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 图文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18 7:41:5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支持一些新的产业发展。这也是这些经济体成功的共同特色。不仅处于追赶阶段的国家的政府有产业政策,根据2011年有一个经济学家叫马祖卡托(Mariana Mazzucato),他出版一本书叫做《企业家型政府(The Entrepreneurial State)》,在这本书当中,他以非常详实的行业、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美国在国际上领先的产业或者企业早期的研发基本上都是由政府支持的。由于政府能支持研发的钱是有限的,因此政府支持研发的钱就决定了产业发展的方向。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些发达国家能够继续领先,就是因为政府在支配这些研发的钱的时候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方向,让这些国家能够继续领先。过去大家都讲美国是有限政府,马祖卡托说这样的定义不对,其实美国是企业家政府。

美国的产业、企业在世界是最前沿的,如果要经济继续发展、劳动生产力水平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必须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由于美国的技术、产业已经是世界最前沿,所以新技术、新产业必须自己研究、发明。根据OECD的资料,美国在2013年的时候在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当中由企业投入是60%,由政府投入是40%,而且企业的投入主要是在开发新产品、新技术。那些新产品、新技术可以申请专利,但是新产品、新技术开发所必须依据的基础科研,由于投入太大、周期太长、风险太高,企业家是不愿意投入的,那一部分主要是由政府投入的。由于政府的资金是有限的,就像马祖卡托发现的,政府可用来支持基础科研的钱是有限的,而能做的基础科研是无穷多的。因此像任何经济学家一样,当你有有限的资源和无穷多的目标,就必须进行配置。这个配置希望对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做最大贡献,这样的配置就影响了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方向。

不仅是美国这样子,OECD国家基本上都这样子,政府在R&D(研究与试验发展)的投入有的高达80%以上,最少的也有25%,所以可以讲发达国家他们实际上是有产业政策的,只不过是他们发展阶段不一样,他们的产业都已经在世界最前沿了,他们的产业政策当然是支持产业怎么继续发展,继续发展所需要的研发投入基本上都是政府投入的。政府投入影响了产业发展的方向,所以当然那样的资源的配置是属于产业政策的。

但是我们知道在80年代、90年代以后很多经济学家反对产业政策。比如我到世界银行当首席经济学家的时候,我开始说要来研究产业政策的时候,

下面一千多个经济学家全部都反对,为什么呢?他们反对的理由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发展中国家使用了产业政策以后,经济发展的绩效很差,而且就算成功的发展中经济体,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等等,他们有很多产业政策也是不成功的。由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用的产业政策不成功,即使成功的国家像日本也可以找出很多失败的产业政策,因此他们反对产业政策,这是他们的道理。但是我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而成功追赶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当然除了石油生产国之外),也还没有看到不用产业政策还能够继续保持领先的发达国家。这种状况之下,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追赶发达国家,即使有一天我们也变成高收入国家了,还是希望保持继续发展,这种状况之下不能因为产业政策大部分失败,然后我们就不要产业政策了,因为那样做的话实际上是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 作为经济学家,我认为要研究清楚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才能成功,产业政策成功和失败的道理是什么,为什么成功国家都有产业政策,为什么大部分产业政策失败。从这种研究当中我们希望能够找出一些可以依据的准则,让政府在做产业政策的时候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我想不可能是说有一个原则让发展中国家或者政府一定会成功。因为产业政策是关于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必然有风险的,我们能做到无非就是提高成功的概率,减少失败的概率。这是我这些年在提倡新结构经济学想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只是问题之一不是新结构经济学的全部,有时候学界或者网上批评的时候以为这就是全部新结构经济学,这只不过是新结构经济学应用的一小部分而已。

为什么需要产业政策呢?我们知道现在经济发展的表象是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在18世纪以后发达国家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也不断改善。但是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水平不断改善,背后是什么?背后是一个结构不断变迁的过程。首先是劳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给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生产力水平怎么会不断提高呢?就必须在现有的产业上面技术不断创新,以及必须不断出现新的附加价值更高的产业,这样劳动生产力水平才能提高,这是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规模越来越大,市场范围越来越远的过程当中,硬的基础设施像电力、道路、港口必须不断完善,软的制度安排像法律、产权保护、金融

