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我自从束起头发在房中读书。 D.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文: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茫茫万顷的江面。 答案:C
第16题 《米龙老爹》在叙述角度和叙述方式上的特点是( ) A.顺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B.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叙述方式 C.顺叙之中有插叙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
D.倒叙方式和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使用 答案:D
第17题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 ) A.小品文B.说明文C.记叙文D.议论文 答案:D
第18题 《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
A.回顾式写法B.闭锁结构C.开放式写法D.片段写法 答案:D
第19题 对下列句子中双音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日之事何如(怎么样)
B.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但是) C.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怎么)
D.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 答案:B
第20题 柳永是 ( )
A.南宋婉约派词人B.南宋豪放派词人 C.北宋婉约派词人D.北宋豪放派词人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下列试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第21题 从这两节诗中选出相应诗句说明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和前天的直接原因。
答案:“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表明当时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社会的根本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前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第22题 解释这段诗句中下面字的含义。 说:
汤汤: 渐: 爽:
答案:说:同“脱”,解脱。 汤汤:水盛貌。 渐:浸湿。 爽:差错。
第23题 将这段诗句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其叶沃若: 二三其德:
答案:它(桑)的叶子茂盛润泽。 三心二意坏品德。
阅读《大同》中的一段文字,并回答下列试题。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第24题 挑出这段文字的排比句,并分析其效果。
答案:“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
勇知,以功为己”等,运用排比,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给人感觉一气呵成,感情强烈,气势充沛。
第25题 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隐: 作: 兵: 小康:
答案:隐:消失。 作:起。 兵:指战争。 小康:康,安。依礼而治的小安社会。
第26题 分析概括这段文字中所言小康社会的主要特点。 答案:“小康”社会是“大道既隐”之后,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小康”是“天下为家”; 在人事制度上,“小康”则是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小康”则是圣人对“礼”特别提倡的时代,是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的时代;“小康”是“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小康”是“以(礼)设制度,以立田里”; 在社会治安上,“小康”是“城郭沟池以为固”,“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