的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因此,教师在教授学生体育课时应精讲多练,应使学生的练习密度在课的总密度中占最大的比例(一般学生在体育课中的练习密度在35%~55%较为适宜)。还应讲练结合。为了加大学生的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可多采用同时练习法、鱼贯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方法。还可增加学生练习的次数,扩大其活动范围,增加障碍物,提高练习难度。反之,如学生的运动负荷已较大,则应通过缩短其练习的时间和距离,变同时练习为分组轮流练习或相互观摩,改变练习的内容,缩小活动的范围,减少障碍物等手段来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

在各个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教师应尽量多地采用游戏的形式来组织体育课,但所选的体育游戏或游戏形式绝不仅是娱乐性的,而应是针对性强,为体育教学服务。由于低中年级学生对活动结果已变得十分关心,因此,在低中年级可多采用竞赛法,以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还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组织措施也是影响学生运动负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使一切组织措施都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任务。教师要充

分利用时间,合理组织和调动队伍,避免让学生过多排队等待和变换队形,竞赛性游戏应分组较多,以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和激发其参与意识,避免学生因等待时间太长而产生厌烦情绪和注意的分散。为了有效利用时间,应尽量避免采用让学生纯静止休息的方法,而应巧妙地把教师的讲解、示范、交代任务、评价、学生分组观摩等时间同时作为学生的休息时间。 四、充分利用场地、器械

事实上,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在体育场地上,有的学校还达不到正常标准,这就需要教师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提高场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组活动和分散活动。如器械不够,则可采用分组轮换型或循环练习型等形式,以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

此外,安排运动负荷时还应考虑季节和气温因素。在炎热的夏季,可适当降低学生的运动负荷;而在寒冷的冬季,则应适当增加学生的练习密度(但运动强度仍不应太高)和运动负荷。 以上调节策略,教师在具体运用时一定要结合每节体育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做到灵活机动,科学调节,以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搜索更多关于: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 的文档
浅谈对运动负荷的认识和把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hr98hj9j3gyk618jsm0fvam2gyzr007f5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