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认识”型问答题
设问方式:“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某一现象”等等
解题方法:是什么一一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
为什么一一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怎么办一一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典型题例:
材料一:我国教育投入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投入增长情况表: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向对我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颁奖。 从上述两则材料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答案:党和国家重视教育科技的发展;党和国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反映了党和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坚强决心。(说明了什么) 国家加大教育科技投入,奖励科技工作者,有利于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利于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形成爱科学、讲科学的社会风尚,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什么)
青少年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立志成才。(青少年怎么办)
二、“启示”型题目
设问方式:给我们什么启示
解题方法: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中先归纳出材料所反映的知识和道理,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解答对策:启示是从材料中正、反方面得到的经验、教训,而警示则侧重于从反方面行为中认识其危害并应吸取的教训,其语言表述多为“应该……”,有部分题目需要先回答出“材料反映了什么”,然后再在此基础上回答出怎样学习好的或摒弃坏的(针对材料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应怎么做?)
典型题例:
材料一: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是“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和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典范”。恭城县从推广沼气开始,逐步完善生态链条,创造了以养殖为重点,以沼气为纽带,以种植为龙头的“猪---沼---果”的“恭城模式”,走出了一条富裕路。 材料二:恭城县大岭山自然环境恶劣,山上都是石头,很荒凉。1991年,不向命运低头的大岭山村民开始在乱石荒山上浓度撬石坑种桃
树。邻村的人取笑他们说:“大岭山人穷疯了,连石缝也云撬。”可大家没有退缩,甚至大年三十还在山上苦干。如今,大岭山人在山上种下1200亩桃树,水果总产量达80多万公斤,2005年,全屯人均纯收入5900元。
请你运用学知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你的启示。
答案:(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
(4)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等。
三、“评析”型题目
设问方式:一般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观点或某一行为作评析。 解题方法:回答此类题目一般是先判断(对、错或不全面); 其次写出相应的依据(可以是一些法律规定,或教材的某些理论观点),再联系材料中的观点或行为进行分析; 最后针对错误的观点或行为写出正确的观点或行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