管制等等这些也必须不断完善,才能够降低交易费用,才能够让实体经济和技术和产业的生产边际曲线尽量接近。

我们现在经常担心一个国家陷入低收入陷阱或中等收入陷阱。其实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就是它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速度没有像发达国家那么快,所以没有办法缩小差距,也就是结构变迁的速度太慢了。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软硬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是经济发展背后的本质。这是什么决定的,这是我们要研究清楚的。所以我就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看法,我认为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的产业结构实际上是由它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我们知道,低收入国家收入水平低,它的产业基本上在传统农业或者一些资源型产业上面,进入到高收入国家它的产业必然都是在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非常密集的产业。这种不同的产业就决定它的劳动生产力水平不一样,它的收入水平不一样。这是靠什么东西决定的呢?我认为是靠在每一个时点上给定,但是可以随着时间变化的这个国家的要素,也就是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的总量和相对丰富程度决定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知道这些总的要素禀赋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每个时点上面的总预算,它有相对丰富程度,就决定资本、劳动、自然资源相对价格。这个相对价格就会决定你在哪种类型的产业上会有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如果行业里你的要素生产成本在国际、国内是最低的,这样的企业我把它定义为有自生能力,只要管理好、经营好,在竞争的市场当中它就不需要国家保护补贴来生存。如果一个国家的产业都是与它的要素禀赋比较优势相符合的话,这个国家应该是最有竞争力,这样的产业结构应该是最优的产业结构。

当然,我们研究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要不断提高收入水平,要不断提高收入水平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就必须不断地从传统劳动密集型农业、矿产资源产业,慢慢进入到资本用的比较多制造业,一步一步往上爬制造业阶梯,最后进入到服务业。但是我前面谈到,这些产业结构是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的,所以要真正可持续地推动产业结构的前提是要素禀赋必须改变,必须资本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丰富,劳动力从相对丰富变成相对短缺,自然资源也是这样子的。如果要素禀赋进行了这样的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会变化,生产力水平会提高。但是因为规模越来越大,这种状况之下,软硬基础设施也必须是相应完善的。

因为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内生于要素禀赋结构,我们怎么样才能最快速地改变要素禀赋结构呢?根据新结构经济学的研究,最好的方式是遵循每一个时点的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你的产业里的技术。因为如果你按照要素禀赋结构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跟技术的话,你会有最低的要素生产成本,如果政府或社会能够把相应需要软硬基础设施也完善的话,它交易费用也会最低,结果它总成本就会最低,总成本最低就会有最大的竞争力,有最大竞争力就能够创造最多的剩余,那么就可以用剩余的积累作为资本,并且也可以证明如果你是按照要素禀赋结构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技术的话,投资的回报率会最高,家庭、企业不仅有最多的剩余可以积累,也可以有最高的积极性可以积累,这样的话资本禀赋提高的速度最高,产业结构可以不断地从资本相对短缺的产业和技术,向资本相对丰富的产业和技术转型,当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要去相应完善软硬基础设施。

一个发展中国家如果遵循这个原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的时候,它是在世界技术和产业前沿的内部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对这个发展中国家来说新的技术和新的产业在世界上已经是成熟的技术和成熟的产业,在这种状况之下它把那些成熟的技术和产业拿到国内来用,对它来讲是技术创新、产业升级,但是风险和成本就比发达国家低多了。这也就是说如果发展中国家善于利用这个后发优势的话,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可以是发达国家两倍、三倍,而且能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这是经济学家才听得懂的语言。经济发展过程当中还有企业家,企业家是不管比较优势的,企业家是追求市场的机会去获取最大的利润。在这种状况之下,你怎么样让这个经济学家的思想跟语言变成企业家在追求自己利润和发展过程当中的一个自发选择呢?这里面就要一个机制,这个机制就是你在每个时点上面的要素的相对价格必须反映这个时点上这个经济体里面的要素的相对稀缺性。我们知道到现在为止唯一能产生这样相对价格的体系需要一个有效的竞争的市场。所以新结构经济学来讲,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前提是必须有效的竞争的市场。在这一点上,强调市场重要的那些理论和经济学家所的主张比如保护产权、给企业家自由、维持宏观稳定、维持社会治安都是有效市场必须有的条件,当然在新结构经济学当中也是完全赞成的。这一点我再

产业政策大辩论-林毅夫vs张维迎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t6100wvi3gzju6vsv034ka295j7z00d08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