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或铜块,依次把它们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③→④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说明铁块受到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以验证猜想 是正确的;(选填“A、B、C、D”)
(2)从位置④→⑤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 不变,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选填“A、B、C、D”)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 是错误的(选填“A、B、C、D”)。 (4)分析比较实验 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5)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
27.(7分)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小格距离为1cm,不考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B点处应挂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两边同时都多挂上一个钩码,则杠杆的 (填“左”或“右”)端下沉。
(3)该同学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动,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需要施加的拉力是3N,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4)综合分析后,你能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28.(8分)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做出了如下猜想。 该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得三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二、三次实验的装置分别
如图甲、乙、丙所示,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有关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提的物重有关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重有关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有关 实验数记录表格 次钩码重 钩码上 高度h/m 0.1 0.1 0.1 有用功 W有/J 0.2 0.4 0.4 测力计 拉力F/N 0.9 1.6 1.1 测力计移动 距离s/m 0.3 0.3 0.5 总功 W总/J 0.27 0.48 0.55 机械效率 η 74.1% 83.3% 数 G/N 1 2 3 2 4 4 (1)第三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 。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测力计。
(3)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以证明猜想 (只选填字母)是正确的。
(4)比较第 次实验可以证明猜想A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功 (填“增大”或“减小”)。
(5)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问题提出两点合理见议: 见议一: ; 见议二: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1~7小题为单选题;8~10小题为多选题,错漏选均不得分,每个小题3分,共30分)
1-5:CCCBA 6-7:BA 8.ABC。9.AC。10.ABC。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1.④⑥;①②;③⑤。 深度。
12.竖直向下;几何中心。
4
13.惯性;匀速。 14.10;10;变速。17.5;上浮;4。 18.重力势;动;
15.增大;增大;5×10。 19.力;距离。
16.窗外;小。
20.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三、作图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1.22.
四、简答题(共4分)
23.答:(1)喝酸奶用的吸管,一端做成尖形,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 (2)用吸管喝酸奶时,管内的气体压强小于大气压强,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酸奶被压入口中。 五、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第24小题7分,第25小题6分,共13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计算过程、数值和单位) 24.解:
(1)小明的重力:
G人=m人g=55kg×10N/kg=550N; 自行车的重力:
G车=m车g=15kg×10N/kg=150N; 小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力: F=G总=G人+G车=550N+150N=700N, 受力面积S=0.005m×2=0.01m, 对地面的压强: p=
=
=7×104Pa;
2
2
(2)因为单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于平衡状态,受到的牵引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 所以牵引力:F牵=f=0.1G总=0.1×700N=70N, 小明骑车的速度:v==
=5m/s,
则小明骑车的功率:P===F牵v=70N×5m/s=350W。
4
答:(1)若小明骑车时,车对地面的压强是7×10Pa; (2)小明骑车的牵引力做功的功率是350W。 25.解:
(1)额外功W额=F摩s=0.675N×1.2m=0.81J, 有用功W有用=Gh=4.5N×0.3m=1.35J, W总=W有用+W额=0.81J+1.35J=2.16J; (2)由W=Fs可得,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
=
=1.8N;
(3)斜面的机械效率η==×100%=62.5%。
答:(1)拉力所做的总功为2.16J; (2)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为1.8N; (3)斜面的机械效率为62.5%。
六、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个小题,共21分.第26小题6分,第27小题7分第28小题8分) 26.(1)变大;C;(2)浮力;A;(3)B;(4)⑥⑦;(5)控制变量法。
27.(1)右;测量力臂;(2)6;左;(3)变大;拉力的力臂变小;(4)F1l1=F2l2。 28.(1)0.4;72.7%; (2)匀速; (3)B;
(4)2、3;增大;
(5)选用较轻的动滑轮组装滑轮组;对于给定的滑轮组,增大提起物体的重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