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期末复习指导(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22:54:0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期末复习指导

总体来说,以要点为纲,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有问题及时与辅导教师和市校责任教师网上互动沟通。各章节的重点、难点主重要有以下一些内容,基本覆盖考点,另外要关注课后作业,它是这些知识点的重要体现。

第一章 绪论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任务:阐明儿童心理的特征和各种心理过程的发展趋势;揭示儿童心理发展变化的机制。

3、关于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观点及其每个观点的含义。 4、关于关键期概念的正确理解和慎重使用。

5、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法和理论研究法两大类。

6、实证研究法是指研究者必须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后,从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来。

7、在心理学中通常把实验的研究者称为主试,把被研究者称为被试。

8、任何研究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取向,据此又把研究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类型。横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概念以及它们各自的优点和缺点,纵向和横向的研究取向可以具体体现为以下三种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每种方法的含义、分类和运用。理论研究法的价值。

第二章 儿童心理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遗传现象。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等。

2、遗传的作用。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前提。 3、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结构:大脑两半球的构造;大脑重量的增加,即6、7岁时儿童的脑重约1280克,已基本接近成人脑重的90%。12岁达1400克(即成人脑的平均重量)。

机能:新生儿不仅出现无条件反射,而且也能在一定的条件下形成条件反射;皮层抑制机能的发展;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

4、影响胎内环境的因素:母亲的生育年龄、母亲的营养、药物、辐射、孕妇的健康状况、RH因子、母亲的情绪和态度。

第三章 学前儿童心理过程

1、感觉和知觉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近40年来心理学对儿童知觉学习的研究有许多惊人的发现。

2、触觉的敏感性有助于推动婴儿对环境的反应。到一岁左右,婴儿的触觉、味觉和嗅觉能力已经和成人的相应能力大体相当。

3、视敏度就是视觉辨别的精细程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视力。颜色视觉方面的一个重要缺陷是色盲。

4、新生儿出生后就能听到声音,以后听觉敏感性不断提高。听觉偏好有助于婴儿发展 自己的情感、智力和社会性。复发性中耳炎是导致儿童听力损伤的普遍原因。尽力减少环境中的噪音,也是保护儿童听力的重要保障。

5、 通道知觉主要指视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动觉之间的联合。 6、 国心理学家范茨专门用视觉偏好的方法研究了婴儿对形状的辨别和偏好。研究发 现,婴儿对人脸图最感兴趣,着对他们的生命是有现实意义的。

7、 国心理学家吉布森设计的视崖装置用来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婴儿的深度知觉能 力与早期的运动经验有关,与婴儿爬行的经验有关。

8、 研究表明儿童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再前后,然后是左右。儿童左右概念

1

的发展是和儿童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相符合的。 9、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和形状恒常性。

10、传统的记忆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记忆的研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认知心理学对记忆的研究。

11、婴儿的记忆主要是再认。

12、在态度上,幼儿的记忆以无意识记为主,有意识记在不断发展。在方法上,幼儿较多运用机械识记,一旦运用意义识记,效果则好。

13、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再人都优于回忆。

14、自传体记忆:婴儿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具体事件的记忆叫自传体记忆。

15、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心理学家通常认为,儿童记忆恢复现象发生在识记以后的1~2天内。

16、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种: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

18、从思维发展的方式看,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

19、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这种思维的进行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也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如看到水就要玩水,看到别人玩球就要玩球。

直觉行动思维的特征:直观性与行动性;初步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思维的狭隘性 直觉行动思维的意义:一方面使儿童的动作得以协调,另一方面把客体从时间和空间上组织起来。

20、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以及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它是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具体性和形象性;开始认识事物的属性。 象逻辑思维是指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进行的思维。

21学前儿童晚期时,出现了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

22、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2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理论将儿童思维的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从11或12岁开始)。

24后皮亚杰时期人们对表征、概念、推理及问题解决方面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第四章 学前儿童的社会化

一、儿童的语言

1、儿童在出生前语言刺激已经开始对胎儿起作用。

2、学前儿童口语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口语表达能力以及语用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4岁以上儿童一般能够掌握本民族语言的全部语音。

在儿童语言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积极词汇,即既能理解又能使用的词;也有一些消极词汇,即或者对词义不十分理解,或者虽然有些理解但不能正确使用的词。

语法结构发展的趋势有:从浑浊—体到逐步分化;句子结构从简单到复杂;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完整;句子长度由短到长。

3、皮亚杰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 自我中心语言共分为三个范畴:重复、独白、双人或集体的独白。

社会化语言有以下四种:适应性告知;批评和嘲笑;命令、请求和威胁;问题与回答。 4、 于语言获得理论的三种学说。 二、儿童的亲子关系

1、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婴幼儿以依

2

恋行为(如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和跟随等)表达对依恋对象的依恋关系。

美国心理学家哈洛的母爱剥夺实验有力地说明了母爱对于儿童的不可替代性。

2、 思沃斯发现儿童有着四种不同的依恋模式:焦虑—回避型;安全型;焦虑—反抗 型;紊乱型。

3、 响依恋的因素:教养方式、儿童的气质特点、家庭的因素。

4、 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表现在:社会性方面;情感发展方面;认知发展方面。 三、儿童的同伴关系

