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层间联络方式。区段划分及工作面面长应根据煤层赋存条件、地质构造,装备能力,采煤工艺,人员配备,防治水需要和防灭火推进度要求等合理确定。当煤层赋存条件简单,具备条件时,应加大采区及工作面尺寸。应避免落差较大走向断层布置在工作面内。
5、采煤工作面布置
⑴每个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 2 个断面、高度和支护都符合规程要求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特殊情况下, 不能保持 2 个安全出口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报集团公司审批。
⑵综采、综放工作面布置原则
工作面运输、回风道应尽可能定向平行布置以保持等长,特殊情况要在设计中采取措施,在冲击地压煤层中,要尽量采用沿空(留)送巷布置工作面顺槽。
分层巷道宜采用分层内错布置。
在定向掘进中出现凹坑时必须进行疏排水设计。
必须设计利于综采综放设备运输、安装、拆除的巷道和车场、组装硐室、配件硐室(包括消防器材、油脂库)
根据采区地质条件及选用的综采设计再确定工作面运输、辅助运输巷道及硐室布置,确定巷道长度、断面和支护方式等。
6、采区应根据需要布置相应的矸石仓、煤仓、煤矸分离硐室、变电所等工程。
7、后组煤开采应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后组煤开采管理规定;受水威胁区巷道布置应满足自然疏水要求。
㈡巷道布置方案比较确定
采区巷道布置方案,要从工程量(包括巷道的岩性、长度、支护形式) 大小、施工难易程度以及管理、维修、运输、经济指标和技术安全等方面
- 12 -
进行比较:
1、技术比较
⑴安全可靠性;⑵巷道(开拓、准备)工程量(表 3);⑶采区各生产系统优缺点;⑷采区准备时间及投产日期预计(表 4);⑸万吨掘进率。
表 3 选定方案的开拓工程量表
序号 巷道名称 岩巷 工程量(m) 煤及半煤巷 小计 备注 表 4 采区施工进度及投产时间估算表
工程名掘进面 称 1 2 3 岩性 区队 时间安排图示 施工时间 支护方式 工程量(m) (年月~年月) 年 年 年 备注 2、经济比较
⑴设备费用(采区内提升运输和供电等主要设备); ⑵主要开拓和准备巷道费用; ⑶年生产经营费用。3、结论
经技术、经济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推荐为主导方案。第 10 条 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采煤方法、落煤、顶板管理方式、支架型式等要进行叙述。积极推广智能化无人(或少用人)采煤工作面。
2、开采程序和采面接续。
- 13 -
正常开采程序、采面接续安排。
开采煤层群时,应优先选择无冲击地压或弱冲击地压煤层作为保护层开采。
对有冲击地压的煤层,要考虑先开采保护层;选用无煤柱护巷(必须留煤柱时,其形状应规则,不得有锐角)。
矿井的同一煤层、同翼、同一采区相邻正在开采的采煤工作面沿空(留) 送巷时,采掘工作面严禁同时作业。
3、同时生产的工作面个数、作业制度、工作面生产能力、采区生产能力。
4、采区服务年限。 第 11 条 采区通风系统 ㈠基本要求
1、采区必须有单独的回风道实行分区通风,回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要采用独立通风,采区变电所必须独立通风。
2、采区的进回风上、下山必须贯穿整个采区,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专用回风上、下山(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器设备)。
3、高瓦斯矿井、有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危险的矿井的每个采区和开采容易自燃煤层的采区,必须设置至少 1 条专用回风巷;低 瓦斯矿井开采煤层群和分层开采采用联合布置的采区,必须设置 1 条专用回风巷。
㈡基本内容
1、简述采区内最多采掘工作面、硐室及其他用风地点的个数,所采用的通风方式,如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上行风),掘进工作面采用局部通风机进行供风。
2、描述采区通风系统进、回风路线,(与所附通风图相符)。
- 14 -
3、风量计算
风量计算。根据集团公司通防企业标准《生产矿井风量计算细则》进行采、掘工作面、硐室等所需风量计算。
4、对大巷、总回风、上下山主要巷道进行风速验算,巷道断面必须满足通风需要。
5、根据采区所需的风量、巷道长度、设计断面、支护形式进行矿井 通风阻力计算,求出采区投产和生产最困难时期的矿井风压和矿井等积孔。
表 5 矿井通风阻力计算表
时期 容易时期 困难时期 节点序号 巷道名称 支护形式 长度 周长 断面 阻力系数 (M) (M) (M2) 风阻 风量 阻力 风速 H 容易=1.15×∑阻力 H 困难=1.15×∑阻力 6、说明现有通风系统能否满足要求及为保证采区通风系统合理和风流稳定需装备的主要通风设施。
第 12 条 采区防尘、注水及供水施救系统 ㈠基本要求
1、采掘机组防尘水压不得小于 3Mpa,其他地点的水压不得小于 1.5Mpa。
2、采区、综采综掘工作面的防尘管路直径不得小于 4 寸。 ㈡基本内容
1、采煤机组防尘水压不得小于 2Mpa;掘进机组防尘水压不得小于 3Mpa,其他地点的水压不得小于 1.0Mpa。
2、采区需要水量计算
⑴采煤工作面用水量Q 采:①煤层注水:QC1=QK+QZ;②采煤机内、外喷雾用水量;③液压支架降、移架时的喷雾水量;④风煤钻打眼用水量;⑤
- 15 -
放炮落煤喷雾用水量;⑥冲洗煤壁用水量;⑦攉煤用水量;⑧转载点喷雾用水量;⑨进、回风巷风流净化喷雾、洒水用水量;⑩泵站的用水量;。
⑵掘进工作面 Q 掘:①掘进机内、外喷雾用水量;②打眼用水量;③ 放炮落煤喷雾用水量;④冲洗煤壁用水量;⑤转载点喷雾用水量;⑥风流净化喷雾、洒水用水量。
⑶其他Q 其他:隔爆设施、巷道冲刷、大巷净化、灌浆系统等所需水量。 ⑷采区需水量Q:Q=Q 采+Q 掘+Q 其他
以上水量计算按 1992 年黄河出版社出版的《煤矿防尘与粉尘检测》的有关参数选取。
根据以上计算水量能否满足要求。无法满足要求的采取什么措施。3、采区内部管路的敷设、设备、管材及其他材料的型号、数量。第 13 条 防火系统
容易自然和自然煤层必须进行防火系统设计,应设置束管监测系统。1、简述采区所采煤层的自燃倾向性和最短发火期。根据自然发火期 确定采煤工作面的开采方式及防止自燃发火的措施(规程第 232 条),进行相应设计。
2、束管监测系统:⑴束管监测系统的型号;⑵标志性气体;⑶观测点的位置;⑷束管管路的敷设;⑸预测预报制度;⑹采取的措施。
3、采用放顶煤开采时必须编制灌浆、注氮的设计;开采容易自燃、自燃煤层的应编制灌浆、注氮的设计。
⑴灌浆系统:浆材地选取、制浆设备及位置、输送管路选择、灌浆方式及方法、疏水系统、灌浆后防止溃水及透水的措施。
⑵注氮系统:注氮设备的选择、安设位置;管路的敷设;注氮的时间、注氮量;采空区气体成分的监测;防止氮外漏的措施。
第 14 条 提升、运输系统
- 16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