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仍在不断充实发展之中。该思想是建立在可靠性理论的基础上,以逻辑分析决断法的诞生为标志,通过不断监测、分析机件的某些性能参数来确定维修时间和项目,以最低的费用来实现机件的固有可靠性水平。与其对应的是按需预防维修方式,因此也称状态修(或视情维修)。其基本要点是:(1)机件的固有可靠性是由设计制造决定的;(2)强调设备寿命的全过程管理,即寿命管理。
状态修适用于以下情况:
①属于耗损故障的机件,且有缓慢发展的特点(如磨损),能估计出量变到质变的时间;
②能定出评价机件技术状态的标准,如极限状态的参数标准等; ③对那些机件故障会直接危及安全,而且有极限参数可以监测的机件才是有效的;
④要有适当的监测或诊断手段。其优点是针对性强,充分发挥装备的工作寿命,提高维修有效性,减少维修工作量和人为差错。缺点是维修费用高,需要适当的检测、诊断条件和较高的人员素质,适用于贵重的关键装备和危及安全的关键机件。
实践证明,并不是维修越勤,修理范围越大就能减少故障,频繁拆装或维修不当反而会导致可靠性下降,所以要科学分析、有针对性地预防故障,使维修工作做得更经济、更有效,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过剩维修。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消化和开始应用阶段。但是,确立以该思想来指导维修实践,是人们对机车维修在认识上的一个发展,是维修思想演变的一种发展趋势。
4 维修制度
维修制度是指在一定的维修思想指导下制订出的一整套规定,它包括:维修计划、维修类别(或等级)、维修方式、维修组织、考核指标体系等。目前世界上维修体制可分为两大体系,一是在“预防为主”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以磨损理论为基础的计划预防修制;另一个是在“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思想指导下,以故障统计理论、状态监测技术和故障诊断技术为基础的按需预防修制。这两种修制在一定时期内将同时并存,前者较适合于维修的宏观管理,后者较适合于维修的微观管理。
(1)计划预防修制
在掌握磨损和损伤规律的基础上,根据机件的磨损速度和使用极限,贯彻“防重于治”的原则,相应地组织保养和修理,避免机件的过早磨损,防止或减少故障,延长使用寿命,从而较好地发挥设备的使用效能和降低使用成本。具体实施
可概括为“定期检查、按时保养、计划修理”。关键是确定机车及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划分修理等级及周期结构、制定合理的检修规程及技术规范。
实行计划预防修制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通过统计、测定、试验研究,确定总成和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 ②根据总成、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又考虑到基础零件的修理,合理地划分修理类别、等级或修程。
③制定一套相应的修理技术定额标准。 ④具备按职能分工、合理布局的修理基地。 (2)按需预防修制
以可靠性理论为基础,鉴于一些复杂设备(如机车、飞机)一般只有早期故障期和偶然故障期,而不考虑耗损故障期。因为,定期维修对许多故障是无效的,而现代机械设备的设计,只使少数项目的故障对安全有危害,因此应按各部分机件的功能、功能故障、故障原因和故障后果来确定需做的维修工作。20世纪60年代,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提出“逻辑分析决断法”,对重要维修项目逐项分析其可靠性特点以及发生功能性故障的影响,并以此来确定采用相应的维修方式。
实行按需预防修制(状态修)应具备以下条件:
①有充分的可靠性试验数据资料来作为判别机件状态的依据。
②要求产品设计制造部门和维修部门密切配合,制订出产品的维修大纲、维修指导书等。
③具备必要的检测手段、仪器设备和标准。其核心是以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为基础。
五 美国机车维修业发展特点
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一级铁路公司数量38家减少到目前的8家,其中4家主要的铁路公司构成了美国东部、西部各有两家公司竞争的格局。
机车车辆的维修业进行了以提高效率为目的的改革:如BURLINGTON NORTHER和SANTA FE铁路公司在1999年进行了如下的改革:
; (1)对维修能力进行了审查,对撤销了一些修理工厂(段)
(2)对维修设备进行了现代化改造,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管理手段。如建立企业内部互联网,采用机算机记录传递管理机车故障信息,使用现代故障诊断手段,如:使用红外扫描、振动分析和压缩压力分析等故障诊断技术,提前发现故障隐患。
(3)修订了检修范围,减少过剩修理,增强维修的有效性,实施有针对性的倾斜维修,实施按状态修理的修制改革。
(4)通过经济核算确定一些配件送外修理,以减少人员及工艺装备投入。 机车采用高科技部件及机型增加,使机车维修工作越来越复杂,传统的维修体制已不能适应。美国政府引导机车维修业市场化,发挥社会的各方力量参与机车维修,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作用,出项了多元维修体制,给维修业带来了活力。如BNSF铁路公司在2001年将其8个维修单位分别给GE公司承包4个,给GMD公司承包4个。专业厂承包维修,使复杂的维修顺利、维修成本降低,维修质量提高,委承修双方受益。类似的合作服务已在多家铁路公司实施。这些改革工作是在国家完善的法规和健康的市场竞争下完成,取得了预期效果。
