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环的面积 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冀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54页例题7,求圆环的面积。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认识圆环,掌握用不同方法计算圆环面积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进一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和创造。 教学重点:理解圆环的形成过程,掌握圆环面积的不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圆环的空间观念。
三、课前作业
学生方面,制作一个半径是6cm的圆,并且带上小刀。教师准备,课件,圆环教具。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展示圆环物体图片,引入圆环。
1、教师课件展示:面包圈、铜钱、车轮,玉镯,花环等实物图片。
师:同学们看看这些是什么物品?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啊? 学生可能回答:都是圆的、中间都是空心的......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类似的实物?
2、引入课题。
师:嗯,这些都是一些“空心“的圆形,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圆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环的有关知识。(教师出示教具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现实中的圆环物品导入新课,让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加深学生对圆环“空心”的认识,为下面学习圆环的面积计算做铺垫。】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制作圆环。
师:在我们学习之前,我们大家先来制作一个圆环,请同学们拿出之前制作好的圆。谁来说说要怎么样把它变成一个圆环呢? 生:在中间剪下来一个小的圆。
师:嗯!说的不错,那么我要求大家在中间剪下一个半径是2cm的小圆,同学们能做到吗? 学生动手,制作圆环,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展示作品,教师适当的给予鼓励。 每个同学在班内展示自己的作品。 通过展示发现类似右图的作品。
师引导学生讨论,像这样的作品是圆环吗?为什么? 课件出示:
看一看,哪个图形是圆环?
师:那圆环有什么特征呢?(引导学生总结归纳。)
【设计意图: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动手操作与交流的时时间和空间,通过不同制作方法的展示,让学生初步感知圆环的特点。】
2、认识圆环的各部分名称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像同学们刚刚制作圆环时,外面这个大的圆,我们把它叫做外圆,它的半径叫外圆半径,一般用大写R表示,而我们减去的中间的这个小圆,我们把它叫做内圆,一般用小写r表示。
师:同桌同学合作,量一量、算一算內圆半径、外圆半径和环宽有什么关系?
汇报交流:R=r+环宽(课件演示)
课件出示:练一练,请找出下面圆环的内圆半径(r)或外圆半径(R):
1厘
4厘8厘4厘8厘3厘米 6厘R=( )厘米 R=( )厘米 r=( )厘米 r=( )厘米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圆环各部分的名称及他们的关系,方便接下来学生下面求圆环面积。】
3、交流,探究圆环的面积计算方法。
(1)师:经过刚刚对圆环的认识,同学们现在想一想我们要如何计算圆环的面积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经过刚刚的认识能够很快得出结论,让学生简单交流后汇报。 生:用外圆的面积-内圆的面积。
(2)师:现在同学们能不能把刚刚自己制作的圆环的面积求出来?
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路:3.14×62-3.14×22
=3.14×32
=100.48(平方厘米)
师启发引导:观察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
这时肯定会有学生发现利用乘法分配律还可以得到:3.14×(62-22)
=113.04-12.56 =100.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