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哈特普把这两种人家关系分别称为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

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水平关系比垂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更强烈、更持久。

2、同伴关系的功能: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提供感情支持的功能。

3、影响儿童同伴交往的因素:教养方式、身体吸引力、行为特征、认知能力、教师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因此,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儿童的影响。

四、儿童的社会行为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2、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有:环境因素、认知因素、移情、强化。

3、儿童的攻击性行为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工具性侵犯,一种是敌意性侵犯。 4、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家庭影响、玩具及电视、社会认知因素。

5、电视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电视媒体天生就有的,相反,这些负面效应是由于社会对媒体的使用不当,或者是家长本身的原因造成的。

6、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

皮亚杰通过自然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研究,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前道德阶段(0—2岁)、他律道德阶段(2—7岁)、自律道德阶段(7—12岁)。

柯尔伯格采用纵向法,提出了他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道德发展理论。

7、 童道德发展的影响因素:认知能力、同龄人的交流、儿童的养育实践、教育与文 化。

第五章 活动中的学前儿童心理

1、儿童在音乐的世界里主要扮演着三种角色:音乐的感知者、表现者和欣赏者。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这三方面有着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

2、 童绘画的发展经历了涂鸦期、象征期、定形期三个阶段。

处于象征期的儿童开始逐渐画人,但是这些“人”具有同一个特征,那就是光光的脑袋上长着长长的尾巴,因此,人们把儿童早期画的“人”,称为蝌蚪人。

3、 童美术欣赏能力发展的特征:关注美术作品的内容而忽视作品的形式;评价作品 好坏的标准是喜欢的物体和颜色。

4、 前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心理特点:兴趣指引;注意力集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自 由性;假想与真实的转换;人与人(物)交流;各方面能力的延伸喜欢游戏,最重要的是他们对游戏的内容有强烈的兴趣。

5、心理学家Parten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和合作游戏。 6、操作性游戏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发展阶段中:无目的游戏、功能性游戏、及 结构性游戏。

7、 征性游戏的几个发展阶段:自我导向的装扮游戏,外在导向的装扮游戏,序列性 装扮游戏及角色游戏。

8、 角色游戏是儿童在扮演他人的角色中进行的游戏。

3

第六章 学前儿童个性有关因素的发展

1、个性,作为一个心理特征系统,包含有三个紧密相连的子系统,他们是个性倾向系统、自我意识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系统。

2、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心理特征一般表现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 质。

3、婴儿三种不同的典型气质类型有: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启动缓慢型。

4、研究儿童气质的意义在于;气质有类型的差异而无好坏的区别,每一种气质都有其 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5、 格是表现为人对先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个性 心理特征。性格具有社会意义,它是表现一个人精神面貌的主要特征,是个性心理特征中的

核心部分。

6、学前儿童性格特征有: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

7、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对自己身体的认识;对自己行动的认识;对自己心 理活动的意识。

8、 评价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标志。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主要表现为 自我评价的发展:从依从性评价发展到对自己个别性和多面评价;从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到初步客观的评价。

9、 前儿童的自我体验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从生理性体验向社会性体验发展的 特点。而学前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还是较弱的。

10、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和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是指对自身性别的正确认识,即掌握自己的性属性或相应的作用。性别稳定性是指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其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特别恒常性是指儿童对一个人不管外表发生什么变化,而其性别保持不变的认识。

11、性别角色是个体关于男性或女性各自适宜的行为方式和活动的认识。其发展阶段为:生物取向阶段;社会取向阶段;心理取向阶段;

第七章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

1、发展理论是多元的,不可能统一在一个模式之中。

2、华生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行为的基本成分是反应。

行为主义的思维:言语是有声的思维,即无声的言语。行为主义的习惯:年龄、俩练习的分配影响动作习惯的形成。行为主义的情绪:儿童具有惧、怒、爱3中基本的模式。行为主义的人格;人格是由环境中的行为习惯形成的,强调环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作用。

3、 操作行为主义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积极强化,

是指作为强化物的刺激出现次数增加后,行为发生的次数也相应增加。消极强化,是指当刺激减少后,某一操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反而增加。消极作用不同于惩罚。

斯金纳把我们想要的操作性行为逐渐习得的过程称作“塑造”,又称接近法。 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范型或称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观察他人的过程有:注意、保持、运动复现和动机等4个组成部分。

5、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强调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儿童在成熟之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即由上而下,又中心向边缘,又粗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

格塞尔的育儿观念:(1)不要认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2)学会欣赏孩子的成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3)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4)不要老是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一道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

6、皮亚杰相互作用取向的发展理论的启示:教育必须把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

4

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提出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叫作儿童现 有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称作“最近发展区”。 童年期的教学只有走在发展的前面对发展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是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的

5

搜索更多关于: 期末复习指导(2) 的文档
期末复习指导(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in43lvzy0cqsi0v4x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