六 我国机车维修业的发展趋势
面对被动的局面,检修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今后检修的发展趋势如何?是检修业关注的问题。
1 向市场化发展
构筑竞争机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要构筑竞争机制,必须向市场开放,要建立一个市场平台,让社会的优良企业为铁路服务,维修走向市场化,通过市场的竞争,达到提高维修质量,降低成本的目的。目前机务段对一些高科技、高工艺水平的配件维修,已感到力不从心,需要借助社会的力量,而这些力量必须在规范的市场中通过市场竞争寻找。如:我局对机车空调、电子励磁调节器、今年开始我局的DF7D型PLC控制器等配件交给制造单位长期保修,机车中修已给柳州机车工厂承修。
目前市场的作用发挥的很不够,需要长足发展。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必须完善相应的法规,加强市场的监管,使市场既开放,又健康有序,达到择优劣汰,高质量、低成本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2 出现品牌配件修理厂
我国铁路机车维修业专业化修理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很落后。大部分机车修理工厂承修所有的配件,在体制求大、求全不求精,没有精品、服务质量不高、质量改进滞后。今后、随着市场竞争,社会优良企业的介入,择优劣汰,配件修理业将向专业化、精品化发展,追求高质量,优良的服务。配件维修质量将大幅度提高,以保证机车基础质量。同时为机车换件修的修制改革奠定基础。运营单位检修能力的紧张,将给专业化的配件修理厂带来机遇,配件维修市场将加速形成。
3 科技进步取得突破
机车状态修、延长检修周期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的关键途径,一直是修理业所追求的目标。实施状态修的主要手段是及时发现故障隐患,有针对的修理,减少不必要的修理。使用有效的故障诊断手段是关键。因此,引进、开发、使用高科技的故障诊断手段将给机车状态修带来突破性的进展。使用新技术延长磨耗件的使用寿命,是延长检修周期的关键。如、我局近年使用了柴油机汽缸状态分析仪,对小修机车喷油器进行在线检测,检测合格的不更换,即实施状态修,实施后较实施前减少喷油器修理量50%以上。我局的DF4D货运机车使用了径向转向架,轮缘磨耗比非径向转向架机车减少70%以上,中修周期可延长到50万公里。
4 修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运营单位维修体制的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原运营单位的配件修理部分如轮对、增压器等部件的维修将走向市场,形成专业工厂,一些配属数量少的杂型机车给制造厂或有资质的其它单位包修等多元化的维修体制将形成。
参考文献
[1]莫坚 《电力机车检修》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8年 [2]周平 《铁道概论》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7年
后语
经过几周的查资料、整理材料、写作论文,今天终于可以顺利的完成论文的最后的谢辞了,自己想想求学三年来的点点滴滴历历涌上心头,时光匆匆飞逝,三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论文的完成,终于让我在大学的生活,得以划下了完美的句点。
通过此次的论文,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跨越了传统方式下的教与学的体制束缚,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通过查资料和搜集有关的文献,培养了自学能力
和动手能力。并且由原先的被动的接受知识转换为主动的寻求知识,这可以说是学习方法上的一个很大的突破。通过毕业论文,我们学会了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学会了怎么更好的处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问题;使得我们认识到在以后工作中必须要更加努力才能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对我们的要求,必须不断完善自我,不断的学习知识巩固知识,把学到的东西能很好的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去。
总之,此次论文的写作过程,我收获了颇多,即为大学三年划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也为将来的人生之路做好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论文得以完成,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了,首先要感谢郝文奇老师,因为论文是在郝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郝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他的大量的心血。郝老师指引我的论文的写作的方向和架构,并对本论文初稿进行逐字批阅,指正出其中误谬之处,让我有了思考的方向,使我能过顺利完成此次论文的写作。
另外,要感谢在大学期间所有传授我知识的老师,是你们的悉心教导使我有了良好的专业课知识,这也是论文得以完成的基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