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3 20:45:2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

1.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普莱尔的《儿童的心理》,标志着科学的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教育性原则。

3.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以研究实践为标准,可以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可以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可以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如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早期隔离或剥夺试验,是研究环境对心理发展作用的方法之一。

4.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基本方法。日记发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而全面地观察。

5.实验室试验法在研究出生头几个月的婴儿时广泛运用,如吉布森为研婴儿的深度知觉设计的视崖实验。

6.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

如“绘人测验”。

7.婴儿期是儿童心理开始发生和心理活动开始萌芽的阶段,也是儿童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时期。先学前期是真正形成人类心理特点的时期,是各种心理活动发展齐全的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第一个转折期,又有人称作第一个反抗期或危机期。幼儿期是心理活动系统的奠基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初阶段。8.新生儿(0-1个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柔弱、娇嫩是新生儿解剖生理上的特点,他们依靠各种无条件反射来适应新生活。如:吮吸反射、觅食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眨眼反射等等。

1 / 7

9.条件反射的出现就是心理的发生。最早出现的自然条件反射,是对喂奶姿势的吮吸反射。

10.视觉和听觉的集中,是注意发生的标志。

11.4-5个月,手眼协调动作发生了,它是用手的动作区有目的的认识世界和摆弄物体的萌芽,是儿童的收成为认识器官和劳动器官的开端。眼手(视触)协调的出现的主要标志是伸手能够抓住东西。

12.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6-12个月,五指分工出现。

13.母子之间的交往,是婴儿心理发展的首要条件。新生儿末期,明显的交往行为——“天真活跃反应”出现了。

14.人类特有的语言、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

15.4-5岁是坚持性行为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大约2岁左右,孩子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其突出的表现在独立行动的愿望很强烈。

16.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2岁以前儿童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分析综合水平的提高和感知过程主动性的增强上。

17.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新生儿相当于具有的视力,也就是说新生儿在20英尺处才能看到视力正常的成人在150英尺处看见的东西。6个月以内是儿童视力发展的敏感期。治疗弱视的最佳期是3~5岁。18.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触觉还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新生儿和1岁前的儿童,口腔是主要的触觉器官,之后,手成为人主要的触觉器官。

19.范兹(Fantz)在婴儿形状知觉和视觉偏好方面作出了不少贡献。他专门设计了“注视箱”。对幼儿来说,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的难度有所不同,由易

2 / 7

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五边形→梯形→菱形。

20.婴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对上下、前后、左右方位的辨别。据研究,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4岁儿童开始能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由于幼儿只能辨别以自身为中心的左右方位,幼儿园教师面向幼儿做示范动作时,其动作要以幼儿的左右为基准,即“镜面示范”。

21.婴儿最早的时间知觉主要依靠生理上的变化产生对时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出现的时间知觉。以后逐渐学习借助于某种生活经验(生活作息制度、有规律的生活事件等)和环境信息(自然界的变化等,如幼儿知道“天快黑了,就是傍晚”,“太阳升起来就是早晨”等)反映时间。生活制度和作息制度在儿童的时间知觉中起着极其重要。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22.注意具有广度、稳定性、转移性和分配性四种基本品质。

23.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识记、保持和恢复的过程。完整的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恢复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恢复的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新生儿记忆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对条件刺激物形成某种稳定的行为反应(即建立条件反射);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婴儿末期,“再现”的形式开始萌芽,1~2岁时才逐渐出现。再认依靠的是感知,回忆依靠的是表象。

24.儿童最早出现的是运动记忆。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儿童的语词记忆的发展也最晚。儿童这几种记忆的发展,并不是用一种记忆简单代替另一种记忆,而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相互作用的过程。

25.元记忆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自己的记忆过程的认识或意识的发展。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使记忆材料系统化、间接的意义识记。

26.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建立新形象的过程。想象的两大特点分别是形象性与新颖性。1岁半到2岁儿童出现想象的萌芽。梦是无意想象最极端的例子。

3 / 7

27.儿童的思维发生在感知、记忆等过程发生之后,与言语真正发生的时间相同,即2岁左右。2岁以前,是思维发生的准备时期。出现最初的用语词的概括,是儿童思维发生的标志。

28儿童的思维最初是直观行动的,然后出现具体形象的,最后发展起来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典型的人类思维是以语言为工具的抽象逻辑思维。皮亚杰设计的“三座山试验”是自我中心思维的一个最典型的例证。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儿童自我中心的特点逐渐开始消除,即开始“去自我中心化”。儿童开始学会从他人以及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开始获得“守恒”观念,开始理解事物的相对性。

29.所谓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是衡量儿童运算水平的标志之

一。守恒是个体对概念本质的认识能力或概念的稳定性。具体指对物体的某种本质特征(如重量、体积、长度等)的认识不因其它非本质特征的变化而改变。

30.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反映。儿童掌握概念的方式:通过实例获得概念(学前儿童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这种学习方式的结果。)、通过语言理解获得概念。根据抽象水平,将儿童获得的概念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研究发现:儿童最先掌握的是基本概念,由此出发,上行或下行到掌握上、下级概念。比如,“树”是基本概念,“植物”是上级概念,“松树”、“柳树”是下级概念。儿童先掌握的是“树”,然后才是更抽象或更具体些的上、下级概念。了解幼儿掌握概念水平的常用方法:分类法、排除法、解释法、守恒法。

31.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慧(思维)既不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起源于后天的学习,而是起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活动。智慧的本质就是适应。适应是儿童主体与其环境不断相互作用,通过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而获得的一种平衡。同化是皮亚杰用语,是适应的机制之一。皮亚杰称之为“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指的是主体利用已有的认知结构(图式)对外界刺激进行处理和改造,使之纳入原结构并丰富之的过程。同化引起的是原有结构的量变。顺应也

4 / 7

是皮亚杰用语,适应的机制之一。皮亚杰称之为“内部图式的改变以适应现实”。他认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平衡化。

32.皮亚杰感知运动阶段哥白尼式的革命指的是客体永久性的获得。 33.人们通常将儿童能说出的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的时间(1岁左右)作为言语发生的标志,并以此为界,将言语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划分为言语准备期和言语发展期两大阶段。婴儿期(0-1岁)是言语发展的准备期(前言语阶段),先学前期(1-3岁)初步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时期(言语发生阶段),幼儿期是语言的丰富发展期(基本掌握口语阶段)。儿童言语发展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3~4岁是儿童语音发展的飞跃阶段,4岁的儿童基本上能掌握本民族全部语音。儿童学习语音的过程,表现为先扩展后收缩的趋势。幼儿对语法意识是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的。

34.童先掌握的是实词,然后是虚词。在实词中,儿童掌握的顺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儿童使用频率最高的是代词,其次是动词和名词。幼儿常用的理解句子的策略有:事件可能性策略(儿童常常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语句中的语法规则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词序策略、非语言策略。

35.4~5岁是儿童词汇量增长的活跃期。儿童的词汇有消极词汇和积极词汇之分。

36.3岁前的儿童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学前儿童的口吃现象常常出现在2~4岁。自言自语是内部言语发展的初级形态,是在外部言语的基础上,由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发展的过渡形态。自言自语的形式:游戏言语和问题言语。

37.情绪是儿童认知和行为的唤起者与组织者,也就是说情绪对婴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机和激发作用。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社会化、丰富化、自我调节化。

38.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新生儿有三种主要情绪,即怕、怒和爱。布里奇斯于1932年提出一个新的观点:新生儿的情绪只是一种弥散性的兴奋或

5 / 7

《学前心理学》具体知识点整理复习进程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00tw55nj302b61z97l7x8uhsm07tmu016yq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