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别枝”,这里指树枝;“听取”,是听的意思;“忽见”的“见”通“现”,出现的意思。
D.这首词写农村夏夜的优美景色,反映了词人对于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9.对《如梦令》一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沉醉”表明因尽兴畅饮而大醉,也包含了词人为初秋溪边美景沉醉之
意。
C.“惊起”句让我们联想到当时鸥鹭受惊纷飞,主人公心惊酒醒,倍感舒
畅的情景。
D.朗读时,第一句节奏可划分为“常记\\溪亭\\日幕”。
60.《天净沙》中前三句共写了九种事物: 、 、 、
、 、 、 、 、 ,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
可谓“惜墨如金”。但并不显得简陋,九种事物之间又分别加上 、 、 、 、 、 、
、 、 等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
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61.下列诗句与作者和朝代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何其芳——现代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西汉 C.“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白居易——唐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宋
62.(1)从诗题《观书有感》可以看出,这首诗不是单纯的风景诗,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关于 的心得体会。 (2)下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鉴:镜子 B.渠:渠水 C.如许:如此 D.为:因为 (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通篇运用比喻,寓情于景。
B.全诗生动形象,富与哲理,是以理成诗的佳作。
C.诗中的景物优美、生动,表达了诗人对景物的喜爱之情。
D.诗人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只有努力学习,博览群书,不断补充新鲜知识,才能博大精深。
答案
1、能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故时有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项为之强
3、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 以土砾凸者为丘 凹着为壑 4、方出神 神定 虾蟆
5、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6、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7、潮平两岸阔 海日生残夜
8、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9、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10、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11、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12、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3、 老骥伏枥
14、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15、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16、 己所不欲
17、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漏出了几点疏星 18、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19、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0、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21、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22、 其家甚智其子 而疑邻人之父 23、 巴山夜雨涨秋池 24、 曲径通幽处
2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26、 为有源头活水来
27、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28、 长在树的高枝上 又在新叶上跳舞 29、 刘义庆 南
30、 绿树村边合 青山郭外斜 31、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32、 扬花落尽子规啼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33、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4、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35、 为有源头活水来 36、 清 沈复
37、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38、 李白 扬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39、 开轩面场圃 把酒话桑麻
40、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41、 乡书何出达 归雁洛阳边
42、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43、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44、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45、 停泊 唐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6、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如藕花深处 47、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48、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49、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50、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51、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52、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53、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54、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55、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56、 (1)李清照 沉醉 不知归路 争渡 (2) C 57、 C 58、 B 59、 B
60、 藤 树 鸦 桥 水 家 道 风 马 枯 老 昏 小 流 人 古 西 瘦 61、A
62、(1)读书 (2)B (3)C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